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

李斯,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 ,丞相吕不韦以为郎官,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 。嬴政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 ,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李斯认为:“不在仓则在厕(人如老鼠,不是在米仓就是在厕所)。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出自《李斯列传》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1)

于是李斯学成以后周游列国,比较各国治国策略,觉得秦国符合自己的政治理想,便入秦国,向秦王提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方针策略,得到秦始皇的肯定而被重用,官拜丞相。自此,李斯在政治上的地位非常之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秦始皇死后,被赵高所忌,政治生涯节节败退。

秦始皇时期,李斯的主要政绩1.招各国贤才,纳各国异士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时,认为:“不在仓则在厕(人如老鼠,不是在米仓就是在厕所)。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出自《李斯列传》。李斯言厕所和米仓的老鼠来比喻人的一生,决定人一生命运的是自己所处的环境。看见其政治野心,于是比较各国方针政策的优劣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遂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君主。开始处处碰壁,没人认可。最后,李斯分析各国形式,看到了秦国的未来,便投了秦朝。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2)

《谏逐客书》石碑

所谓好事多磨,当时郑国以“修水利”为名想要削弱秦国国力的阴谋被秦国的各大王宫大臣看穿,秦始皇非常生气,便下令驱赶来自各国的客卿(外国来秦国做官的人)其中也包括李斯。李斯一看这那行,我的理想才刚刚起航呢,怎可就此半途而废,遂有了这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从政治、经济、商业以及文化等方面来举例子,建议秦王能够广纳各国贤才为己所用,善待各国客卿。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言什么美女呀,千里马呀,什么武器呀,没一样是产自你秦朝的,难道你秦朝就不用了吗,总之是个明白人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谓当局者迷,李斯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深得始皇帝喜欢,始皇帝言:“爱卿呀,朕错了,不赶你回家了,你留下吧 。我给你个大官做做。可好?”遂官拜廷尉。李斯忙谢主恩宠。遂成就了李某人的政治抱负。

果然,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了。秦始皇开始广招天下贤才。李斯也因此而被秦始皇封为廷尉,这就是李斯政治生涯的开始。

2.废分封,建郡县。

分封制就是六国并立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分封,就是你打下的江山太大了,总要人管理,于是就派自己的儿子去管理,这就是分封制),如果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要实行分封制的话,必然还会导致战乱,因为同辈彼此还会顾念手足之情,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感情了,一定还会重蹈覆辙,所以不给那些后期子孙以发动战乱的机会,只有废除分封制。只有废除了分封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国统一。于是,李斯便提出了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想法。秦始皇知道,只有不再有诸侯国之分才能千秋万代。为了全国的统一,秦始皇认可李斯 的主张,便实行了郡县制。这一思想不仅对秦国统一天下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为中国的各民族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比现在的各省都归中央管理。其历史渊源就是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完善经济制度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3)

在秦国初期,商鞅就已经提出了统一度量衡的想法,但时推行这个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而在秦始皇继位之后,

“李斯上书说:大王呀,天下虽然统一,但是老百姓之间的买卖往来及其不方便呀。

秦始皇:怎么回事,你说说看?

李斯:各国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量具,他的一斤和他国一斤不一样啊,因此老是打架。

秦始皇:原来是这回事,那爱卿认为怎么办好呢?

李斯:臣已经想好了,就是给他们统一了,都按我们秦朝的来就好。

秦始皇:那就这么办,以后这点小事就别来烦朕了,朕还要求长生呢。

李斯:好的。老臣这就退下。”

至此统一度量衡的就这么敲定了。为了能够让全国统一大业得到巩固,完善经济制度,秦始皇便答应了统一度量衡,让长短轻重都有了各自的单位。

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文中,“在秦始皇二十六年的时候就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有关法规。在李斯的亲自指挥下,把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加强秦国时期的中央集权,更有利于完善秦国的经济制度,除此之外,还对我们后代的经济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二世时期,李斯的政治地位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虽然在赵高的蛊惑下拥立二世胡亥为王,用计杀死了蒙恬扶苏但他已然失去了一个最大的靠山-秦始皇,本来这么智慧的人不至于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吧。空有政治抱负也无法实现。

1秦二世的因素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4)

秦始皇死时已立招书,想要让自己的嫡长子扶苏继承皇位,赵高意识到扶苏和蒙恬亲近,扶苏继位必然对自己不利。

“《史记·蒙恬列传》中曾提到:“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5)

秦始皇沙丘突然去世。心中大荒,我的个亲娘呀,我的保护伞死了。如何是好呀!

于是赵高思索好久,便对胡亥言:秦二公子,你想不想做帝王?

胡亥:当然想啊。做梦都想啊!想死了,说着忍不住泪流脸颊。

高:公子莫慌,高有一计,不知公子敢于不敢?

胡亥:当讲。

高:此计还需丞相李斯协助

胡亥:速去召丞相。

不久李斯至。胡亥赵高开始胡诌八扯,云云总总的,如是如是,等等。陈述事实,讲讲道理。

高:丞相事成,保你千秋万代的荣华富贵。丞相还不速速决断?

末了,李斯扬天长叹“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算是从了赵高了。

于是便和赵高一起参与谋反事件。扶苏被杀了之后,胡亥继位了。胡亥继位之后,对前谋之事不予兑现,而对赵高亲厚有佳,改立赵高命为丞相。

2赵高的诡计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6)

赵高在胡亥继位以后心里始终不得安宁,心想你李斯有思想,有远见,还对权利如此迷恋。对我始终是个威胁。得想办法干掉他。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于是赵高的计划开始了。

此时正值各地叛乱四起,于是赵高对李斯说:丞相大人,眼下反贼四起,丞相如何不进谏呢。

李斯:我想进谏,见不到王上呀。

高:如此好办,大王不忙时我告知于你。

某天高对李斯言,王上现在有空,速去面见。此刻胡亥真正喝“花酒”呢。

太监:丞相求见,有要事想参。胡亥:这厮,坏老子的雅兴。心里实在火大。我没事时不来偏偏这时来,

说时迟,那时快。李斯依然到跟前了。胡亥:你这个老不死的,坏老子雅致。还不速速退去。

李斯一脸愕然的走了。留下赵高背后偷着乐。如此这般几次以后,胡亥在也不信任李斯了,开始厌恶他了。

在赵高的暗中挑拨离间,李斯已然遭到胡亥的猜忌。在《李斯列传》中有言“二世已前信赵高,其以李斯属郎中令!”有此赵高的目的达到,

3李斯看不透别人的心机

秦始皇为什么没杀李斯(李斯为何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命运)(7)

纵使赵高如此玩弄于他,李斯依然认为赵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宦官。不能成什么气候。对自己并不能够构成多大的威胁。李斯虽然在政治上虽然很杰出,但是要论心机战,他绝对不是赵高的对手。

赵高利用胡亥给李斯扣上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李斯因此而被腰斩,落得一个悲催的结局。

只留下一句“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

一个曾经光芒万丈的政治家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纵观李斯一生,纵使你才华横溢,智慧过人。也逃不过小人的算计。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一些很有才得人始终得不到重用呢。反而令领导们讨厌呢! 若你正是此种情况的话,留意一下是不是交友不慎呢。

若是你懂得了,那么我们读史书的目的也达到了。

参考文献:

  • 《史记·蒙恬列传》
  • 《谏逐客书》
  • 《李斯列传》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