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

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人生贵在平凡,最伟大往往就是最平凡的(涅槃 平凡 仙去 太湖 袁焕仙 大学 灵堂 祭台 王国平)

南怀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1)

据说目前在大学堂七号楼一楼,曾是父亲和弟子们用来修行打坐的地方,现在成了父亲的灵堂。灵堂正中是一张大相片,相片中的父亲白衫银眉,手持香烟,慈眉善目,如此安详。相片下方是一个祭台,祭台正中是一座名为“行走中的禅”的佛像,六根蜡烛长明,周围放满了一束束鲜花。

南怀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2)

为什么只能说是据说,因为如今的大学堂,已经不是原先的太湖大学堂,所有父亲身边有道的学生和长期随行的学生,都被迫离开了这个本来是父亲建立的学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一切都如露如电般逝去之后,大家重新回过头来重温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时光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在辞世之前已经多次示寂。

南怀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3)

二〇一一年六月,父亲在一次讲课时,引用苏东坡的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讲了前四句。当时后四句父亲背完了,但学生们却写不下来。父亲借题发挥,突然提高嗓子大声说:“‘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你们不懂啊!不懂啊!”这是父亲第一次示寂。

二〇一二年,父亲过生日时,曾说:“净念相继,往生净土。”待到在端午节时,他又很感慨地说,不晓得今年中秋人在哪里,仿佛已有所暗示。

南怀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怀瑾老师最后遗言)(4)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王国平到太湖大学堂拜访父亲,当时,他正在做父亲的口述传记工作。父亲见到王国平,说:“国平啊,我们这个(口述)工作要抓紧时间做,我可能就最近一两年了,很可能你的采访还没有完成,我就死啦。”这又是父亲的一次示寂。

二〇一二年暑假,父亲的弟子陈峰到太湖大学堂看望父亲。父亲严肃地对他说:“以后再没有人骂你啦!”

父亲最后一次“示寂”,是在太湖国际实验小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父亲一向是老顽童的性格,幽默地说自己的讲话是临别赠言,他跟这批刚毕业的学生说:“以后不能靠太老师了,要靠你们自己了。”

父亲是禅宗大德袁焕仙最为得意的衣钵传人,当无异议。父亲的学生遍天下,只是先前一代,尚有文化底蕴;后来一代,则仅有文化爱好了;其间差异似微,实则极巨。虽然父亲在辞世之前,没有指定自己的衣钵传人,但是,有诸多弟子在世界各地继续发扬父亲的精神,父亲已撒种子,已垒沃土,但看将来苗生何处,花开那时就是了。旦复旦兮,他开拓修建的文化大道,必将更加广阔舒畅。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盖棺定论。如今,父亲已仙逝,关于他的地位和成就的争议逐渐扩展开来。父亲身前身后遭受的毁誉,非常人可以想象,也非常人可以忍受。不少人尊父亲为当代大儒、国学大师、禅宗大师。不过,也有不少人视父亲为高级策士,“在学术上经不起推敲”,“是个骗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对此类争议,不论是赞誉,还是毁谤,父亲根本就不以为意。早在多年前,父亲就作了一首《狂言十二辞》来概括他的一生:

以亦仙亦佛之才,处半人半鬼之世。

治不古不今之学,当谈玄实用之间。

具侠义宿儒之行,入无赖学者之林。

挟王霸纵横之术,居乞士隐沦之位。

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

书空咄咄悲人我,弭劫无方唤奈何。

父亲在病榻最后告诉诸生的话,唯有两字:“平凡。”

信哉斯言!

@李渊回共勉

文内渊回原创部分只做抛砖引玉,不足为论,只做参考。渊回原创部分渊回负责,且保留原创部分版权。若要分享,请不要更改其中的内容,以免造成误解。还是建议,大家要以南怀瑾老师开示作为标准!

深渊之静水,回流而勇进。我是李渊回,为保卫传统文化而战!持续输出儒释道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内容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作用,去帮助更多的人吧!李渊回,合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