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

今天向大家介绍: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他被后人尊为“汉赋鼻祖”,其著名赋作《七发》不仅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且还能治疗“富贵病”;他独到的养生主张更加值得借鉴。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1)

枚乘画像

下面就来讲述枚乘的故事。

一、精神上认同“大一统”思想

枚乘,约出生于公元前210年,字叔,是淮阴(具体在今何处有争议)人。他是最先对“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表示认同的人物之一。

大约在汉高后七年(前181年),枚乘担任吴王刘濞的郎中(文学侍从,类似文字秘书)。在刘濞显露出叛乱的政治倾向时,凭借着对时局的理性判断,枚乘感受到了中央权威的不断加强,敏锐地察觉到了政权统一趋势的不可抗拒性。

于是枚乘作《上书谏吴王》,以劝谏的口吻,详说利害,纵横捭阖,规劝刘濞审时度势,勿以卵击石(成语《千钧一发》的故事,就源自枚乘劝说吴王),其立场始终着眼于汉朝的稳定与统一,鲜明地表现出其对大一统的认同。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2)

《千钧一发》成语图解

但不同于那些对朝廷极端维护的大臣们(如晁错等人),枚乘对于大一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不乐意被大一统的高压态势消解个人品质或成为两者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更愿意面对的是朝廷与地方藩王的相安无事。

枚乘因曾两次劝谏刘濞而闻名于世,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郡都尉。但枚乘由于长期做诸侯大国的上宾,喜欢与贤才俊彦相往来而不喜欢任官,于是称病辞职,再次到梁国与刘武交游。这充分说明枚乘只是在精神上认同“大一统”的思想。

二、赋作《七发》可治富贵病

《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代表性赋作,此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对于如何治疗现代“富贵病”有很高的参与价值。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3)

枚乘形象画

《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了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灸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于是作品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去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又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听了枚乘的上述言论后,太子扶着几案站了起来,说:“你的话真使我豁然清醒,好像一下子听到了圣人辩士的言论了。”于是,太子出了一身透汗,忽然之间病症全消。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4)

枚乘《七发》(毛泽东手书)

不过,枚乘的《七发》更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

三、独到的养生主张

枚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养生主张,正如《七发》中提到的,他把养生与转变腐败风气,甚至与国家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提倡以正反邪、提倡用勤反惰、提倡动反对静、提倡节制反对纵恣、提倡康朗阳刚反对萎靡淹沉。枚乘的养生主张主要有如下四点:

  1. 提倡蔬食淡饮,力戒荤腥肥厚的饮食习惯;
  2. 提倡进行户外活动,去拥抱大自然,用登高远游来娱悦身心;
  3. 提倡参加社会活动和激烈的运动,以磨砺自身的体魄,开阔自己的胸怀;
  4. 提倡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用音乐和健康的活动来陶治自己的情操,以抵制不良的生活习俗。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5)

汉赋鼻祖枚乘介绍

四、笔者感悟

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精神上认同“大一统”思想,曾努力规劝吴王收敛野心,为当时汉朝的统一、国家安全作出过贡献。他被后人尊为“汉赋鼻祖”,其代表作《七发》,从七个方面展开,完全是对治疗“富贵病”的一味良方,对后世影响极大。

枚乘还独创了自己的养生主张,并把养生与转变腐败风气,甚至与国家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四种养生之法,非常值得人们借鉴。

枚乘始终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他独到的养生主张,现代人完全可以参考。让我们锻炼好强壮的体魄、培养出高尚的情操,随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梦想奋斗终生。

汉魏时期著名的赋(其赋作七发可治病)(6)

枚乘青铜雕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