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体内起泻下作用的成分是(泻下大黄为良将)

大黄除有将军之雅号外,还有无声虎、火参、肤如、破门、黄良、蛋结、锦纹等别名。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我国历代中医对大黄都很重视,将它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推为“药中张飞”。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黄这味中药如果服用不当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状况,正确使用才是“养生宝”,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大黄的养生保健方法和食用注意都有哪些吧。

大黄在体内起泻下作用的成分是(泻下大黄为良将)(1)

养生配方推荐

(1)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捣生大黄为末,调醋敷疮上,治腮腺炎。非为愈痛且灭瘢,是美容之良药。

(2)元代朱丹溪创造“一味大黄散”,仅大黄一味,黄酒炒三遍为末,用茶调服一二钱,治疗眩晕。

药膳推荐

大黄粥:大黄10克,大米100克。

煮制方法:将大黄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大黄药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大黄2、3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亦可,每日1剂。

功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清泄湿热。

适应症:适用于热毒炽盛,热结便秘,跌打损伤,症瘕积聚,湿热黄疸,小便淋涩等。

保健注意

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那么,服用大黄有哪些禁忌呢?

1、 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脾胃虚弱、虚寒等病症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长期服用。

2、用该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该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4、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大黄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小动作有大效果,每晚搓指甲,60天见成效!

痛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