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成果(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成果(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1)

作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唯一试点县,近年来海盐县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致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积极在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等领域开展探索实践,构建了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七个率先”“九个全覆盖”。即: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失业保险制度;率先探索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率先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率先出台《关于在社会救助领域开展社会工作的实施办法》;率先实现文化“两员”全覆盖;率先研发和应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率先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村级劳务合作社全覆盖;镇(街道)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全覆盖;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镇(街道)级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全覆盖;公共交通站点服务半径500米全覆盖;街道公共自行车全覆盖;镇(街道)级环保站所全覆盖;村级生活污水入网排放全覆盖;行政村广播数字电视全覆盖。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前的1.99:1缩小到1.70:1。

一、以标准化体系引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一是建立“一张清单”。海盐县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是浙江最早的建制县之一。2015年初,海盐县被列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成为全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县。2017年在全面梳理各部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海盐制定发布了《海盐县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确定涵盖了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个方面共117个服务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内容,这也是全省发布的首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二是建立“一套标准”。结合实际需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编制涵盖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八大方面共25项重点项目服务标准。如《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残疾儿童少年基本康复服务规范》《农贸市场快速检验室建设规范》等,通过标准化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建立“一套评价指标”。探索编制《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41项一级指标和60项二级指标。按照指标要求每年对县级部门和镇(街道)进行考核评估,检验全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对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起结构合理、务实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多元化参与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前2014年11.07亿元的基础上保持每年19%左右的增长。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鼓励支持社会机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目前,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的项目达到155项,较改革前净增56项。同时,海盐县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的对接融合,不断提升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比例。目前民生事项已100%实现“一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96.79%实现“掌上办”、97.73%实现“跑零次”。

二是建立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一方面,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育体系,目前已核准登记社会组织423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594家,其中70余家社会组织被列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推荐性目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如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先后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邦尔医院,投资2000万元的富兴骨伤专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占比较改革前提高2.9个百分点;在养老服务上,以“公建民营”方式新投运养老机构2家,其中1家被列为全省养老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成功引入民营资本投入养老机构1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社会化运营达62家。

三是创新优质资源区域共享机制。注重发挥毗邻沪杭等大都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接沪融杭”。如在医疗卫生服务上,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公立医院建立支援协作关系,县人民医院挂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海盐分院、县中医院由省立同德医院托管,县内医疗机构与17家沪杭医疗机构开展18项业务协作。推动开通医保“一卡通”,海盐医保卡可与省内189家、上海市39家医疗机构实时结算,并可以在全国8767家医院(其中上海449家)异地结算住院费用。

三、以配优资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同等化”提供教育学位,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标准化”提升校园条件,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7.1%,处于全省领先。“一体化”提升教育质量,建成7个“1 X”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行县管校聘和城乡交流,学校组团发展。竞聘上岗教师人数达100%,有39%以上义务教育教师参与交流,小学和初中7项指标的校际差异系数控制在0.272和0.288,远小于国家0.50和0.45的评估标准。获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二是着力推进文化服务均衡化。注重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下延伸,率先实现“两员”(县文化下派员、村文化专管员)队伍全覆盖,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率先研发和应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完善公共文化基层流动式服务机制,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与县城相同的文化服务。目前,所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省级以上标准,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一镇一节”“一村一特”的文化品牌。先后获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和省级体育强县,积极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六年跻身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指数前十强。

三是着力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化。县人民医院依托网络传输与各基层卫生院对接组建了生化检查、影像研判等7个医疗资源共享中心;成立2家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实现城乡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深度共享。先后共投入1.445亿元用于县镇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共计7000余万元。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由改革前的52.2%提高到62.4%,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2.8%,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90.5%。年度城乡参保居民健康体检率从改革前的65%提高到7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面积、医疗设备均达省级标准,实现了城乡“15分钟卫生服务圈”全覆盖。先后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省卫生强县。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位于全省前列。

四是着力推进就业服务同质化。出台就业创业新政,进一步打破城乡就业创业“壁垒”,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城乡无差异、身份无差异的就业创业服务和培训服务。实行城乡一体失业保险制度,从2018年1月1日起,海盐县本地居民(含非本地户籍的农民合同制职工)失业后与城镇职工同等程序申领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近就地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由改革前的2.92%下降到2.58%,城乡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五是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同轨化。打破保障制度“壁垒”,建立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并轨整合机制。2014年底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和职工基本医保的管理整合;2015年底实现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的实时结算;2016年实现被征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并轨”。目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32%和98.11%,实现了本地户籍企业职工五大社保险种全覆盖。

六是着力推进新居民服务享受同等化。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对符合积分条件的新居民在教育、社保、就业等方面给予“同城”待遇。在子女就学方面,建立新居民共享本地公共教育服务机制,公办学校新居民子女就学吸纳率由改革前的95.79%提升到96.4%。在社会保障方面,打通新居民同等享受本地医保待遇的通道,新居民可同等享受本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七是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近三年实施农村公路等级提升11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92座,新建供水管网128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200公里,实现城乡公交、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一体化。强化城乡生态共治,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获省“清三河”达标县并成为全市首个符合国家空气质量功能区标准县。

专家点评:嘉兴市海盐县积极在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领域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改革亮点。一是以标准化体系引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一张清单”“一套标准”“一套评价指标”,把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对象、标准、责任落实落细。二是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既增加服务供给,又带动这些组织的发展。三是通过支援协作、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农村老百姓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服务。这些做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