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句话说得好: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教师,接触的都是最纯真的心灵,这些心灵最终将会染上什么样的色彩?教师的责任最重大。

今天,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7部经典影片中的教师形象。看完你可能会感叹,或感恩自己曾经被这样的温暖照耀过。

《母女教师》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

想不到吧,早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国电影就已经开始探讨教育方式问题了!

1957年公映的影片《母女教师》所体现的对教育理念的思考,就算在今天看来也仍未过时。

《母女教师》由冯白鲁执导,林默予领衔主演。片中,年轻的女教师林月英来到南庄小学当老师,而这里的校长便是她的母亲沈淑严。

在教导五年级学生时,林月英发现母亲那套“不严不成器”的理念好像不管用。在她的循循善诱和热情帮助下,调皮学生王大毛逐渐有了进步。但在一次事件中,王大毛被误认为偷了钢笔,而沈校长却偏听偏信,武断地决定开除王大毛……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2)

《母女教师》体现了两代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并反思如何才是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相当先进的。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沈校长发现了事情的真相,羞愧之下决定辞职。但在同志们的挽留下她最终回到了校园,而母女两人之间也达成了真正的和解。

《苗苗》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3)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4)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电影《苗苗》上映了。最终,这部以一个不想当老师的年轻女老师韩苗苗为主角的影片,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共鸣,次年获得了第一届金鸡奖特别奖,女主角李羚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女主人公韩苗苗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运动员,但被街道办事处分配到实验小学当教师。在三(2)班,韩苗苗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教育顽皮的孩子们,通过言传身教,使三(2)班的班风有了很大转变。

影片通过几个天真的孩子来展现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

正义感十足的杨小亮,每天都悄悄背一个小儿麻痹症女孩上学,但同时,因为父母被诬陷,他的心里也充满了委屈和怨恨;

包司令的孙子包瑞天真顽皮,但沾染了特权思想,说话间总不经意地炫耀自己的爷爷和小汽车;

许培培聪明好强,但受家庭影响喜欢说假话,在背后出坏主意,做错事还总把责任推给他人……

韩苗苗在治愈这些孩子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对教师这份职业更多的理解和热爱。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5)

片中的孩子个个生动,但其实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触电”。许培培的扮演者吴强因为不想演“坏孩子”还闹过脾气,后来剧组人员告诉他,这是要让更多小朋友从许培培身上看到坏毛病的可恶,他这才愉快地接受了表演任务……

这些“坏毛病”,其实现在很多孩子身上也还有,这部电影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6)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7)1999年,张艺谋作品《一个都不能少》公映。这部像极了纪录片的故事片让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它出自张艺谋之手。张艺谋自己则说,这是他从影十多年来最满意的作品。最终,该片让张艺谋捧回了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第二座威尼斯金狮奖杯。

《一个都不能少》讲述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于是村长从邻村找来13岁的魏敏芝代课。因为该小学每个新学期开学都有学生流失,如今只剩28人,于是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

魏敏芝每天清点人数,即使教室里每天都乱哄哄的,她也死守在教室门口不让大家走。可是有一天,10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不得不失学到城里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8)打工。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决定独自进城把他找回来……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9)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0)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张艺谋选择了在真正的农村小学拍,而且从学生到老师的扮演者都是农村素人。很多时候,张艺谋只给大家说一下这是什么场景,然后就让他们自然地作出反应。

《一个都不能少》用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尖锐地展现了当时部分农村的教育困境,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呼唤从此被全社会听到。女主角魏敏芝也因为该片而成为“谋女郎”,后来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虽然最终未做演员,但她也亲身演绎了什么是“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人的课堂》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1)

在这部2014年的影片中,孙海英饰演的代课老师宋文化是村里唯一的老师,因为其他老师都外出务工了……

他每天坚持教学,但还是改变不了学生不断流失的现象。到最后,学校里仅剩下唐明明一个学生……

但尽管如此,宋文化依然坚持每天按时打上课铃,按时升国旗,按时上课,努力维护着学校的尊严……

在代课教师统一转正的考试中,宋文化没有通过,他被辞退了。但后来,教育局的人还是找回了他,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他的人。这时,宋文化已经找到了工作机会。但如果他走了,唐明明就会失学……

最终宋文化放弃了外出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2)打工的机会。因为,他是一个老师。

《冯志远》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3)

1958年,28岁的冯志远告别了新婚的妻子,随着上海支援宁夏文教大队离开上海,来到一所沙漠边的乡村中学,这一待就是42年……2007年,这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影片《冯志远》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在滚滚向前的商业大潮中,这位甘守寂寞与贫困的支教老师感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冯志远支教的学校条件十分艰苦: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年轻的支教老师因此悄悄地离开了学校,但冯志远没有走,他一个人承担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的教学任务。

更难的是,因为家庭贫困,学校的300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辍了学。为此,冯志远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跑。苦口婆心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许多孩子重新回到课堂。

环境艰苦加上工作繁重,55岁的冯志远有一天上语文课时突然双目失明。但即使如此,他仍强烈要求学校安排他给孩子们上历史课。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到上课的日子,孩子们就会到宿舍来搀扶他去课堂,还为他制作了盲文黑板……

直到70岁,因脑血栓而生活无法自理,冯志远才不得不离开了学校。2000年,冯志远被妹妹接回他阔别47年的故乡长春,走的那一天,街道边都是送别的人群……

为什么不是回上海?因为他曾经跟妻子分居了足足11年,导致两人40岁才有了孩子。在那之后,他每年只在暑假和寒假各回一次上海,甚至有一年儿子生病都没能及时回家,这让妻子到最后都没法原谅他……老人说,他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愧对妻儿,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他们一面。

作为丈夫和父亲,冯志远无疑是不合格的。而作为老师,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就是这样吧……

这是世界上最不负责的老师电影(这5部经典影片中的老师)(14)

没什么可说的,只想做一件事——向所有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的老师们,敬礼!

编辑:慧玲

本塘原创,抄袭必究,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