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从小做家务的孩子)

六六最近看到一组让六六震惊的数据: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前者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做了类似的调查,结果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绩优秀了27倍!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从小做家务的孩子)(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待六六来一一讲解!

2-7岁是儿童肢体动作的整合期,所以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会对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情有独钟”!

虽然让小朋友做家务会拖慢我们做事的节奏,但尽量别打消小朋友的积极性哦!因为这个年龄开始培养孩子学习做家务的好处多着呢!

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和精细动作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家务的难度不同,可以充分锻炼孩子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在抖音看到名为“妈妈回来了,快收!”的视频让我非常有感触。

当知道妈妈快到家了,孩子们立马开始收拾家里,几分钟前还乱糟糟的客厅,被俩孩子收拾得妥妥当当,连爸爸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视频引来9万多条评论,满屏的夸赞和羡慕: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从小做家务的孩子)(2)

六六看了也忍不住想点个赞,这动手能力太强了!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从小做家务的孩子)(3)

在这整个过程中,小朋友先是把自己的玩具都收回了自己的收纳箱里,这样锻炼了小朋友的收纳能力和分类能力。

在折爸爸的被子时,因为被子比较大,需要两个小朋友跑来跑去或者爬来爬去才能把被子折好,所以充分活动了小朋友的四肢,对提高小朋友身体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哦!

除此之外,平时爸爸妈妈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其他的家务,比如帮妈妈剥蒜、剥豆子等家务,需要充分利用手指的抓握配合,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专注力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这项家务,孩子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要怎么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孩子的主动记住生活中的物品,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感觉统合发育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帮助爸爸妈妈完成家务后,如果爸爸妈妈能多夸赞小朋友,还会让小朋友感受自己被需要,有帮到其他人的成就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也提升自信心

六六在家会跟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早上起来,我们会利用水果,酸奶,面包片等简单的食材,一起做一顿美味的早餐。这样做既能让孩子在妈妈的看护下安全地度过一段愉快的亲子互动时光,又能充分满足小朋友的成就感和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还有很多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老人们舍不得让小朋友做家务,有的小朋友甚至上幼儿园了还不会穿衣服,不能自己吃饭。

但孩子都有攀比心理,当他看到别人都会,就自己不会,小朋友也会越来越自卑哦!

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虽然有些家务对小朋友的身高来说还比较辛苦,但这样可以让小朋友更好地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要帮爸爸妈妈分担。

学会体谅家人的小朋友更有责任感,尤其是男孩子,长大后才会更加尊重自己的另一半。

还有不少爸爸妈妈会用零花钱来鼓励小朋友做家务,比如洗个碗5毛,拖个地1块,六六的建议是最好不要这样。

因为长时间的金钱奖励,会让孩子误认为做家务是有偿的劳动,自己做家务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帮助爸爸妈妈,从而忽视了背后的责任感

如果想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不妨试试这样做:

▶ 走心夸奖孩子

比起物质,精神奖励更重要,比如告诉孩子,他的劳动带给家庭更干净、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跟孩子一起做家务,给孩子几种选择,让他自己来选择要做什么。当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会更愿意去做。

▶ 任务细化,给孩子做示范

让孩子做家务时,不要只说“去把自己的衣服收一下”,这样的安排很模糊,孩子可能还不能理解收衣服到底应该做哪些步骤,最后就算孩子去做了,也可能会因为孩子的理解错误好心办坏事。

所以不如把动作拆分开:“先去把洗干净的衣服收回来,然后叠整齐,放到衣柜里。”让孩子先知道收衣服具体要做什么,养成习惯后就会做啦!

▶ 不追求“完美主义”

当孩子袜子洗得不够干净、衣服叠得不够整齐时,别急着批评,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做好了,做家务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曾说:“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比知识的学习,有时候实际生活的能力,更能让孩子独立于社会,走得更远!

看完今天的文章,快快让宝宝动起来吧~

还想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记得关注我们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