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

历史回顾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

1227年,成吉思汗留兵攻打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河州、西宁三州”。8月18日,他病逝于西夏境内清水县的西江行宫,终年66岁,在位22年。他的诸子、诸将遵其嘱灭亡了西夏,然后护送其灵柩北归。

诸将严守秘密,免得消息泄露。其灵柩葬在何处,至今没有发现真正所在地。成吉思汗年轻的时候被篾儿乞惕人追逐,避入不儿罕山,躲过了大难。不儿罕山是斡睢河和怯绿连河的发源地。成吉思汗曾在山谷中一株大树下默思多时,说死后要葬在这棵大树的下面。儿子们遵从他的遗命。葬后不起坟墓,内蒙古兵将骑了大群马匹踏平土地,后来四周长起密林。

成吉思汗陵寝的所在地,学者意见不一。宋人彭大雅、徐霆所著《黑鞑事略》,言陵墓在外蒙古克鲁伦河侧。张相文根据蒙古人近世传说和清朝官方文书,认为陵墓在河套的榆林附近。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2)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3)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4)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5)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6)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7)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8)

移灵背景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9)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0)

抗日战争时期,德王(即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等内蒙古封建上层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分裂祖国、出卖民族利益,当时的伊克召盟的蒙古族爱国人士伊盟盟长沙王和广大群众,要求将成吉思汗灵西迁避难。因此,1939年春天,国民党政府将成吉思汗灵西迁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东山之大佛殿中。

当途经陕西延安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延安各界群众曾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

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责成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将安放在兴隆山11 年的成吉思汗灵,又迁至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

成吉恩汗灵柩在青海存放的情况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1)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蒙古、土等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的朝觐中心。青海蒙古族和硕特等部29旗的王公扎萨克和群众,均系成吉思汗的后裔,由于这些原因,成灵迁来塔尔寺后,得到了稳妥的保护。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2)

1949年8月13日,成灵从甘肃起灵,分乘大卡车8部,载成吉思汗之灵柩、遗像、梳妆镜及祭器遗物等。全体护灵官员和其家属二十余人,于当日经兰州、西宁,到达湟中塔尔寺。当成灵途经我省乐都柳湾时,当时青海省政府特派建设厅厅长陈秉渊前往迎接。到达目的地塔尔寺时,寺内活佛和僧众以及鲁沙尔地区各族群众列队寺门前,庄严迎接,诵经祈祷,盛况空前。成灵被安放在5间楼排家尕哇(即活佛公署)经堂(位于今塔尔寺藏医院附近)。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3)

成灵在塔尔寺时,成立“成灵保护委员会”。负责人为蒙古族高九如,有工作人员十余人,专司守护灵柩,还有经常诵经祈祷的喇嘛3人,管理宗教活动。委员会所有员工薪金和全部经费,由政府列为专款,按时直接拨发。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每周要举行一次祭祀。同时,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蒙古族群众,每年要举行重大的“春”“秋”二祭,仪式极为隆重。其中,4月12日是春祭日,7月14日是祭祀苏勒德(长矛)。相传1月14日这天是成吉思汗出征金国,举行誓师大会的纪念日,而苏勒德是蒙古军队的标志,相当于战旗,象征着成吉思汗的军威。当时苏勒德就陈列在成吉恩汗灵柩旁边,此外还有当年成吉恩汗用过的银鞍、弓箭、银碗、筷子,壶和铠甲等物。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4)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时在排家尕哇的经堂正中,供奉着3个灵柩,形似3个虎夹木箱,银质包皮,正面上装饰有八金图案,四周镶有赤金团龙,外围黄绫,内置金匣,匣内装有骨灰。中间一个较大,是成吉思汗灵柩;左右两边的较小,一个是胡兰(忽阑)夫人的灵柩,另一个相传是孛儿帖夫人的灵柩,又传是太子窝阔台的灵位。

1950年10月,中央慰问团特派沈钧儒副主席率领中央慰问团来青海慰问,在塔尔寺向成灵致敬,并向成灵保护委员会增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郭沫若等同志的条幅题词及礼品等。1951年2月2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派省政府秘书长张国声代表省政府主席主祭成吉思汗灵。1951年12月1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访问塔尔寺,并晋谒了成吉思汗灵。

成吉恩汗灵柩重回内蒙古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5)

195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蒙古族和伊克召盟蒙古族人民的一致要求,经国务院的批准后,成立了成吉思汗陵迁移及新的陵园建筑委员会,决定将成吉思汗灵移回伊金霍洛。

1954年3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克力更(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武达平(汉族)、伊克召盟盟长鄂齐尔呼雅克图(蒙古族)以及蒙古族知名人上组成迎陵团前来塔尔寺准备移陵事宜。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6)

迎陵团到达我省后,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仁山、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管保加(蒙古族)及政治协商委员会主席丹仁(蒙古族)陪同,在成吉思汗灵所在地——塔尔寺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举行了起陵大祭。

1954年3月29日,迎陵团护成吉思汗、胡兰(忽阑)夫人等灵柩和成吉思汗遗物及其他祭祀器具,在当时的湟中县委护送和塔尔寺众僧的诵经声中,乘专车返回内蒙古。4月3日上午,到达呼和浩特。至此,成吉思汗灵在青海塔尔寺完好安放了6个年头。

后续

西海都市报《第一阅读栏目》与2004年4月11日编发《流年似水忆成灵》一文后,许多读者来电希望能获知更多有关成灵在青六年之事。为此,西海都市报记者寻找到了几位了解或参与成灵西迁、守护事宜的老人。

成灵守护人之一索特纳木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7)

贾晞儒

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会长的贾晞儒教授对于蒙古族历史的研究相当深厚,关于成灵西迁塔尔寺的事宜,贾教授告诉记者。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责成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将安放在甘肃兴隆山11 年的成灵迁往塔尔寺,在这个有着共同文化心理、民族信仰的少数民族朝觐中心,成灵自然就得到了稳妥的保护。当时成立的“成灵保护委员会”中就有我的老师索特纳木,他就是守护成灵的成员之一。

守灵人索特纳木的出现使笔者眼前一亮,这样一位专程从北京永和宫前来守灵的喇嘛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传奇色彩?他是否健在?可贾教授的回答让笔者失落万分,索特纳木老人已故。正在笔者绝望之时,贾教授的一席话使我喜上眉梢。“索特纳木的好友乌晓民老人还在西宁。”

蒙古族老人乌晓民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8)

乌晓民

几经波折的后,终于找到了乌晓民老人。初春高原的天气仍然很冷,那晚8时许,笔者拜访了乌老。现年已是82岁高龄的他来自内蒙古草原,提到索特纳木,他的语言中最多的字眼是“性格直爽、工作认真、学识渊博。”

当乌老说起他与索特纳木的故事时,他说。小时候我在北京上学时就认识了索特纳木,作为同一民族的人我们相互之间很有亲和力。他是一位高个子,嗓音洪亮,而且精通蒙、藏、汉三种语言文字的喇嘛,普通话也讲得非常流利。他在守灵期间也曾与我接触过,讲了一些守灵的故事,遗憾的是成灵在塔尔寺时我没有参加过祭祀。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成灵在塔尔寺存放时,究竟有谁见过,他是否过世,成灵当时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切我们将不得而知。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19)

魏明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已到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的老人魏明章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这位多年从事地方史收集、编撰的老人对于成灵存放塔尔寺的事宜了解甚详。

“成灵西迁的那年正月我29岁,一家人一起去了塔尔寺安放成灵的排家尕哇,我看见经堂正中供奉着三个灵柩,银质包皮、外围黄缎、内置金匣、匣内装有骨灰或遗物,四周镶有团龙。中间一个较大的是成吉思汗的灵柩,左右两边较小,据说一个是胡兰夫人的灵柩,一个是夫人孛而帖的灵柩(也说是太子窝阔台的灵柩)。旁边还陈列着苏勒德和成吉思汗当年用过的银鞍、弓箭、银碗等,还有穿过的铠甲。桌上供有成吉思汗画像一帧,身披黄袍,英武多姿。檀木架上陈列着一个玻璃梳妆大镜。”

对于当年成灵的印象,老人的记忆仍然清晰,当笔者问及魏老是否知道参与成灵西迁事宜人物时,陈秉渊又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1949年8月13日,成灵西迁至乐都柳湾,当时青海省政府特派建设厅厅长陈秉渊前往迎接,后来陈秉渊在《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一书中提到了迎接成灵西迁一事,并把此事详细事件的手稿送给了好友魏明章。可遗憾的是魏老告诉笔者,关于陈秉渊先生迎接成灵西迁的手稿已无处可寻了。

带着遗憾,笔者又来到了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成灵保护——至关重要

成吉思汗在甘肃陵墓(成吉思汗灵柩在青海塔尔寺的6年)(20)

多麻加布

出生于1945年的多麻加布是位土生土长的青海蒙古族,在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了16年,他对于成灵有很深的情感。

“排家尕哇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殿堂,建筑十分壮丽,当年成灵就安放在那里。把成灵安放在那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就会得到稳妥的保护,而且塔尔寺也派专人管理,三名喇嘛诵经祈祷。”

听完他们的讲述,我们来到排家尕哇,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冲刷,府邸变得草木凋零、院落破败、空屋冷院里只有管家旦曲尕藏老人。

成吉思汗的灵柩曾经在这里休憩过?排家尕哇能否利用这个历史文化资源而不再荒凉呢?

来源/西海都市报|记者/祁万强|王运卓(组稿/苏寅萍)


监制/史凯|责编/何文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