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怎么写出白鹿原的故事(茅盾文学奖中的)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间,重读了陈忠实的《白鹿原》,感觉更不一样,越发认识到,《白鹿原》是茅盾文学奖中的“明珠”,不愧是陈忠实的压棺之作、一生积淀——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这部历时6年创作,首次出版于1993年的长篇小说,讲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细致描绘了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波澜和乡村变化,是一部家族史、乡村史,一部雄奇浑厚的近代史诗,也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笔法厚重细腻、叙述鲜活生动,俚语典故信手拈来,读起来荡气回肠。

我最早接触《白鹿原》是1997年大学快毕业时,做毕业论文时,通过同学间传阅一睹为快的。

当时,一度是把这本书和《废都》相提并论的,对其中的“惊世骇俗”的性描写,既趋之若鹜、脸红心跳,又遮遮掩掩、有些尴尬。尤其是开篇好几页,介绍白嘉轩的七个老婆的洞房之夜片段,真让青春年少的我,读的血脉喷张、胆战心惊,又暗自神往、击节赞赏,怪作者写的不够多。

第一次读《白鹿原》,是夹带着猎奇心态匆匆翻阅的,因为后面还有人催着要看,对小说涉及朱先生、冷先生的“无意义”的情节,以及田小娥死后,国共之间的曲折,就有些意兴阑珊了,可以说重点翻看了前半部,囫囵吞枣过的一遍。

这一次仔细重读之后,掩卷长思,发现不少人物塑造亮点纷呈,堪称个个鲜活生动:

1.白孝文:在白嘉轩封建宗教礼法管束之下,作为族长之子,白孝文无疑是老实憨厚的,但他被田小娥勾引,被父亲抛弃之后,在历经讨饭屈辱后,他压抑已久的人性之恶爆发,变得极其狡猾险恶,在仕途上越走越好,甚至成为解放后滋水县县城的首任县长。

他暗算黑娃的手段很高明,鹿兆鹏随军去了西北杳无音信,他收拾起改过自新的黑娃毫不留情,也名正言顺,做得滴水不漏,白嘉轩痛失一只眼的时候,估计也是要佩服这个儿子了。

作者没有安排白孝文堕落到底、背运到底,反而叫他“青云直上”了,这就写出了作品的深度来了,更加具有现实性了,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救死扶伤命不长。

2.田小娥:和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几个男人都有牵扯,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朴素、最柔软的善良,在孝文落难之际予他同情与关切,对鹿三这个老公公,也是有着心底的敬重,她死后出现的瘟疫,这种传说在农村其实很多,也是说明大家知道,她是冤死的。

3.朱先生:白嘉轩姐夫,书中最具智慧的人。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洞察世事,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几句就能点醒。对于国共争斗乱局,他后来是看透了的,因为看透了,反而更失望,最后自知大限已至,让老婆给理发后,溘然而逝。书中对朱先生编撰《县志》,给予了较多笔墨介绍,我觉得这很有意义,是另一条隐线,草蛇灰线、意义非凡,也是陈忠实的神来之笔。

4.白灵:白嘉轩之女,幼时顽劣异常,却极聪慧,性子又刚烈,为进城求学,不惜刀横在脖子上,逼父亲让步。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却死于自己人的肃反中。与鹿兆鹏相爱并有一子。这本书之所以写的好,就在于对白灵和鹿兆鹏最后去向的处理。白灵没有牺牲在阵前,鹿兆鹏的命运也差不了多少,这写的都很真实,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道AB团时,真是太血腥了。书的末尾,介绍了白灵的儿子在整理父辈,祖辈的故事,追寻先辈足迹,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5.鹿兆海:他不是死于中条山杀日军,而是死于围攻解放区,兄弟相残,是国家的悲剧,也是家族的悲剧。

6.抓壮丁:这一节,写的也很真实。老家在解放战争时,也有类似情况,穷人没钱,只好替富人家做壮丁,干了一圈再溜着跑回来,当然如果跑不回来,只怕就死在外面了。

7.虚伪的白孝文和正义的鹿兆鹏:鹿兆鹏走的是一条阳光大道,可最后却众叛亲离,因为他做错了三件事:以反抗传统婚姻为由头,毁了原配冷氏一生;作为兄长,他抢了兄弟鹿兆海的老婆白灵;改变黑娃的人生轨迹,塑造了他的悲剧。

鹿兆鹏的捧杀,让黑娃和他走向了同样的道路。如果没有鹿兆鹏,也许黑娃会和田小娥在白鹿原村过着平凡的生活,虽然日子苦了点,但不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某种角度上说,他也是鹿兆鹏成功路上的牺牲品。

8.黑娃:黑娃年轻的时候有冲劲儿,当了土匪头子更是叱咤风云。可是自从“招安”到保安团,拜朱先生为师学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后,运气反而越来越差,精神头也没有了,最后反而被善于钻营的白孝文反过来咬了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判。这个结局也是很令人深思的。

9.人不要脸则无敌: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之初,一脱下裤子,那玩意儿就不行了,再穿上却复好。直到孝文被白嘉轩惩处后,脸面在白鹿村丢尽,他于是在白天不忌讳的进了小娥家,问题却神奇的消失了。上面的脸不要了,腰杆儿不直了,下面的那玩意儿就起来了。这个细节很讽刺,很有现实性。

10.朱白氏:和嘉轩更像,和白家的血统更接近,混合了朱先生的文气、清高,成了合格的圣人的妻。朱先生临终前让她剃头,足见夫妻间一生一世的默契,儿子自称有好手艺,他仍由着朱白氏来剃,“你妈给我剃了一辈子头,我头上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有条沟哪儿有道坎,你妈都心里有底儿。”这岂止是在说剃头,是说妻子对自己的了解、相知。知遇之恩,是我认为这世上最难以回报的恩情之一。

11.结尾:有些仓促,也留下了开放的口子。白嘉轩和鹿子霖还在,白孝文和鹿兆鹏还在。白鹿两家本是同门同宗兄弟,一直争斗不休,白嘉轩谋夺了风水宝地,鹿子霖疯之前还要念念不忘鹿家终于没能斗得过白家。这种无休止、一代代的宗族斗争,可以找到对应的隐喻,也是民族苦难深重的源泉。

~~~~一本《白鹿原》,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出悲剧,一部史诗,一曲对中华民族命运和时代星空下普通人生命光辉的悲歌和赞歌,也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辛辣的讽喻,一个揭露人性美丑的大戏,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部艳情小说。

但再次合上此书,我仿佛看到了一滴眼泪,一滴黄土地上厚重的民族之泪;仿佛听到一声叹息,一声陕军三驾马车之一陈忠实完成此文的深深叹息。

陈忠实怎么写出白鹿原的故事(茅盾文学奖中的)(1)

陈忠实怎么写出白鹿原的故事(茅盾文学奖中的)(2)

陈忠实怎么写出白鹿原的故事(茅盾文学奖中的)(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