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和敖丙的隐藏关系 哪吒中的敖丙成了好人

哪吒和敖丙的隐藏关系 哪吒中的敖丙成了好人(1)

这个暑期,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剧中的龙族三太子敖丙也摆脱了以往的反派形象,龙族的使命也成为观众讨论的热点。那么,在东海之滨的浙江,龙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

实际上,龙王与哪吒同出一源,最早都是佛教概念。早在西晋太康六年(285),竺法护于译出的四卷《海龙王经》中就有龙王形象,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形象逐渐普及开来,同时道教也试图将龙王化进道教神仙体系中,《太上洞渊请雨龙王经》中就出现了众多降雨龙王。在唐末五代杜光庭所著记载道教科仪的《太上黄箓斋仪》中记载了召唤南方水帝龙王。而唐代的一些笔记小说则将龙王形象进一步人格化了,如唐代传奇《柳毅传》中出现了诸如 “洞庭龙君”、“钱塘龙君”、“泾川龙君”这样人格化的龙神。其中的“钱塘龙君”,并不是钱塘江的龙神,而是钱塘湖,也就是西湖的龙神。

与今天的影视作品中动辄就是“四海龙王”不同,自宋代以来,用于祈雨的龙王庙,祭祀对象往往是江、湖、潭中的龙王,其形象更类似于《西游记》乌鸡国故事中的“井龙王”。浙江最早的龙王即为本土的钱塘湖龙王,而浙江绝大多数的龙王庙都是从龙潭演化而来。这是因为龙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降雨,而早在龙王信仰盛行之前,浙江民众就有向潭水祈雨,然后取潭水里的生物而归的祈雨方式。之所以选择潭水祭祀,是因为这些深山中的水潭往往四时不竭,尤其是夏季干旱时,仍能保持潭水清澈,深不见底,且附近景色绝美,潭前飞瀑如练,山间云雾缭绕,使得乡民认为潭水中有仙灵庇佑。在这些潭水受龙王传说与祭祀政策的影响变为龙潭、龙王庙后,官方的祈雨方式也继承自潭水祈雨:官员或者乡贤先在龙神庙祈祷,再向龙潭中投入祭文,这些祭文有些在铁简上,有些写在丝帛上再放入瓶中,投入祭文后,官员和乡贤将潭中或潭边出现的蛇、鳝、金线蜥蜴视作龙王的信物,把它们带回寺庙供奉以祈求龙王赐雨。在杭州和绍兴等地都发现了这些祭祀龙王使用的金龙、银简等文物。

而广为人知的东海龙王,则主要分布沿海在宁波与台州,以鄞县洪圣庙和镇海南熏门外龙王宫为代表。其余各府,除了雍正五年朝廷遣官斋送至杭州瑞石山,由李卫建庙祭祀的“福越滋农龙王”外,基本都是本土龙神。包括东海龙王在内的四海龙王以及五方龙神,虽然因为出现在《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当中,在民间传播很广,在皇家祀典中也有一席之地,如雍正二年就曾“加封四海龙神,东海曰显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礼”,但是在地方祀典中,接受度并不如本地龙王。

这是因为在时人心中,正如地方官主政一方,一方水土自然也有一方龙神庇佑,本土的龙神更能庇佑一方水土。同时,祭祀本土龙神也是府县行政的需求。根据方志记载,当府县久旱无雨时,地方官员往往要亲赴龙王庙祭祀祈雨,这些龙王庙都是在府县境内的。如崇祯五年,鄞县大旱,知县王章前往鄞县青山三圣井龙潭祈雨;康熙三十五年,金华大旱,知县赵泰甡前往金华三断潭龙神庙祈雨;康熙三十六年,衢州府大旱,守道董昭祚、知府张琳、西安知县陈鹏年,一同前往距府治南五里的乌龙殿祈雨;乾隆二十七年,浦江大旱,县令何子祥前往浦江灵济庙祈雨;同治十年,处州府大旱,知府潘绍治前往县治西丽阳行祠后的龙神祠祈雨。从中可以看出,府县官员更愿意于向本土的龙神祭祀祈雨,而不是东海龙王。

而国家祭祀政策也利于本地龙神的发展,例如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神号矫正诏:“诏定镇海渎诸神,前代加以封号非宜,今并改正。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止称某府某县城隍之神。”这一政策让多数龙王的名号都加上了本地的山水名,这使得本地龙神庇佑本乡本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明代方志中龙王庙的数量迅速增长,如部分天台的百丈潭、急泽潭、黄坛潭等潭水,在宋代方志中仅作为普通潭水记载,但在明代则已经升为龙潭,并且创建龙王庙专祀潭龙神。

值得一提的是,龙王并非最早的“四海之神”,也不是唯一的降雨之神。如唐代,朝廷祭祀的“四海之神”是“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润王北海广泽王”(《唐会要》、《大唐郊祀录》),四海之神虽有神名和封爵,却不是龙王。而后来民间的四海龙王中,“敖广”和“敖润”的名字或许就是来自于“东海广德王”与“西海广润王”。而在龙王信仰盛行的同时,浙江的徐偃王庙和大禹庙等多种庙宇都有祈雨的功能。

那么为什么龙神信仰在宋代以后迅速被纳入祠祀系统,并成为主要的祈雨之神呢?除了上文提及的浙江身就存在对深潭的自然崇拜这一因素外,从方志中记载的祈雨记录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龙的特性。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具有“兴云致雨”的能力。向龙王祈求布云降雨和收云止雨,符合当时民众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龙的行踪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正给了祈雨不应的合理解释。

明代宁波知府因为当年五月、七月两次大旱,祷雨不应,遍访鄞县各处龙潭,天均不雨,甚至前往慈溪龙王庙处祈雨,之后前往天井山祈雨得应的事迹。之所以最后选择天井山,是因为天井山,即今天宁波海曙区五龙潭景区,距离府治过于遥远,即使以今天的公路前往,也有近90里的行程,因此宁波知府在最后才选择了天井山龙神祭拜,幸运的是在天井山龙潭祈雨后老天终于降雨,缓解了旱情。天井山龙王是幸运的,但是浙江其他府县的龙王往往没有这样的好运,使得其往往“久废坍圮”,直到下次祈雨诸庙不应后,地方官才会前往这些旧庙祈雨,若恰好此时雨云降临,则旧庙得以重修。简而言之,龙神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合理”地解释龙王庙祈雨不应的现象,客观上提高了民众对于龙神信仰的“容忍度”,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祈雨不应而遭到废弃。

综合看来,龙王信仰是佛经之中的龙王与本土道教、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在地方政策与国家祀典的作用下,发展成为浙江最主要的祈雨之神。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