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

跑步中为什么有人会停下来喘气

一个很少跑步的人尝试一下跑步,只跑了几百米就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停下来弯腰大口喘粗气,真是应了那句话“跑几步就喘成了狗”。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1)

很多时候人跑不动了,并不是体力跟不上而是呼吸跟不上,这是什么道理呢?有氧运动的能量来源是糖和脂肪的分解,而糖和脂肪的分解需要氧气。跑步是高耗能运动,需要摄入大量的氧气来制造能量,所以跑步的过程中你的呼吸加快了,这是身体加快摄入氧气的生理反应。但是不常跑步的人呼吸效率很低,甚至可以说不会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所以必须停下来大口喘气来补充氧气。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2)


跑步的人要学会在运动中呼吸

不会跑步的人需要停下来喘口气,而会跑步的人则可以在运动中喘这口气,这就是会跑步与不会跑步的一大区别。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参加跑步运动,就一定要学会在运动中呼吸,等做到不停下来还能自如喘气,就证明你已经跨过了跑步的门槛儿了。

【贴士】: 呼吸是鼻、口、气管、肺、胸腔、横隔、腹部都参与的生理运动,呼吸分为自然呼吸和人为呼吸,跑步中呼吸需要加大力度,属于人为呼吸。

实践证明呼吸是可以训练的,也是可以控制的。跑步中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呼吸已经失控,跑步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在运动中合理呼吸,然后做到在运动中控制呼吸。下面我们来进行跑步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之一: 静态呼吸

在静止(站和坐均可)的情况下用鼻呼吸,两拍呼气,两拍吸气。呼吸的力度要大于自然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回,用相同的节奏做20次。一次做三组。熟练之后逐步增加呼吸次数,最多增加到50次。

鼻呼吸可以转换成鼻口结合呼吸,一定要注意,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次数同上。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3)


呼吸训练之二: 动态呼吸

在原地跑或者慢跑当中进行呼吸训练,采用鼻呼吸或鼻口结合呼吸,要求是以跑步的节奏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再次提醒,鼻口结合呼吸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通过训练逐步养成习惯,只要一跑步就要配合有节奏的呼吸。

【贴士】: 鼻口结合呼吸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是为了保护肺部,鼻腔能对空气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如果用口吸气则会把灰尘直接吸入肺部,冬天冰冷的空气也会刺激肺部,时间长容易导致肺部疾病。


韵律呼吸是跑步的助力器

专业跑者在跑步中呼吸稳定而且可以控制。其常用的呼吸方法是韵律呼吸法,韵律呼吸是指有节奏的呼吸,韵律呼吸可以把呼吸的效率提到最高点,保证在身体需要氧气的时候不会出现断档的情况,一个资深跑者在身体疲劳的时候会自如的加大呼吸力度,从而保证跑步速度。

韵律呼吸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总结起来韵律呼吸不外乎两种,双数呼吸法和单数呼吸法。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4)


【双数呼吸法】

双数呼吸法是最传统的呼吸方法,我们前面做的静态和动态呼吸训练,就采用双数呼吸法。双数呼吸法有几种,其共同点是呼气步数与吸气步数之和是双数。常用的有呼二吸二,呼三吸三,呼四吸二等。

双数呼吸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那就是呼气会落在同一只脚上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5)


【单数呼吸法】

单数呼吸法是专业跑者比较推崇的呼吸方法,其特点是呼气步数与吸气步数之和是单数,常用的有呼三吸二,呼四吸三等。

单数呼吸法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同时也是优点,呼气会落在不同的脚上。

【贴士】呼三吸二是指,前三步呼气后两步吸气,呼气长吸气短,这个过程中自然呼气用力吸气。

呼三吸二变成呼二吸三也可以,看自己的习惯,适合自己就好。


单数呼吸法可以防止脚部劳损受伤

很多专业跑者比较推崇单数呼吸法,原因是跑步呼气时落地的脚受力比较大,双数呼吸法呼气会落在同一只脚上,时间长容易造成呼气时落地的脚劳损受伤。而单数呼吸法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单数呼吸法呼气会落在不同的脚上,两脚受力均匀,从而降低了受伤的几率。

如果你跑步中出现一只脚疼,你很可能就是采用双数呼吸跑步,迈这只脚时呼气。出现这种情况纠正方法有两个:

  1. 换为单数呼吸法。
  2. 如果继续采用双数呼吸,则有意识的交替换脚呼气。

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在跑步中控制呼吸)(6)


找到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

每个跑者都有自己比较习惯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关键要看这个呼吸方法是不是适合你自己,如果你能最大程度发挥这个呼吸方法的优势,同时排除这个呼吸方法的缺陷。那这就是一个好方法,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END---

*作者系金融从业者,是痴迷的业余跑步爱好者,望广大跑者朋友多提意见,回复交流。

#清风健身说# #她力量计划# #跑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