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不治疗多久会得胃癌(胃癌的预防-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大多数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保守估计所有非贲门胃癌(即每年65万例)中有74.7%与此感染有关,但实际上这些感染相关的癌症可能更高欧洲的研究发现93.2%的胃癌患者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而在日本,只有0.66%的癌症患者没有感染迹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幽门螺杆菌不治疗多久会得胃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幽门螺杆菌不治疗多久会得胃癌(胃癌的预防-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不治疗多久会得胃癌

大多数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保守估计所有非贲门胃癌(即每年65万例)中有74.7%与此感染有关,但实际上这些感染相关的癌症可能更高。欧洲的研究发现93.2%的胃癌患者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而在日本,只有0.66%的癌症患者没有感染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4年就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归类为I类致癌物,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此进行了强调。 胃癌发展前的癌前病变级联,遵循以下发展趋势:包括萎缩,肠上皮化生和胃粘膜异常增生。异常增生进一步细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者均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但后者具有较高的胃癌发展风险。术语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保留用于与显著增加的癌症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症,但不是必须具有特定组织学异常的特征;胃溃疡和粘膜增生也可归于该组。

几十年来,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本身的流行率下降之外,这很可能是由于许多风险因素显著减少的结果,包括食物保存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吸烟的减少,使用抗生素。

虽然根据年龄标准化数据估计全球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下降,但由于世界人口的预测增长和寿命延长,胃癌病例的绝对数量保持稳定或甚至可能增加。

除日本外,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在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5年生存率不超过25%,而日本报告的生存率为52%,癌症的早期诊断局限于内壁胃壁,可以达到95%的5年生存率。晚期诊断的问题是由于相当大比例的早期疾病患者无症状。

因此,在早期阶段诊断疾病​​至关重要,以便彻底治愈。理想情况下,在恶变前应通过减少(消除)危险因素或监测和管理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来预防疾病。

根除幽门螺杆菌

人们普遍认识到并接受的是,大多数胃癌,包括肠型和弥漫型,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粘膜中发展,并且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胃癌很少发生在胃粘膜中。因此,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已知某些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和某些宿主遗传多态性会影响任何特定个体发展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特别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cagA阳性菌株已被证实与胃癌显著相关。

在蒙古沙鼠进行的胃癌实验模型中,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该实验表明,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癌发生。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萎缩性胃炎的消退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胃体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癌症风险,其消退的证据似乎得到了保证。然而,对该受试者的荟萃分析表明,胃萎缩性变化在位于胃体而非胃窦的病例中可以是可逆的。胃粘膜萎缩消退的可能性似乎取决于萎缩的大小和地形分布;但尚不确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结果是否与萎缩的部位和大小有关。

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让胃组织学恢复正常,而无慢性胃炎和无萎缩性胃炎。在一项系统评价中发现,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萎缩性胃炎可一年或两年内消退。

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中肠化的存在表明比单独的萎缩性胃炎具有更少的可逆性阶段。有证据表明,肠化阶段的根除效果较差,更有可能进展。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肠化的可逆性的想法已被完全驳斥。具有肠化的区域的较低幽门螺杆菌定植可以表明根除的优势是有限的。关于该主题的两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还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肠化没有实质性消退。尽管如此,在一项随机6年的随访试验中表明,成功抗幽门螺杆菌,以及膳食,抗氧化剂,微量营养素补充,可以抑制癌前病变过程,最可能是通过加速癌前胃粘膜病变和/或肠化的消退。经过12年的随访,证实了这种萎缩和肠化的逆转。然而,需要证明在萎缩和/或肠化阶段的根除是否会降低胃癌的风险。

一项来自中国的随机试验未能成功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然而,考虑到开始时剔除了癌前病变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超过7.5年胃癌的发病率降低。进一步的荟萃分析,观察5至12年符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与安慰剂治疗预防胃癌,表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小趋势。通过3至8.5年观察的非随机试验进一步检查发现根除后癌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更新的荟萃分析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比较风险为0.65。作者提出,胃癌发病率的降低可能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初始阶段有关。系统评价中建立了令人满意的临床证据,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预防慢性非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一项前瞻性试验还表明,在出现肠化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更能成功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在四项前瞻性试验中,评估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癌前病变发展的影响,作者未能发现癌症风险显著降低。

先前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的患者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成功后,癌症风险显著降低。在任何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根除都会减少胃粘膜中肠化的发展。然而,即使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胃癌仍然出现在肠化的背景中。因此,缺乏有关幽门螺杆菌根除以减少广泛肠化病例风险的能力的证据,尽管它似乎可以减少进展。

根据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更新的悉尼系统,每年在5个胃粘膜部位检查他们的受试者,持续10年。在随访期间,所有5个点的萎缩和胃体小弯的肠化显示出显著的改善,这表明胃萎缩和肠化的改善可能与胃癌发生的减少有关。

有研究评估了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癌前病变的优势。这种大规模的根除始于2004年在Matzu岛的30岁以上的台湾病人,其幽门螺杆菌感染很普遍。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并接受基于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如果治疗无效,则开具基于左氧氟沙星的10天的三联疗法。主要结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癌前病变频率的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规模根除与胃粘膜萎缩的显著减少有关,但肠化则没有。预防在降低胃癌率方面的功效为25%。需要注意的是,在决定全人群预防计划之前,也应该考虑大规模抗生素治疗的潜在风险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许多情况都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例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指南。在先前内镜切除的胃癌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新肿瘤的发生率和肠化的程度。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胃癌患者根据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否分组。经过三年的随访,非根除组出现了24例异时性肿瘤,而根除组为9例。这些实施例证明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原发肿瘤切除后异时性肿瘤发生的保护作用。

有关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胃上皮异型增生发展影响的数据是矛盾的。总体而言,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异型增生的变化不受根除的影响,但根除异常增生患者的可能益处是异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这些考虑表明,对于既往有胃癌或异型增生史的患者,强烈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许多地理发表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共识报告的适应症是(1)消化性溃疡; (2)低度胃MALT(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在指南中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的预防。支持的建议是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后根除幽门螺杆菌。针对预防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其他建议是胃癌患者的家庭成员,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想要根除治疗的人。目前,对于早期胃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建议进行胃癌预防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降低其他情况下的胃癌发生率。许多报道证实,胃粘膜萎缩可在根除后减少,但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率降低尚未得到直接证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