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年华的故事(菁菁年华的往事)

回 味——记菁菁年少、苦涩年华的往事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俩小无猜日夜相随,春风又吹红了花蕊……像时光难倒回。”听到韩宝仪《往事只能回味》这首老歌时,让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点滴过往......

在60~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物资实行定额限量供给,也就是说不能敞开供应,处于困难时期。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让我从小见证了父辈简朴无华、勤劳克俭,正直善良、刚毅担当,以及他们迎风博雨,忙于耕种、闲修水利的苦乐人生和坚强!那些经历的生活印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小时候,曾让我最期望的事情:就是盼过年(春节)过节(传统节日),因在商品稀缺、文化断层的环境里,只有过年的节日才能有母亲定做的新衣新鞋穿,有肉吃。这在当时就是最大的快乐!

青葱年华的故事(菁菁年华的往事)(1)

幼年时最爱看的小人书~连环画

我小学启蒙到毕业,是在离家二三华里地的李家祠堂里完成的,那时条件环境较差,同学们上学都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有绿色、蓝色、黑色、格子的书包,五花八门。基本都是妈妈们缝制的。我从读一到三年级时背着妈妈做的暗红格子布书包,心里不大喜欢,总以为是女孩子的颜色,升四年级时妈妈就买了一个蓝色小帆布书包,我特别开心,放学回家都不愿放下,一直背到高中毕业。

我记得老师教唱最多的一首歌:“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好不过毛泽东时代,牛鬼蛇神脚下踩,革命红旗迎风摆”……当时经常唱,觉得很好听。今天我依然会唱,但至今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歌名?百度也搜索不到半点信息。

让我最开心的是:每学期开学后把领到油墨香味的新课本带回家,先后端到父母面前闻了又闻,再在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学名,然后找来报纸和妈妈一起裁剪、把课本封面包起来,不让书本玷污和损坏!

上小学时,中午师生统一在学校搭餐,老师通知大家:每位同学半学期交100斤柴火,都由父亲送到学校,用于厨房大炉灶蒸饭。自四年级开始,学校宣布柴火归学生自理,由值日老师利用周未带领我们统一上山砍柴,完成各自定额数,这是我人生中首次接受“不当寄生虫”、“劳动光荣”的教育开端!

记得上三年级时,我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入队仪式上,老师为我系上了梦寐以求的红领巾,对我们说“你们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少先队队员,是国家的未来!”、“红领巾代表什么?为什么是红色?红领巾代表祖国五星红旗的一角,它由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你们要倍加珍惜!不能忘了为开创新中国而牺牲的千万英烈!要继承先烈遗志,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那一刻让我幼小的心灵深受振奋和鼓舞!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12岁小学毕业后,升入了初中。虽然过去了40多年,但有一些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读报、演出、篮球队、识谱、支农、勤工俭学……

青葱年华的故事(菁菁年华的往事)(2)

初中毕业分别是班主任赠送的笔记本

上初中需要步行20多里,学校是在一座叫“太子庙”的基础上建成的,它就像一座孤岛一样前不挨村后不靠店,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与周围乡村相隔四五里。正值文革时期,政治挂帅第一,我参加了学校宣传队,除了晚上去农村汇报演出外,白天还有每周轮流一次去指定的大队读早报。即:爬上用大杉树做成的广播台,大约有四五层楼高,手拿铁皮喇叭筒读当天的报纸,主要是新闻和地方形势等信息;我每次爬上去要读半小时,一直持续到毕业。

后来,在负责文体的谭崇迪老师鼓励下我参加了篮球队、还从北京下放的知青李京明老师那里学会了识谱(简谱)和笛箫乐器,让我增加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在当时号召“学工学农又学兵”和“又红又专”的要求下,我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支农、勤工俭学运动。学农也是支农,到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向农民学习!

我们的勤工俭学主要是上山砍柴、完成食堂柴火任务,砍竹并削成建筑用的各种规格竹跳板,然后背到供销社去卖;先后为学校初一、初二班教室和校办公室买回了三盏大汽灯!

青葱年华的故事(菁菁年华的往事)(3)

1976年夏初中毕业合影照(作者后排左五)

上高中不久,党中央打倒了“四人帮”,那个年代我们经历了许多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一个孕育变化的时代,由于经历“十年浩劫”,文化、教育、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因此我们勤工俭学和支农依然未变,开始在远离学校十五里地的北台山上“安营扎寨”,自己动手、建成了两间竹木与茅草结构的教室和宿舍,在山上演绎了半个学期种茶叶、种菜、植树造林、砍柴、烧石灰窑的故事!业余时间,我还加入了故事手抄团,比如:《一把钢尺的故事》、《一双绣花鞋》、《梅花党》等手抄小说!

先后看了《白求恩》、《张思德》、《愚公移山》、《第二次握手》、《红岩》等小说,对我的理想、人生、价值观教育,影响深远!

小时候,我曾看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刘胡兰》、《陆游》等100多本连环画!那时的传播途径就是广播、收音机、报刊,小人书给我的儿童少年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在过去文化断层的岁月、有书相伴,真是最大的幸运,回味往事,格外清香!

连环画、小说都是我的精神家园,给我童年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乐趣!一开始不识字只从图画中去感觉,到了上学识字后才逐惭理解其中的意思。小人书的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天、地、人、文的知识,让我从小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民间流传的古代岳母刺字、岳飞传奇,也看了当代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彭雪峰》、《左权》和《井冈山》、《秋收起义》等很多故事,让我受到了延伸教育和鼓舞!所以,从小我崇尚英雄,热爱解放军。这主要得益于我的母亲。在国家计划经济和生活贫困时期,母亲用节衣少食、卖鸡蛋的钱无节制地为我买书学习,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

青葱年华的故事(菁菁年华的往事)(4)

18岁时与母亲、侄儿合影于老屋厨房边

这个世界上,往往有太多的人,还没告别就拜别了。我的初恋就像天边的流星一闪而过,每当我喜欢的人出现在面前时却手足无措,甚至语无伦次。

在苦涩的岁月、物质匮乏的年代,催生了一代人激扬文字、奋发向上的独立精神,也鼓励了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芳华人生、谁又愿意墨守陈规、错过青春、放弃未来美好时光?

时间飞快,马上就到了自己的花甲之年,这些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每每忆起回味无穷!一路走来,曾经拥有过、也失去过,曾经的同学,有的已经作古,曾经还是母亲身旁天真无邪的孩子,斗转星移转身己近暮年!童年的纯真、快乐的童趣,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一首《往事只能回味》的歌声,让我沉浸在壮怀激烈、热血奔腾的时代!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曾经菁菁年华的渴望仍在心中流淌,回味不尽!(文/张仲杰)2020年3月5日写于鄂南古民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