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

记得我们家刚从穷山沟的地质队搬来广州不久,父亲还带着我们去了越秀公园。那时的越秀公园很淳朴,但却是一座有着历史与传说的公园,树林茂密,山清水秀,一片生机盎然。读中学时到越秀公园春游过,上大学时到越秀山体育场开过校运会,到金印游乐场被老同学逼着坐了一次滑车,心都被提起来,以后再也不敢坐;工作时到越秀公园看过羊城花会,自贡灯会……五羊雕像的挺拔英姿,镇海楼的巍峨壮观,东秀湖的清新惬意,金印游乐场的嬉戏热闹,这些都成为我和无数广州人的集体回忆,在所有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标级”地位。

不知何时开始,广州这些老牌公园都成了老人们唱歌跳舞打拳的活动场所,公园老了,人也老了,湖水也不那么清澈了。

最近听说越秀公园升级改造了,在最新一轮改造中,越秀公园巧妙地利用闲置的空地,打造了一个全市首个园林书吧,引入新华书店等机构,建设700平方米开放式阅读空间。在书吧里,引入了“陌上花开”等品牌业态,在阅读的同时,还能赏花品茶,感受园林美景。

“陌上花开”书店?超喜欢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9月2日,时隔N个很多年之后,来到越秀公园。来之前已查询过,陌上花开书店位于东秀湖畔,从东门进入最快捷,奔着书店去的,别的景致无暇观看。从东门扫码进园后,迎面就是一个湖,沿着湖中间的那条水泥路往前走,湖水是绿色的,水面清澈,再加上凉爽的风吹来,为炎热的天气增添些许凉意,不由长吸一口气,真舒服。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2)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3)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4)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5)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6)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7)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8)

随手拍了几张公园的景致,绿树成荫,湖面有喷水池,小木屋,荷叶点缀,确实多了些许动感。

继续往前走,拐角处有一栋白色建筑,想必就是今天我的目的地了。

“陌上花开”出自宋代苏轼的《陌上花三首(并引)》,全诗如下: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従教缓缓回。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陌上花开”出自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陌上花开的字面意思是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整句话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寓意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或者小路上的花儿都开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越秀公园内的陌上花开文化艺术空间,是一座被绿树包围的白色玻璃房,面积很小,一览无余。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9)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0)

进入拱形铁门,花香、茶香、咖啡香接踵而来,这里就是“陌上花开”园林共享书吧,一个以生活美学、文化艺术、下午茶为主题的复合文化艺术空间。

纯白,拱形门,吊篮上的花,雅致,宁静。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1)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2)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3)

可以拍照的地方就是一个白色花车、一幅墙画还有一辆蓝色自行车。

当然,你不断变换角度、变换姿势神情,在每个拱门前留影也是可以的。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4)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5)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6)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7)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8)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书店 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19)

在这里既可以在镜头前品味人生,又可以在知识的海洋畅游,还可以到咖啡厅品尝苦味人生。

只是,我只看到外围建筑和一个咖啡馆,书店却没看见。

我问其中一个工作人员:“不是说还有一个书店吗?在哪里?”

她说:“那个书店呀,看不了。”

我不明白“看不了”是何意,是今天不开放还是没有装修好,不想再多问了,告别。

现在很多公园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力,都知道搞搞新意思,而很多的公众(包括本人在内)在这些所谓的“新意思”面前,无非就是拍照打卡,喜欢拍照的多拍几张,不喜欢拍照的拍个外景就算了,更多层次的“新意思”是没有的,以为装修几个豪华的、别具一格的书店、艺术空间就可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看过这样一件小事: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

秘书说:“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

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夏老改动一个字,却感动了一代人,让人感到文化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细节之中。

关于什么是文化,作家梁晓声的四句话高度概括: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要知道,文化,是最为根深蒂固的东西,它可能是一剂良药,也可能是一颗毒瘤,一旦植根于心灵,就永远无法自拔。它可能影响一代人,也可能影响几代人,甚至每一代人,就像儒家思想一样。

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

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全民素质的提高、文化素养的修成,让每个人变得有文化,估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44 2022/9/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