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1)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宁波舟山一体化”成为热词。

这是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谋划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被列为浙江2019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之一。同时被报告所提及的,还有做强做大宁波舟山港、加快推进甬舟铁路等。

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对甬舟两地的关系,曾这样生动地喻之:

宁波和舟山是历史上血脉相通的一家人,现在是一对真诚相待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

两地要打造“甬”结同心、风雨同“舟”的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抚今,难免追昔。在宁波和舟山显然将要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关系的今天,厘清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是不无借鉴意义的——历史上的这两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就这个话题,今天想和大家特别分享一篇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生长于舟山、又长期在宁波工作的某知名外企高管。其中对甬舟两地历史关系的爬梳以及对两地未来关系的思考,简洁、清晰又专业、实际。

一起来看。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2)

常有人问:舟山是不是宁波的一部分?

若是老外问,就比较容易回答:若他用过去时问的话就是Yes,现在时的话就说No,将来时的话则答I don't know.

对于地理没学好的外省人,完整的回答或许是:过去一直是,现在不是,将来难说。

舟山在95%以上的历史时期内是宁波的一部分

历史上舟山与宁波之间,一直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根据《舟山市志》和《定海县志》,结合宁波的相关材料,梳理出一张关系图表: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3)

上表右侧的蓝色部分代表舟山隶属于宁波,橙色则说明舟山在行政上与宁波并行。

简单地回顾一下两地的关系史:

  • 秦始皇统一天下至今约2240年,舟山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单位共存续了677年:其中翁山33年,昌国314年,定海/舟山330年。其他时间均为宁波下辖县域的一部分。
  • 在两千多年间,舟山脱离宁波实质管辖的时间仅170多年。考虑到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定海实际上仍受总部驻于宁波的宁绍台道和会稽道管辖,扣除以后则不到百年——其中大半是在1962年之后的当代。换句话说,舟山在95%以上的历史时期内是宁波的一部分。
  • 宁波与舟山的设置在历史上同源,均是在738年由唐高祖政府设立,当时宁波(明州府)为地级行政单位(现副省级)、舟山(翁山县)则为隶属于宁波的县级单位(现正厅级)。
  • 感谢原鄞县县令王安石,他于1073年奏请宋神宗帝恩准在旧翁山县地重建军县治——“昌国”。其意在“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明初实施海禁后,昌国卫又内迁到了宁波的镇海、象山。
  • 明清政府出于海禁或剿匪的需要,曾有过三次强制遣徙岛民回大陆的政策,直到1683年康熙皇帝颁布“展复令”为止。这事实上加强了两地居民之间更为频繁的迁徙往来和血缘融合。
  • 自康熙1688年分置定海县后,宁波府下辖的鄞、慈、奉、象、镇、定六县就成为后人划分“宁波帮”的依据。如原籍定海的知名“宁波帮”商人就包括了:朱葆三、周祥生、刘鸿生、安子介、周亦卿和董建华的爸爸董浩云等等。
  • 若不是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840年武力攻占了舟山,估计清政府也不会慌忙在第二年就把定海从宁波分离出来单列为一个直隶厅,成为甬舟分家的开始。
  • 历史上两地曾多次划分地盘:金塘岛于1078年由镇海划归舟山;大榭岛则于1950年底从舟山划给镇海;1954年象山县曾划入舟山,四年后又划回给宁波。
  • 舟山(定海县)迟于1950年5月17日才解放,但中共定海县委、县政府则早在前一年就已在宁波江北的庄桥挂牌成立。
  • 1960年,舟山撤区置县,再次纳入宁波专区管辖;两年后,又重析出来成立专区。
  • 两地领导班子在近一甲子的时间里已无工作上的互辖关系,但却不影响老百姓民间的身份认同:如今定海人说的宁波方言要比宁波下辖的慈溪、奉化、象山的更地道,驾车上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宁波,喝的也是来自宁波的姚江水;而在宁波各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总是能找到许许多多来自舟山的新宁波人。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4)

人口决定地位

在东夷西戎、中原为尊的古代,交通设施落后,海岛更是人迹罕至,属于化外荒蛮之地。故舟山在唐朝之前都没有县治,仅有一个古称——“甬东”。

农耕时代,没有一定的户口基数是撑不起行政机关的正常开销的。所以“翁山县”在历史上仅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几年,遭撤废后再次并入了鄮县。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5)

元代升昌国为州。因为蒙古人看到了舟山“海道显要”,并且岛上已“户口倍万”。当然,元朝的昌国州不领县,级别和地位并不高。

明初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据说是因为朱元璋听信了“舟山居民外结倭寇,内多盗贼”的谗言。但从经济账上看,更有可能是因为元末战乱后海岛人口本就不多,而镇压沿海滋长的盗寇劫掠需要大笔的财政支出,还不如废县徙民到内陆垦荒更有规模效益。

清初的舟山是反清复明的重要基地。几经战祸,人口内迁更多。等到康熙颁布展复令之后,海岛人口才逐渐回升。有清一代迎来人口大暴涨,舟山又位于航海时代的战略要冲,所以恢复县治也是顺势之举。

1953年,析原定海为定海、普陀、岱山三县,又从江苏划来嵊泗(后又曾一度划给上海),组成了舟山专区四县,那时全舟山还不到50万人。

1980年代后期,中学课堂上的老师们已经在说舟山人口约100万。到了2017年末,舟山常住人口还只有区区116.8万,忝列浙江之末。

这个数字只相当于省内人口并列倒数第二的丽水或衢州的一半强,不足宁波的六分之一。上海有个与舟山辖区同名的普陀区,2017年末人口为128.8万。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样本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7年4月1日又挂牌成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虽然利好不断,但在2011年和2017年,舟山占全省的GDP比重均只有2.4%,与宁波相比也从12.7%略降到12.4%。

如果再往前追溯到改革开放元年的1978年、我辈高考后离开舟山的1991年,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个令人尴尬的结论:舟山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不慢,但或许别人跑得更快!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6)

诚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舟山的人口增长落后于其他城市:若以2017年末人口分别对比1978年和2000年,舟山为1.33倍、1.16倍,而全省则达到1.51倍、1.26倍。

好在从人均GDP的指标看,舟山在全省11个城市里始终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副省级城市。

比起十年前仍孤悬海外、出门基本靠船的岛城(朱家尖机场一天平均不到3000人),如今的交通条件已然改善了太多。但人口和人才在规模、质量上的不足始终是制约本岛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首要因素。

有鉴于发展动力的不足,近些年关于舟山与宁波再次合并重组的建议也时有提及——因为这将立即催生出一个人口近千万、GDP逾万亿(小编注:本文成稿时宁波GDP突破万亿的消息尚未发布),可排在2017年全国第11位、仅次于杭州的一个大经济体。

在如今城际竞争愈发加剧的时代,各式国家级牌子的品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但含金量却早已大不如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管理碎片化、总体财政收入下滑的负效应。

窃以为,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的不仅是一时的政策倾斜,而亟待体制机制的创新、生产要素和行政资源的有效统筹配置、市场经济秩序的真正建立和不断完善。

今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由港口、跨海大桥连接,未来再由高铁联结在一起的舟山和宁波,或许可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样本。

为什么舟山属于宁波(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7)

至于舟山是否又将会成为宁波的一部分,或许还不如讨论下面这个问题更为切实和重要——如何着力,才能尽快促成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体化、同城化?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来源:东南财经/钱亦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