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礼乐制度是什么(周公之礼是什么)

想弄清楚周公之礼是什么,先了解一下周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周公礼乐制度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周公礼乐制度是什么(周公之礼是什么)

周公礼乐制度是什么

想弄清楚周公之礼是什么,先了解一下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中国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周公解梦》一般相传为周公所作,人们也就不可避免将周公与梦直接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的原因。

周公求贤若渴,对于天下的有才之士,从来不敢怠慢。 洗头时,有人求见,他来不及洗完,握着尚未洗完的头发就去了;吃饭的时候,有人求见,来不及咀嚼,直接把食物先吐出来,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周公吐哺>的典故。

那周公之礼又是什么呢。相传西周初年,西周初年男女滥情,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

为让人们理解如何执行“七礼”,周公就找自己妻子一起演礼,现身说法。

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俩人犯了难。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大庭广众之下,没有办法表演。

正无奈的时候,周公瞥见儿子伯禽正在摆弄几个葫芦瓢,把两个瓢贴合在一起,能重新合为一个葫芦,他灵感顿生。他拿出一对原配的葫芦瓢来,以此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从此新婚夫妇均据“七礼”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芦瓢也在婚礼上被奉为礼器: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