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加热真的能辨别真伪吗(用水纸壳渗透点火烧这些方法来辨别蜂蜜真假)

网上有不少各路神仙支出的鉴别蜂蜜的方式,比如用水晃出现蜂窝状、用卫生纸卷在一起烧、纸上滴蜜蜜不散、烧红铁丝烫蜂蜜……不知道有没有人把这些网传鉴别真假蜂蜜的小“绝招”奉为圭皋,真是很不好意思,这些都是假的,统统不靠谱。

对于养蜂人来说,不需要什么原理解释,实践出真知,只需要拿出手边的蜂蜜验证一下就知道招式并不靠谱。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可能相信这些假招。

蜂蜜加热真的能辨别真伪吗(用水纸壳渗透点火烧这些方法来辨别蜂蜜真假)(1)

用水晃动出现蜂窝状和纸上滴蜜不分散利用的是蜂蜜的胶体特性,这一特性使蜂蜜在低温时具有较高的粘度,流动速度比较慢,加水晃动不容易分散,而出现的所谓“蜂窝状”波纹,是因为溶解时不同部位液体的分子密度不同。

蜂蜜化于水时,蜂蜜中的糖分子在水中向四周扩散,周围的密度加大,导致折射率不同,我们就能看到波纹,糖分子分布均匀后,各处折射率相同,就看不到波纹了。

蜂蜜加热真的能辨别真伪吗(用水纸壳渗透点火烧这些方法来辨别蜂蜜真假)(2)

由于密度的作用,除了蜂蜜,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不少类似的现象,把一方糖块投入有水的杯子里,轻晃杯子,底部会出现波纹,让糖完全融化,与水完全混合,波纹就消失了;你可以在火焰上方看到光线跃动,同样也是密度变化引起的。

用这种方式鉴定蜂蜜真假,假蜂蜜恐怕要横行全国了,蜂蜜没有灵性,由于密度和胶体特性出现的现象不是真蜜的宣告,相信这些恰恰给假蜜混淆市场铺路。形状是人主观赋予的形象,是为了符合“真蜂蜜”形象找的借口,强行自圆其说而已。

至于用卫生纸卷在一起烧、烧红铁丝烫蜂蜜的验证方式更是无稽之谈,蜂蜜中含有糖分,糖分高温情况下发生碳化是正常现象,和熬制麦芽糖会糊锅一样的,不是什么特异现象。

蜂蜜加热真的能辨别真伪吗(用水纸壳渗透点火烧这些方法来辨别蜂蜜真假)(3)

对于鉴别,不少人就是很热衷,但是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自己心里真蜂蜜和假蜂蜜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我们来说离得太远,毕竟不能拿一张化验单去买蜂蜜,鉴别不仅是为了买到真蜂蜜,更是买到好蜂蜜。

如果拒绝购买大型商超的蜂蜜产品,普通消费者实实在在能买到好蜂蜜的途径真的有限。买蜂蜜的关注点一般是在真假,其次是味道,但很少人关注蜂蜜是不是有农药残留。真假味道很好判断,稍后介绍。

如果我不想买超市里的蜂蜜,如何避开有农药残留的蜂蜜呢?最好到熟悉的养蜂人那里购买,要很熟很熟,熟到你可以知道人家会不会喷药。农残不是说不能用药,而是残留浓度要低于规定的人类消费标准,我们不可能带着设备去买蜂蜜,用药的残留情况未知,那我们只能尽量选择不用药的养殖者了。养蜂人对自己的蜂群都有天然的爱护之心,就像养孩子一样看重它们,并不希望蜂群出现问题,用药这块一大部分只能靠养蜂人的诚信、自信和养蜂技术。

关于蜂蜜真假的几个常识问题:

·蜂蜜上层或中间有气泡?

如果无涨瓶、打开没有伴随酸味或酒味,起泡是正常的。长时间静止的蜂蜜上层会有气泡,晃动过的蜂蜜液体中也有绵密的小气泡,而且消下去很慢,这都是正常的,蜂蜜中的活性酶在发挥作用,不影响品质和食用。

·买回来一段时间之后蜂蜜有沉淀,是不是假的?

不是。沉淀叫结晶,蜂蜜结晶是正常的。结晶后有好多种不同的样子,有的像猪油,有的沙沙的,颗粒比较粗,还有种絮状的,比着前两种少见,在瓶底下或液体中像小花朵,又有点像霉点。

蜂蜜加热真的能辨别真伪吗(用水纸壳渗透点火烧这些方法来辨别蜂蜜真假)(4)

·蜂蜜结晶的好还是不结晶的好?

都一样。结晶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本质上没有改变蜂蜜中的任何营养成分,结晶的蜂蜜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

·糖尿病人能不能喝蜂蜜

理论上可以适量吃,但是应该没人不注意健康。蜂蜜和蔗糖食用后会升高血糖,但是蜂蜜在食用30分钟后会使血糖升高,随后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2个小时。蜂蜜食用后短时间内血糖会降低到使用前水平,蔗糖则不会降低,不过没有人愿意拿健康亲自试验,此项针对特别喜欢甜食、乐观生活的消费者。

·蜂蜜的香味到底是什么味?

蜂蜜吃起来有味道,但是每种产品的味道都不同,具体什么味道,只能通过多吃真蜂蜜积累判断,加工蜂蜜也有味道,但是味道和味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主观感受每人不同,无法统一。

买蜂蜜不要盲目迷信各路“神奇”的招式,相信这些站不住脚的鉴定不如多问问几个养蜂人,盲信鉴别方式不是重点,重点是买到好蜂蜜,如何买,请把文章再看一遍。

文章来源:蜂博士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