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文中言论不代表乙迷观点。

作者:生吞马铃薯

是不是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新买的耳机在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你会变得越来越挑剔,总觉得这副耳机并没有那么好,又会开始找寻新的选择,其实保持新鲜感除了换耳机还有更划算的方式,耳机的玩法也是很多种多样的呢~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2)

耳机好听与否和调音密切相关,但是这项技术一直都是极少部分人才能掌握的。那么喜欢折腾的烧友如何尽可能的在不换耳机的前提下,少花钱,让其可以更符合自己的口味,适应更多的音乐风格呢?当然,文中的方式也仅是我这么多年玩耳机自己所总结的一点小经验,个人主观色彩会比较严重,各位看官望多多包涵。

---百变耳机从玩套开始---

首先最简单易行的就是换耳塞套,尺寸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的耳塞套在实际使用中会有不同的声音感受。以灰黄鹂举例,随耳机一共配备了7对耳塞套,S\M\L尺寸的单节套,一对双节套,一大一小两对海绵套。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3)

像这种硅胶材质的单节套最为常见,几乎所有入耳式的耳机都会有配备,三种不同的尺寸主要是为了适应人们各异的耳洞大小,像女生一般使用S号就可以了,男士通常都是M或L,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像我平常就会戴,比适应我耳洞尺寸大一号的耳塞套。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4)

因为在我对比过不同尺寸的单节套后发现,偏大的耳塞套往往可以带来更加充足的低频,歌曲整体的氛围感也会更好一些,人声也会饱满许多。但是歌曲的选择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尽量避免歌曲本身就是偏低音的风格,因为听起来会感觉略显浑浊。当然如果耳塞本身低音就不是很强,这样的选择可以为耳塞增色不少。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5)

双节套算是异型套的一种,更夸张的如er4的三节套,深入到耳道的酸爽,那感觉真是谁用谁知道。还好双节套没有那么夸张,它的特点我感觉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声场和声音的通透度。可以有效提高高频的亮度和延展,略微削减低频,使得中频也有了一定量的改善。

就像听Anthony Keyrouz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双节套下的灰黄鹂比单节套下的女声听起来感觉更加的空灵,电音压缩后刺激的高频一下一下的冲击着耳膜,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的感觉真是棒极了。如果觉得自己手上的动圈耳机听起来感觉闷闷的,可以尝试一下双节套,可以有不少的改善。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6)

就像我有一个朋友,虽然喜欢电音但是平常也就是用iphone加小白听听,给他推荐C820之后,觉得低频的量有点太大,让他换了双节套之后瞬间震惊的泪流满面,Q弹爽口的低频,一发入魂。虽然是玩笑话,但是我觉得C820真的是很不错的一款的耳塞。在不同的耳塞套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声音,也算是耳塞中一种另类的风格了。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7)

海绵套因为其物理特性,在手上挤压后再放到耳洞可以自然回弹,更好得适应耳朵轮廓而受到不少人的喜爱。海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声音,最明显的就是高频,可以有效得减少部分歌曲中女声齿音的现象。整体听起来,歌曲中的中低频量感和动态在此消彼长的效应下都到了提升,声音也会相对的柔和,让人觉得很有味道。

就像听Allan Taylor、Leo Kalyan这一类非常有磁性的男声时,我平时就偏爱用海绵套。《Some Dreams》中Allan Taylor低沉饱满的声线,轻柔的吉他声,悠扬的旋律,静静聆听时眼前仿佛呈现出夕阳下,一个老男人坐在椅子上用一把老吉他诉说他年轻时的故事。如果觉得自己手上耳机低频有些松散或是高频太刺耳的话不妨尝试一下海绵套。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8)

要说现在我觉得戴起来最舒服的要数索尼N3ap随机配备的三重舒适耳塞套了,泡沫硅这种材质摸起来感觉十分的顺滑,戴在耳朵里异物感非常的少,厚度大概是传统硅胶套的三到五倍,但是很柔软。对声音方面最明显的影响应该在低频,下潜和残响都有增加,中频的厚度也有略微加强。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9)

这个耳塞套的重点我觉得是在舒适度,隔音效果也比传统的硅胶套要好,就是获取的方式比较尴尬,像之前双节套和海绵套淘宝都有单独的购买方式。但是这个好像就只能买一副N3AP或者N1AP才能得到了。我自己就是买的N3AP才发现了这个舒适度惊人的耳塞套。

---进阶自然就是换线换滤网了---

有些旗舰耳机为普通消费者对声音选择上提供了便利,就比如舒尔的SE846和AKG的K3003,一个是可更换导管,一个是可更换滤网。都是通过改变三频的比例来达到调整声音的目的。这时候再搭配不同的耳塞套,这声音的多样性,不停的新鲜感好像每次都是一副新耳塞,对之后的声音都可以充满期待。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0)

舒尔SE846出厂时配备的是蓝色偏平衡的导管,监听耳机的风格,可以比较清晰的将音乐文件本身的面貌还原出来。既然还给了另外两种导管,当然避免不了的就是要尝试一下咯。官方所提供的数据,白色将中高频提高了2.5db,黑色是将中高频下调了2.5db。听起来也确实是这样。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1)

首先,当声音响度达到3db的差异,人耳其实因人而异已经可以感受到差别了。所以哪怕是2.5db的改动,已经算是很大的调整了。如果偏爱齿音和口水音的女声,换上白色的导管可以一本满足,音乐文件很多细节会被进一步放大之后回放。听起来感觉会更加的明亮和饱满,但这也是相对其他两个颜色的导管,至少我比较偏爱黑色的导管。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2)

通过将中高频的频响略微下调达到增加低频的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曾制定过等响曲线,人耳对中高频比对低频敏感很多。黑管下的SE846我认为反而比平衡蓝色导管下,听起来显得更加“均衡”。歌曲中的低频量听起来增加了不少,氛围感也更加的浓郁。无论是男声的磁性或是女声的妖娆在黑色导管的修饰下变得更悦耳动听。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3)

AKG K3003的滤网其实从效果上来说和se846的导管十分类似。但是不论哪一个滤网都改变不了k3003是一款比较偏科的耳塞。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不过尔尔。AKG K3003真得是太适合古典和器乐类的音乐了。很少有塞子能让我觉得小提琴和钢琴声能如此悦耳。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4)

标准滤网下的k3003三频排布我认为最为合理,人声与乐器的空间距离感恰如其分,不会出现鼓声之类的低频过度向中频蔓延的情况。高频增强滤网我觉得是将高频的明亮度进行了提升,在听很多弦乐器会觉得更加的清亮悠扬。低频增强滤网我不是很喜欢,总感觉有点强行提高低频响度的感觉,反而像是负向调音,使得细节变得模糊,当然这都只是我自己使用后的感受,仅能算是一个参考。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5)

其实换线也是一个很棒得改变耳机声音的方式,只是相较于换套或是耳机本身提供得换网的形式相比,成本略微有些高。大厂官方的耳机线动辄三五百,两三根下来又是一两千没有了,实在是让人忧伤。最后,欢迎大家分享关于耳塞套的实际使用感受,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多方参考对比才比较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

作者:生吞马铃薯

耳机原来是这样用的(把一副耳机玩出新花样)(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