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囚禁在哪里(囚禁朱祁镇的南宫)

朱祁镇囚禁在哪里(囚禁朱祁镇的南宫)(1)

这阵子,《女医明妃传》让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一时“名声大噪”。明朝奇葩皇帝太多,这兄弟俩的“知名度”原本不算太高,在北京留下的标志性历史记忆也屈指可数——朱祁钰一朝能留名至今的大约只有景泰蓝了,而与朱祁镇有关的,则是一个地方——南宫。

这不,《女医传》接近尾声,太上皇朱祁镇被“黑化”的朱祁钰囚禁于南宫之中,甚至注死了门锁,不知让多少霍建华的粉丝伤透了心。

朱祁镇囚禁在哪里(囚禁朱祁镇的南宫)(2)

快告诉我,南宫在哪儿,我要去给霍建华开门!

瓦剌本想拿着皇帝作为要挟的资本,不承想京城里以于谦为首的一班大臣拥戴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力主死战到底。无奈之下,蒙古瓦剌第二年将失去利用价值的明英宗放回来了。可是皇宫里无意还位于英宗的弟弟并不欢迎哥哥的归来,于是英宗朱祁镇作为太上皇被囚禁于小南城的重华宫里严加看管。

后面的情节,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里的差别有点大——

先是,代宗朱祁钰拿掉了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以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后来,景泰帝病了,一些大臣趁此机会拥戴英宗复辟。他们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拉了英宗登上车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

英宗复位后,当初拥立新君的于谦、王文等人被杀,而景泰帝没过几天就病死了。历史上的英宗可没霍建华那么有情有义,对弟弟真没客气,不承认他曾是皇帝,以亲王礼将他葬在了西山。所以,景泰帝在位七八年,却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4位皇帝中惟一没葬在十三陵的。

朱祁镇复位后,将曾软禁过自己的小南城进行了重新整修,增建、改建了大量殿宇,使南内成为与大内(紫禁城)、西内(西苑三海)并称的皇宫“三大内”。

普度寺大殿的确与众不同、气度不凡:它建在三米多高的高台之上,高大、宏伟,不是常见的长方形而是倒“凸”字形。后面的主殿面阔七间,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前面凸出的部分,阔三间,覆以绿琉璃瓦黄剪边,显示出不同的等级。大殿四周绕以36根朱红色的檐柱。

在东城文委工作了几十年的李仅录逐一解释:高大的基座,为须弥座。主殿前凸出的部分叫抱厦。檐出飞椽共三层,这在建筑制式中极为少见,被称为“金銮宝殿”的太和殿,檐椽也仅为两层。像普度寺这样典型的清初满族风格的文物建筑在北京仅此一处。

慢着,满族风格?这不是明代建筑吗?没错的,这是因为它后来的主人是多尔衮。

多尔衮时代: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到了清代,南宫作为睿亲王多尔衮的摄政王府而又一次名噪一时。

多尔衮利用了南内宫殿旧址,将王府建造得宏伟壮丽,其规制其他王府无法望其项背。他在这里居住了7年,府前每日都是车水马龙,大小官员往来穿梭,这里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多尔衮每天召集百官来府议事,然后再将已决之议拿到朝廷去走个过场。据说,后来他嫌跑来跑去太麻烦,干脆将皇帝发布谕旨的玉玺搬回府中。清初词人吴伟业有诗云“七载金縢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多尔衮死后被削夺王爵,罪名之一就是他在府中议政。

多年后,康熙下令多尔衮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二十年,翻修扩建,改名为“普度寺”,昔日摄政王府大殿被改建为“慈济殿”。一般人都知道承德避暑山庄有外八庙,其实北京城内也有外八庙,都环绕在故宫周围,这普度寺便是其中之一。

据记载,原大殿东侧有黑护法佛殿,玛哈噶喇即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战神就供奉于此。殿内还藏有多尔衮用过的甲胄弓矢刀剑等兵器,其铠甲长七尺多,黄缎面上绣龙图案,胄直径九寸多,护项亦为黄色,刀剑弓矢比寻常人的长出三分之一。从多尔衮的甲胄和兵刃判断,他的身高应近两米,与影视作品中的高大帅哥大致相去不远吧。甲胄弓矢的两侧,有两尊护卫像,所佩带的兵器皆为实物。

菖蒲河、普度寺所在的南池子地区,在明、清时属皇城,“民人不得出入”。辛亥革命后,皇城不再是禁地,普通平民陆续进入南池子居住,形成了以围院为基本风格的普通民居。1917年一把大火将这里的库区和民房烧毁,原有的以外宫库区为主要特点的建筑风格荡然无存。由于历史原因,普度寺四周的配殿完全被拆毁,仅存的山门和大殿分别成了粮店、小学教室和教育局的仓库。高台上还挤着186户居民,密密匝匝的民房和违章建筑把大殿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文物部门来检查维修,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由于台上没有下水管线,居民只能直接向台下胡同内排放污水,每年这里都是东城区的防汛重点。

2001年8月,南池子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缮改造,幸存的大殿和山门完全按照古建筑传统工艺及文物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才让我们今天有机会一睹其真容。

普度寺里的未解之谜

这普度寺的建筑很有特点:

檐下枋头上的龙头和故宫内的并不一样,少了些雍容多了几分凶悍,保持了关外满族的风格。一般的寺庙为保持神秘,窗户都不大,此殿却不然,窗户高大得犹如今天的落地窗。昔日王府的风姿可窥一斑。

屋顶似乎特别高,上面的彩画有新有旧,旧的居多,全部是绿底上绘着金龙。这双线金龙合玺彩画也是皇家建筑所特有的。

抱厦部分靠东侧地面上有一个奇怪的圆洞,上面盖着透明的玻璃。仅录老师说,这是普度寺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既是多尔衮王府,自然回避不了太后下嫁的传说。民间传闻,多尔衮府中有密道,可直通宫中。

朱祁镇囚禁在哪里(囚禁朱祁镇的南宫)(3)

《孝庄秘史》剧照(2003)

当年直接参与考古与修缮的仅录老师说,这抱厦原来是小学的教室,铺着地砖,修缮时把地砖揭起,突然出现了几级台阶。“我那时可兴奋了,心想还真找到地道了!”

可越挖越奇怪。台阶引出的不是地道,而是一个结构造型罕见的大坑。它低于大殿的地面约两米,直径约四五米。洞口的地面上由12块精美的弧形汉白玉刻石相互衔接成环形,上面刻有海浪、海马、殿宇、鬼怪、人物的浮雕,更有五爪云龙腾空飞舞,雕工精细,造型生动。圆环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图形,分别为尖券顶形、圆形、梯形、方形,尺余见方,内刻人物、城池、花草、鸟兽;有的屋门大开,有的城门紧锁,人物着宽袍长袖,手执刀枪剑戟,似乎在向人们叙述着一个神秘的故事。沿开在北面的台阶可以通到坑的底部,地底上有一方形的石孔。

朱祁镇囚禁在哪里(囚禁朱祁镇的南宫)(4)

这个神秘大坑的意外发现,让文物工作者们想起了另一个有关普度寺的“开花献佛”的传说。相传,原寺内有转轮藏殿,内供神像、珍宝极多,有造型奇特的佛像,有一丈多长的雕镂精致的沉香杖……明永乐中期番僧班迪敬献的金刚宝塔模型,原尊藏于该殿。今五塔寺(即真觉寺)金刚宝塔即按此模型所建。

大家推测,这就是原来转轮藏(宗教器具,形似花塔,上下有轴,中藏藏经)之所在。仅录老师解释说,北京现在智化寺还有转轮藏,但不能转。普度寺这个应该是可以转的——坑底的方孔应是插转轮藏的主轴的。这直径四五米的洞中应可以站得下人,由人推动转轮转动。有专家甚至认为抱厦是后建的,就是为了把这转轮藏包在室内。

这是不是转轮藏的遗存?那些浮雕是什么意思?一切都还没有定论。等待我们继续去寻找答案。

出了大殿,站在殿前远眺。西面,东华门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东面,新东安市场的大招牌清晰可见。普度寺就在这样一个时空里,默默地与现今“对话”。

写文:赵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