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

记忆中的草市街

❍李福德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1)

草市街位于承德市区东部,是一条始于清代的百年老街。从清代到解放初期,这里是集中进行柴草交易的地方。这条老街于1986—1991年重新规划改造,陆续拆迁了陈年破旧的低矮平房,调整了杂乱无章的老街旧巷。改造之后的街区焕然一新,老旧的轮廓基本消失了。

草市老街的范围,东至武烈路,南至承钢铁路线,西至二仙居步行街东口(一市场下坡),北至承德军分区大院北墙。主街由二仙居步行街东口起步向东,而后拐弧形漫弯向南,延伸至铁路桥洞为止,全长约600米。草市老街另有一条后街,从主街西口向东100米处分道,沿铁路线向东至铁路桥洞再与主街会合,全长约400米。这两条街是草市老街的主体框架。沿着主体框架分布着竹林寺胡同、福音堂胡同、财神庙胡同、酱油坊胡同、张家店胡同、纸坊胡同、二市场内的三条小胡同、华子炉胡同等大小胡同10条。街区范围内有派出所、市区卫生队、酿造厂(酱油坊)、张家马车店、兽医站、铁匠炉、市公检法机关、马文元中医正骨诊所、薛家豆腐坊、张家纸坊铺、废品收购站、粮店、菜站、武烈路小学等单位和店铺。大约住着500多户居民。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2)

▲原铁路桥洞 王承 摄

承钢铁路专用线东起承德站,西至承钢厂区,在市区中心穿城而过,全长20多公里,其中途经草市街路段约一华里。这条铁路是日本人侵华时期为掠夺铁矿资源而修建的,解放后归属承钢专用。多少年来,那老掉牙的蒸汽机车头拉着十几节运输煤炭钢铁的货车箱,日复一日的每天往返穿梭于市区七八次以上。由于高庙至广仁岭隧道路段的坡度超标,当拖挂20节以上车厢时,必须在列车前后挂上两台车头推拉牵引,才能勉强爬过这段陡坡。每当火车通过居民区时,车头排放的浓烈黑烟夹裹着沙粒般的粉尘漫天飞扬,排气孔喷出的炽热蒸汽遮天蔽日,厉声尖叫的汽笛声震耳欲聋,车轮碾压铁轨发出的剧烈震动决不亚于4级地震。铁路两侧的居民们,常年累月地承受着粉尘、噪音、震动的强度污染,久而久之也就无可奈何地习以为常了。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们,被突如其来的剧烈震动和噪音所惊醒,发出惊怵的啼哭声,适应几天也就习惯了。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3)

▲承钢铁路专用线上的蒸汽机车

这条牵动着千家万户的铁路线,在市中心通行了60多年,对市区的交通、环境、建设干扰巨大,改线问题是市民们翘首期盼的民心工程,多年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最终于2000年初实现了由双滦区向东北方向改线、与京通铁路连线的工程,从此彻底关闭了这条贯穿市区的“扰民线”,那震耳欲聋的蒸汽机列车终于“拜拜”了。铁路改线后,保留下来的武烈河铁路大桥改为景观桥,也算给后世留下一点历史遗迹。其余的路基和跨街桥梁都被逐步清除,开辟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宽敞马路。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4)

▲铁路拆除后新修的道路 邵百伶 摄

现在的竹林寺街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开辟的新街道,新街的南段基本维持了草市老街的南北走向,到竹林寺小学即舍弯取直,继续向北开辟了直通都统府大街交汇口的新路。由于附近有一处竹林寺古庙遗址,即被命名为竹林寺街。从此,草市老街就销声匿迹了。

草市街东南角沿铁路是华子炉胡同,旧时有铁匠炉,是给大牲畜挂掌的地方。于上世纪80年代末拆迁改建成现在的居民住宅楼。

华子炉胡同以北是二市场,旧时等距离的摆开东西方向的三条小胡同,市场里一家挨一家的小店铺鳞次栉比,出售的小食品、小百货、日用杂品一应俱全。80年代拆迁之后,二市场临武烈路的一面建了冀储宾馆、外交人员宾馆,十几年之后,外交人员宾馆整体出售给承德移动分公司作了营业办公楼。二市场临竹林寺街的一面,保留了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老住宅楼,新建的两栋工商银行住宅楼自成院落。院外建了临街商铺。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5)

▲原市区铁路沿线 王承 摄

二市场以北是东西走向的纸坊胡同,是由于旧时有一户张姓人家在此经营纸坊铺、做纸活儿而得名。纸坊胡同路北隔开一片居民区,是承德市公检法机关的大院子,公检法大院原来的大门向西开,人员车辆出入走草市主街,后来为了避开居民区的杂乱,大门改向东开,出入走武烈路了。现在的公检法大院由双桥公安分局独家占用,而市公检法机关则迁到迎宾路新址办公了。现双桥公安分局南侧的双桥区政府办公楼和一栋住宅楼,都是拆迁民房新建的。公检法大院北侧是一栋公安局住宅楼和两栋人民银行住宅楼。现在人民银行住宅楼的占地位置,过去是高墙电网戒备森严的公安局看守所,由于地方狭小,监舍有限,矛盾突出,看守所早有选址新建的打算,但苦于资金问题难以落实。1989年,人民银行得知信息后,当时的老行长程文普亲自出面,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先后分两期投资220多万元卖下了这块地皮,拆除了高墙监舍,安置了大墙西侧的几户人家,先后建成了容纳100多户居民的住宅楼,使人民银行职工的住房条件得以改善。看守所也实现了迁址到大老虎沟新建的多年夙愿。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6)

▲原市区铁路沿线 王承 摄

看守所的北墙外是原武烈路小学,是我少年时期的母校。1986年拆迁居民区新建了现在的竹林寺小学,建成后即把武烈路小学搬迁至此,同时改称现在的校名。竹林寺小学的北侧一墙之隔新建了第三幼儿园。原武烈路小学旧址建成了承德军分区办公大楼,军分区从此结束了多年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占地办公的历史。

竹林寺小学和幼儿园的位置,过去是东西走向的福音堂胡同、财神庙胡同,南北走向的竹林寺胡同。财神庙胡同是我6岁以前全家人居住的地方,7岁那年举家迁到草市主街中段薛家豆腐坊隔壁居住,一直住到1986年拆迁,然后原址回迁,现在依然有两位弟弟在此居住。我们李家已经在草市街居住了70多个年头了,当属这条街的老户人家。现在走在街上,不时偶遇少年时期的小伙伴,对目相望,鬓发斑白,都变成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旧友相逢难免天南地北的调侃一番,谈笑之间依然精气神儿十足,隐约透露出少年时期的顽皮风韵。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7)

▲原市区铁路沿线 王承 摄

竹林寺小学和幼儿园西侧过马路是市政府老干部住宅楼,过去是市区卫生大队的队部,这里即是管理马路清洁工们的总部,又是清洁工们上下班落脚休息和取送车辆工具的地方。此地在70年代由市政府拆迁建成住宅楼,当时的房主们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正处级以上老干部,到目前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而且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了,他们的子女逐渐变成了房子的主人。

草市的后街沿铁路都是低矮的平房居民区,几乎没有老字号店铺和单位,自然不如主街繁华。1986年后街连同主街的一部分,集中拆迁改建成现在的草市街主体小区,承载了大部分老户居民的拆迁安置。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8)

▲原市区铁路沿线金三角一带 王承 摄

草市街的老居民大多善于经营手工业、服务业、特色小食品等小本买卖,市井生意发达。这是居民们赖以生存的谋生之道。

上世纪50年代沿街叫卖的回民师傅,头戴伊斯兰小礼帽,身穿洁白的围裙和套袖,推着一辆两轮手推车,车上拉着自制的保温桶,满载着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杏仁茶;那盖着洁白棉被的长方形大笸箩,里面装的是外酥里嫩的麻酱芝麻烧饼。回民师傅沿街叫卖的腔调独具特色,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胃口。5分钱一个的大烧饼,2分钱一杯的美味杏仁茶,一口气下肚,味道美极了。

薛家豆腐坊是由大老薛、二老薛亲哥俩合作经营的老作坊,加工的卤水老豆腐质量上乘,远近闻名,生意兴隆。那时候做豆腐是用毛驴拉着石磨加工豆浆,一家人大半夜就得起来忙乎,紧锣密鼓地完成磨豆浆、熬豆浆、过包点卤水、压包成型等系列程序,天一亮就开包卖豆腐了。当时做豆腐是个高强度的辛苦活儿,老百姓挣点儿钱不容易。

位于酱油坊胡同口的兽医站,是由尧阳县的几位兽医合伙开办的。三间房子的门脸挂着醒目的招牌,室内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柜台和气味浓烈的中草药,门前固定着两架捆绑大牲畜的门型粗重木桩子。几位兽医都身怀绝技,具有手到病除的真功夫,特别善于医治大牲畜的疑难病症,方圆几十里声誉极佳。大多生病的马驴骡,都会由主人送到这家兽医站医治。我经常好奇地站在现场留意观看,特别是兽医们把一只手戴上长筒的胶皮手套,手臂从大牲畜的肛门直接插入直达肠道,经过一番细致的摸索,凭感觉就能确诊牲畜的肠道病症,然后开一副中草药煎制灌服,即可药到病除了,实在令人神奇。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利用大牲畜拉车作交通工具的时代逐步过时,兽医站的生意也就逐渐冷落了,那几位显赫多年的老兽医有的就地改行,有的回到尧阳县老家去了。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9)

▲铁路拆除后的金三角一带 邵百伶 摄

草市街的马文元中医正骨诊所,是回族人马文元继承祖传医技开办的。他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潜心钻研,在祖传医技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一些在大医院解决不了的接骨正骨疑难病症,凡是慕名找到马文元诊治的,大多可以妙手回春。马文元高超的医技声名远扬,当时的承德人提到马文元,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我家与马文元诊所是斜对门的近邻,经常看到诊所顾客盈门、车马来往的景象,内心非常羡慕。那时的马文元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百年之后,他的后代继续打着马文元的老招牌开诊所,但老少辈的医技水平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财神庙胡同住着一户章姓人家,女主人是一位平时居家、逢请出诊的妇科接生医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妇生孩子很少去医院生产,草市街一带的产妇都是在出现临盆反应时,由家人随时上门请章医生到家里做接生服务。章医生身背药箱,有请必到,是一位医术娴熟、热心周到的慈善长者,深得百姓信任,草市街以及临近街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几乎都是章医生登门接生的。她是老百姓心中的活菩萨。

纸坊胡同中段路北有一处柴家大院,解放前居住着一位柴姓大地主,他在承德县、隆化县、围场县都有大量的土地出租,积蓄了雄厚的产业财富。当年柴大地主雇用了一位路姓长工,负责饲养家里的大牲畜、赶马车、做零活杂役。这位路长工不识字,人很厚道,做一把好活计,而且忠心耿耿,不辞辛苦,深得主人赏识,视为自家人一般。在路长工30岁出头的时候,柴大地主出资在自家大院的西南角为路长工盖了3间小瓦房,而且资助他娶了媳妇。婚后的路长工夫妇生了5个孩子,他家老大是我的小学同学。由于柴大地主的善举,成全了路姓一家人的幸福,应该是功德无量了。

承德最好的老街(市中心草市街上这些老胡同)(10)

▲武烈河铁路观光桥 邵百伶摄

我的少儿时期,普通市民家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平时只求粗茶淡饭能吃饱就知足了,盼到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猪肉炖粉条、猪肉白菜馅饺子管够,盼了一年的孩子们终于敞开肚皮吃了个肚圆。撂下饭碗,带上炮竹,就撒着欢地去找小伙伴们玩耍了。每当孩子们离家之前,父亲都要认真叮嘱:“你们如果到回民家里去玩,千万别用人家的水杯喝水,一旦用了人家的杯,你前脚走了,人家要用碱水煮了刷杯。你们可千万别讨人嫌,玩渴了回家喝水。”至今回忆起父亲当年的叮嘱依然如初,可贵之处在于对人的尊重,令人难以忘怀。

“观今宜鉴古,往昔非如烟”。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是对故土文化的悠长眷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家国情怀。

作于2022年3月


作者简介:

李福德,原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调研员。


编辑:百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