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

古人类充分发挥绳子的取材优势,对用途的开发也更加广泛。绳子由起初的捆绑功能,经过人类不断尝试与实验,发展为能与其他工具相结合使用的辅助工具。人类对于工具的功能探索出于本能驱使,例如为了果腹,便开始外出获取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绳子的功能便利性,于是扩展了使用领域。

绳子在工具制作方面的主要作用是联结,将自身与其他工具相结合,或者借自身将两个独立的部件相结合,也就是复合工具。在石器时代出土的众多硬质工具当中都有显而易见的凸出柄状位置,暗示其均为复合工具,只是负责联结的绳索因材料原因早已碳化消失,只能通过出土器具上的痕迹来进行推断。

绳子经历了发掘制绳材质、掌握制绳方式、掌握基本用绳、绳辅助复合工具这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对于工具的发展至关重要,有效提高工具的功效性。结绳技术对于工具的作用由此分析:作为工具本身、作为工具原材料、制作复合工具。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1)

1、作为工具本身

结绳本身具有绑、系、串联的功能,其中,绑是绳子作为工具时的突出效用,许多用绳活动都无法离开该操作。先有绑才有了系,系也是结绳的主要效用之一,串联则是通过绳将多个独立体连接为一体的用绳活动。

结绳作为工具时所发挥的作用:绑是运用于绳子对其他物体的捆扎方式,起到锁定物体并避免松垮的目的;系主要是应用在捆绑活动的始末,为了锁定结绳的端部,同时确保已固定住物体,保证物体不随人类的活动而松懈掉落;串联为石器时代的器物发展创造更多样的条件,赋予器物多样重组的可能性。

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人类来说,制作工具存在一定难度,但工具是外出获得食物时的必要配件,因此促使人类有创造使用工具的意识。起先,人类为了便利而用手随时拿着工具,但长期下来发现外出遇到猛兽时,无法腾出双手与猛兽搏斗。因此,人类将工具绑在一起,或者系挂在腰、肩或项上。如此一来,也可以更高效地捕获猎物、采摘果实,并一起带回住处。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2)

人类活动多与携带相关,包括携带工具、猎物、果实,绳这类支持编、缠、绕的材质可借助于携带,且绳的出现伴随着“结”。除了常见的绑与系,串联也是绳子作为工具时的重要功能体现。在木-石器时代遗址中,从北京山顶洞到非洲南部均发现各种穿孔系结装饰品,以及开了针眼儿的骨针。

古人类发明穿孔系结技术与骨针,用于缝制和串联,证明绳已出现。穿孔系结装饰品最值得注意,其中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颇为丰富,含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和小石坠等,这些成串的项链、石珠、头饰,推断佩戴了线绳。由结绳串联物品而形成的装饰品,表明古人类对于结绳的使用发展到了创作装饰性物品的阶段。

结绳发挥本有的使用功能涉及服饰方面、饮食方面、食物存储方面、建筑方面、装饰方面。在服饰方面,人类先学会采集和编织树叶、茅草、鸟羽披挂着身,到了山顶洞人生活时代,人类已用骨针缝制散碎兽皮进行手工制衣,并用绳串联制成佩戴式装饰品;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3)

在饮食方面,主要辅助人类捕获并捆绑猎物,可方便扛运;在食物存储方面,人类为了确保食物存放安全,将食物用绳子拴住后吊挂存放;在建筑方面,人类在建造房子中,将建筑物所需材料通过绳子捆绑固定;在装饰方面,早期陶罐表面的绳纹在制作陶罐中产生,后形成具规律与秩序的装饰美感。可见,结绳自身的功能为古人类创造多方面的造物条件。

2、作为工具原材料

结绳能够作为工具并展现出的绑、系、串联的功能,都得益于制绳原材料的特性。绳结由材质上来区分的话,大多数是植物藤蔓枝条、合成纤维、兽肠、兽筋、兽皮、动物毛发、棉麻、毛丝等,由于这些材料不需加工就已有预期的特质,所以推断它们被用来打结的时间早于需要加捻的绳。

又因它们的材料成分极易降解和消失,故考古发现的出土物不多,而解结的工具、文字记载,以及岩画、陶器上的痕迹都证明结的存在。绳子的功能延展得益于制绳原材料不难获得:软物质都可以成结,包含线、绳等人工制造的高级纺织材料,以及取之于自然的动植物原料。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4)

绳索起初用整根植物茎条制作,后来通过劈、搓的方法,把劈细的植物茎皮搓合成一股,再合股绞捻,可接长绳索。起初制绳材料为细长枝条、柳枝、蔓草茎、藤,古人类以此将石刀、石刃捆扎在木棍上。

总结出麻皮纤维是制作绳索的首选材料,而开启绳子材料使用的新篇章。有学者认为在骨针出现后就有线绳,当时人们用绳线缝制衣物时已经产生最原始而简单的绳结。这种观点表明打结的前提是有绳,却忽略草、藤条等材料能直接用于打结的事实。也正是因此观点,人们所研究的打结材料更多是绳、线,但缺少研究草束、藤条、兽筋等天然材料最可能作为最先使用的制绳材料。

结绳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符号工具,是结绳记事的工具原材料,也是以绳为原材料而制成的工具。在相关古籍中得到考证:结绳记事在文字出现之前可用于表达信息,也能够通过系结来计数。结绳是附加在符号上的抽象思维、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结绳记事以绳结代替数值,用绳结的大小、方圆、多少、紧松来分别表示不同内容。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5)

另有将绳子原料制作成狩猎工具的实例:其一是罟,也就是常说的渔网,其依靠结绳编织而成,经过取材、搓绳、捆绑、打结。这个观点并非凭空而来,结网捕鱼方面有硬器物上捆绳的痕迹证明。山西峙峪文化遗址曾出土距今3万年的渔网坠,是种穿结于网帮助网下沉的石器,说明了原始人类对于渔网的使用。

此外,另一方面的考证出自郭璞所注《山海经•大荒经》中所描述:“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其二是投石索,资料显示:距今10万年的许家窑遗址出土有众多石球,还有大量动物化石与石球同时出土,说明石球用作狩猎,和绳索组合后借助抛掷击中猎物。

作为狩猎工具的投石索,中间有个小孔,用绳索、藤条从穿孔石的洞孔穿过、固定,之后狩猎者握着另一头。转动绳索带动穿孔石行使圆周运动,到达最高速时,狩猎者放开绳索,使穿孔石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击中猎物。而投石索的绳未必现在意义上的绳,也可能是动物的肠、皮带、皮绳。当绳子作为工具的原材料时,充分发挥材质的优势能令工具更趁手。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6)

3、制作复合工具

原始工具包括构件组合与功能复合,前者是各部件各具有功能,后者是一个工具上具有不同功能。结绳作为复合工具的组成部分,单股的制绳材料的拉力远远不够,必须把两到三股合股绞制成牢靠的绳索,方能确保在制作复合工具时的牢固性。结绳与其他器物组合形成的复合工具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高级工具,主要涉及农业、渔业和狩猎。

一是农业复合工具,农业复合工具的主要制作材质是动物牙齿、石块、蚌壳等,均在原始人类易于获取的范围内。以复合工具刈为例,与现代的镰刀为同一工具,石刈和蚌刈都是捆绑在木柄上使用,也是木石复合农具,用于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而另一典型的器具骨耜也依托绳子辅制而成,在距今7,000-6,000年的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中得到考证,其被多圈藤条紧缚,其中柄用于索结固定。耜面安装木杆部位的两长孔用来穿系绳子,耜柄留有一定长度捆绳打结来安装木柄。穿孔石器有各式各样的用途,但穿孔石刀则更多应用于农业,石刀表面的孔可以用麻绳或皮条等穿过,再与木柄绑扎、系牢,使用效率极高。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7)

器具穿孔便于系结,使石器牢固地系结捆缚在木柄上,形成复合工具。先民所制石制工具,磨成特定规则的形状,穿孔留于适当位置,并与木柄对结,比打制的石器更具有绑扎的可靠性和工具效率。

二是渔业复合工具,复合捕鱼工具包括骨鱼镖、骨鱼钩、骨鱼叉。有关考古资料写道:在刚果民族共和国东部的卡坦达塞姆利基河的考古遗址发现许多鱼镖头,距今约9-8万年,制作材料是大型哺乳动物的肋骨或长骨碎片,底部的环形切槽被推断为穿绳之处,需要绳子的连接才能实现功能。而在遗址中也发现了骨鱼镖,包括死柄和脫柄,死柄鱼镖是固定式的,而脫柄鱼镖具有灵活性但制作手续比较繁琐。

另外有骨鱼钩也是捕鱼业的得力工具,原始人类将骨头磨制成能够垂钓鱼的鱼钩,在鱼钩顶端打孔穿绳即可。再有骨鱼叉,也是用骨头打磨而成能够捕获鱼类的工具,从出土的骨鱼叉可以分析其需要用绳子将鱼叉与木柄捆绑之后再进行捕获。在渔业方面,复合工具多利用绳子的捆绑功能,以此达到狩猎目的。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8)

三是狩猎复合工具,复合狩猎工具的出现,是随人类基于本能驱动开始觅食,与抵御猛兽所出现的工具。石器时代所出土硬质工具上出现的凸出柄状位置,暗示做捆绑用。以弓箭为例,出土物说明古人类已掌握了制绳技能与用绳方式,箭镞是石制所以至今保存完整,在山西省朔州市峙峪遗址出土的石镞,距今2.8万年。

石镞一端尖锐,另一端是原石片的边缘,左右两侧经过修理,有利于索结固定;尾端变窄方便卡入箭杆以防滑动。弓箭利用绳子的弹力发挥狩猎功能,同时使用弓箭狩猎的命中率更高。

另外一个需要利用绳结的狩猎器具为尖状器,在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虎头梁遗址内出土了71件尖状器,张晓凌等对52件尖状器标本进行研究,指出这些具有专业分工,从执握痕迹看,部分具有装柄痕迹表明结的存在,而有结存在就可以确定是由绳子捆绑后方能系结。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9)

小结

用火技术、使棍技术和结绳技术是旧石器时期的三大造物技术,其对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用火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让人类能更充分吸收食物的营养,促进人类大脑的进化。用火技术具备熟食煮水、御寒取暖、防兽照明、捕获猎物、烧荒种植、制器造物等众多功能,用火能改善工具的性能,用火能开采工具的原料,用火能辅助制造工具。

用火技术对人类制造工具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工具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撑。使棍技术有非常多的功能,使棍有助于采集食物,使棍可用于狩猎和渔猎,使棍可防止野兽攻击,使棍可驱赶地上的毒蛇,使棍可方便搬运大型猎物,使棍可制成木筏以运输人和物,使棍可用于建筑围栏,为人提供庇护所和驯服野兽。

同时木棍是许多复合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弓箭、长矛、鱼鳔等,使用技术对于工具的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结绳技术促进了旧石器时期织造业和营造业的诞生,绳子的起源经历获取制绳原料、掌握制绳方式、学会基本用绳三个阶段,这个过程体现古人类对于绳子应用的探索与创新。

石器时代结绳记事(绳子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10)

结绳技术具有搬运、建造、制服、记事、制器、处理食物等众多功能。结绳技术旧石器时期织造业和营造业诞生的源头,只有学会了结绳,人类才能进化出纺线和织布,而结绳中捆绑技术则是营造业的基础,没有结绳技术,人类无法把木料捆绑一起,也就无法诞生营造业。同样,结绳技术是制造复合工具的关键环节。

旧石器时期的复合工具都是木石结合或木骨结合,而木料和石料或骨料的结合就是用了绳子的捆绑技术,没有绳子,不会捆绑,便不会有复合工具的出现。旧石器时期用火技术、使棍技术、结绳技术具有非常多的工具,对人类进化居于重要的影响,对工具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对改善工具性能、提高工具效率、制造复合工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