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2年9月25日晚,人民大会堂高朋满座,八珍玉食摆满了宴席。

柔和的水晶灯下,一身中山装的周总理面带微笑地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举杯。

接着,他浑厚的声音响遍整个会场。

“首相先生,今天将揭开中日关系崭新的一页。”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田中角荣微微欠身,与总理碰杯后,仰头一饮而尽。

这是甲午海战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坐在同一张桌上。

可是这样友好的氛围却没能维持下去。

宴会尾声,田中角荣上台致答谢辞。

刚讲到一半,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中国代表们脸上笑意全无,拧起的眉间彰显着他们此时的不满。

一向温和的周总理也脸色阴沉,开口质问道:

“你们什么意思?”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

左周恩来,右田中角荣

五十年前,中日两国打破沉积了七十多年的冰山,重新握手言和。

可鲜有人知的是,就在双方见面的第一天,日本首相一句话差点让这场和谈功亏一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发言不当,陷入僵局

1972年9月25日,初秋的北京晴空万里,一架带有太阳旗的飞机出现在北京机场的上空。

停机坪上,中小学生站成两排,手里挥舞着彩旗,朝气十足地喊着“热烈欢迎”的口号。

队伍最前面,周恩来静静地等在那里,看着缓缓降落的飞机,目光深沉,思绪远扬。

这要是在三十年前,地面上只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舱门打开,两个月前刚刚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谢。

看到队伍最前方的周总理,田中角荣快步走下舷梯。

紧跟在他身后的是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和随行的230位代表团成员。

周总理带着和蔼的笑容,款步迎上前去。

然后,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冰山终于化开了一角。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2)

周总理在北京机场迎接田中角荣

田中角荣先开口做了自我介绍:

“我是54岁当了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请多关照。”

众所周知,这位新上任的政要是日本“二战”后最年轻的首相。

可他不知道的是,周恩来51岁就成了新中国的总理。

可周总理只是淡然一笑,微微点头,回道:

“我是周恩来。”

话虽简单,但举手投足间,一个外交大家的气度尽显,田中角荣不由得双眸一亮,心生敬畏。

两方稍作寒暄,日本代表团便被带往钓鱼台稍作歇息。

田中角荣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前往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尼克松访华时也住在这里。

一进会客室,众人脱去大衣,准备落座。

周总理由于战争年间右臂粉碎性骨折,留下旧疾,脱大衣时显得有些费劲。

正当一旁的工作人员上前帮忙时,田中角荣抢先一步,走到总理身边,作势就要帮他脱大衣。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3)

周总理

周总理稍稍后退一步,连连摆手:

“我是主人,怎么能让客人做这个事情呢?”

田中角荣笑道:

“你把最好的18号楼提供给我使用了,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你就是我最尊贵的客人,帮你脱大衣,这是最起码的礼貌。”

这一番半开玩笑式的话,让双方初见面的拘谨氛围有些缓和。

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中日双方代表加起来600多人齐聚一堂。

在田中角荣家乡民乐《佐渡十调》的歌声中,周总理亲自将他们迎上一号桌。

紧接着,两吃大虾、川冬菜豆腐脑、烤鸭、八宝饭等各式中餐摆上桌,日本客人们纷纷赞不绝口、大快朵颐。

田中角荣一一尝过后忍不住频频点头,他十分不好意思地说:

“内人怕我吃不惯中餐,还给我准备了便当,现在看来,只有原封不动地还回去了。”

周总理爽朗地笑着,并承诺到时候为他准备中餐便当带回去给家人尝鲜。

美酒美食作陪,至此双方的气氛都十分融洽,直到田中上台致答谢辞,一句话让整个会场降至冰点。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4)

晚宴上周总理为田中角荣夹菜

他表示完感谢后,紧接着说了一句:

“过去日本给中国添了不少麻烦,对这一点要表示歉意。”

当翻译拿着话筒说出“添了麻烦”这几个字的时候,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中方代表们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

周总理看着台上的田中角荣,脸上神色不变,只是笑意微微变淡,低声问身边的翻译周斌:

“是不是翻译得不准确?”

周斌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摇了摇头:

“翻译无误。”

闻言,周总理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唇抿成一线。

发言完毕,现场鸦雀无声,就连礼貌性的掌声都没有。

宴会结束时,与田中角荣握手时,周总理语气温和依旧,但话却是前所未有的重:

“田中先生,‘添了麻烦’这句话太轻了,你这么说究竟是什么意思?”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5)

田中角荣

或是没想到总理会如此直接地提出,田中角荣微微一滞,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日文‘添了麻烦’一词是诚心诚意地表示谢罪之意,而且包含着保证以后不再重犯和请求原谅的意思。”

这个说法显然不能过关。

照这么说,中文里添了麻烦也包含了这两层意思。

我方在意的是表述程度过轻,以及这背后隐藏着的日方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态度。

十四年的战火,三千多万同胞的惨死,一千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句轻描淡写地“添了麻烦”就想一笔带过,我方断然不可能接受。

田中角荣给不出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双方只能僵在那里,一直到宴席结束。

如此看来,谈判还未正式开始,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已经被摆上了台面:

究竟该如何表述日本侵华战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6)

油画《南京大屠杀》

第二天的首脑会议上,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涉及台湾问题的言论,再次碰到了中国的另一个底线:一个中国原则。

其实早在同年7月25日,田中角荣就曾派日本公明党竹入义胜一行人来打前站,以此来摸清中方对邦交正常化的条件和意图。

当时,我方已经十分坦诚地说明了中日建交的“政治三原则”:

一,中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

周总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为他们说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

对于前两点,竹入都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只在提及第三点的时候,他面露难色,迟疑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开口:

“承认条约非法估计有些困难,还望总理阁下体谅。”

“日台条约”是经过日本国会批准了的,如果承认它非法,国会的威信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对日本国内政局十分不利。

周总理也理解他们的难处,当时就对竹入说:

“中国坚持三原则的精神,至于如何表述,可以在来中国后具体商定。”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7)

竹入义胜

简单来说,只要日本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当局断交,说法委婉一些,我方也可以接受。

本来以为在这件事情上双方已经有了默契,无需再深究。

可首脑会议上,高岛益郎竟然语气不善地表示:

“中方认为‘日台条约’无效可以另作别论,但日方不能接受中方断定它是‘非法’的观点。”

一句笃定的“不能接受”让这个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日方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也变得模棱两可。

谈判桌上,周总理放下手中的茶杯,靠向椅背坐着,抬眼看向高岛益郎,沉默了十秒,他才缓缓开口:

“你们是来吵架的,还是来解决问题的?”

会场一片死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无人再敢开口。

接着,周恩来转头看向外相大平正芳,嘴边挂着笑,但笑意却不达眼底,问道:

“这仅仅是一位条约局长的发言,还是日本政府的态度?如果是后者,那问题就严重了。”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8)

大平正芳

在侵华战争的史实和台湾问题上,中方不可能再有任何让步。

双方谈了一个昼夜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第三天,中日双方外长进行了一次“车内会谈”,大平正芳向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姬鹏飞吐露了心声,僵局才得以突破。

坦诚相待,局势明朗

9月27日上午,中方安排日本代表团参观长城。

大平正芳特地要求和姬鹏飞乘同一辆车前往。

他深知目前双方的争议点都踩在中方的底线之上,而且日方并不占理,想要取得突破唯有坦诚相待。

他斟酌半响,侧身面向姬鹏飞,开口说道:

“姬部长,我亲眼见过那场战争的惨烈,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日本的侵略行为不存在任何辩解的理由。”

大学毕业之后,大平正芳曾在张家口任职,在那里做过一年零十个月的社会调查。

虽然没有参加军队,但当年日本的恶行和中国的惨状,他一清二楚。

想起同胞造的孽,大平正芳惭愧地低下了头,稍稍往后撤了一点,继续说道:

“但是我现在只能站在日本政府外务大臣的立场上说话,考虑到日本现在的局势,要完全按照中方的要求去表述,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他越说越动情,眼里不禁泛起了泪花,请求姬鹏飞将他们的难处转告给周恩来。

一番话说得真诚,姬鹏飞外长沉默了半响,点了点头,承诺道:

“我会仔细跟总理转达,但我想你们应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9)

姬鹏飞

可这个问题直到28日晚上12点都没有任何结果。

联合声明签订的时间定在29日上午,而侵华战争的史实又必须得在联合声明中写清楚,究竟要用什么词来替代“添了麻烦”,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工作人员一趟一趟地往会议室里送咖啡,两方代表团成员面红耳赤,双方外长不停地揉着太阳穴。

另一头的印刷厂也是灯火通明,工人们伸长了脖子等着这边出结论。

那个时候印刷是需要排字的,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关于战争责任的措词必须尽快定下来,才能赶在签订会议之前印刷声明。

29日凌晨两点,大平正芳从衬衣口袋里取出一张纸条,拿在手里顿了一下,递给姬鹏飞,他说:

“姬外长,这个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的一个说法,如果再超过这个内容,我们就真难了。”

姬鹏飞展开看了一眼,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动了些,说道:

“大平先生,我建议我们休息十五分钟。”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0)

他向翻译周斌使了个眼色,两人来到一个无人的房间。

“小周你一个字一个字准确地给我翻译。”

那纸条上是大平芳正手写的一句话,日语下面附有中文翻译。

姬鹏飞担心翻译得不准确,这才找来周斌,以保证万无一失。

两分钟后,他敲开了周恩来休息室的门,

已经到了深夜,周总理却没有歇下,端坐在窗边的沙发上,似乎已经等了很久。

只是他的脸色不似人前那般红润,有些泛白,消瘦的身体在夜色下更显单薄。

姬鹏飞将纸条递过去,屏息凝神地盯着他的反应,眼睛都不敢眨。

周总理掩唇咳嗽了两声,拿过一旁的眼镜带上,一字一字地轻声念出纸条上的中文翻译。

“日本国政府对过去日本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灾难,痛感责任,深刻反省。”

又反复念了好几遍,他垂眼思索了半响,才抬眼看向姬外长,终于点了头。

姬鹏飞深深呼气,脸上的郁色终于消散,笑意重现。

侵华战争的表述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日台条约”的问题又该如何定夺呢?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1)

周恩来

在最后一次首脑会议上,这个问题由双方领导人一锤定音。

中方同意在联合声明中不提此事,而由日本外务大臣在记者会上,宣布“日台条约”从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之日起失效。

解决方案一定,周总理紧接着问田中角荣:

“从联合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就建交了,双方交换大使需要多长时间?”

要知道,驻外大使是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桥梁,日本与我国建交,势必要先撤出所谓的驻台使馆。

因此,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问日方何时废除“日台条约”。

田中角荣没做犹豫,当即承诺:

“我们有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

周恩来当场亲题“言必出,行必果”六字赠予日方。

田中角荣则回之以日本旧宪法中的一句话“信为万事之本”

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铺上了长长的红毯,各国记者挤满了整个会场,闪光灯不断闪烁。

周恩来总理、田中角荣首相、姬鹏飞外长、大平正芳外相相继走入会场,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签字仪式后,大平正芳在记者会上宣告: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结果,“日台条约”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以认为该条约已经完结,驻台湾的原日本大使馆处理善后事宜后将予关闭。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2)

中日联合声明签订现场

从1894年甲午海战开始,冰封了七十八年的日中关系,终于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正常化。

首相贪睡,外相尴尬

签约仪式结束,中日双方代表团都松了一口气。

周总理握着田中角荣的手,笑意满满:

“我们一起完成了一大使命,我陪你去上海。”

日本代表团的沪上之行是早就定下的,但原计划周总理不会陪同。

可考虑到中日关系本就特殊,如今实现邦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才临时决定一同前往。

听他这样说,田中角荣惊喜地双眸一亮,随即提议道:

“那我们坐你的飞机。”

周总理笑着说:

“我的专机是苏制伊尔18,比较陈旧,不如你的美制DC8,就算了吧。”

田中角荣却摇了摇头,坚持说:

“大平君和和姬部长的“车中会谈”非常成功,我希望和您来一次‘机上会谈’。”

大功告成后,双方领导人又相处得如此融洽,双方代表团都放下了前几日的紧张,现场气氛也变得轻松欢乐起来。

可一旁的总理秘书却担忧地皱起了眉头。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3)

周总理陪同田中角荣参观人民解放军

有意思的是,飞机起飞不到五分钟,提议要“机上会谈”的田中角荣竟然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一旁的大平正芳尴尬极了,作势就要伸手去叫醒他。

周总理挡住他的手,说道:

“没事,他太累了,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就由我们两人进行“机上会谈”吧。”

闻言,大平正芳感激的同时,又有些诧异。

因为在外交礼遇中有一条对等原则,即对话双方的职位等级要相当,而总理和外长显然不在一个档次。

见他有些不自然,周总理率先开启了话题:

“听说你对中国历史、文学也颇有研究。”

之后,两人避开国家大事,聊了一路的中国文学。

飞机降落之前,大平正芳一再为田中首相的失礼抱歉,周总理只是摆摆手,宽慰他不必放在心上。

当天的晚宴,没有国家大事压在身上,气氛也格外轻松。

兴头上的田中角荣足足喝了数十杯茅台酒。

周总理一杯一杯地陪着。

只是当时在场的人并不知道,他杯中的酒早已被秘书悄悄换成了凉白开。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4)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碰杯

因为早在那一年的五月份,周总理已经被确诊患上了膀胱癌。

医生严格禁止他碰酒,可他不想让外人看出自己是个病人,秘书只能想到这个办法。

当时没有人知道,每一场会议上谈笑风生的周总理在默默忍受着怎样的病痛。

9月30日,周总理在虹桥机场送走了田中角荣一行人。

临行前,田中角荣再三邀请:

“请总理阁下尽快访问日本,届时我一定陪同你去游览琵琶湖。”

只是此后几年,周总理的病情不断加重,他每天都在忙着和死神抢时间,想要为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多做些事情。

周总理对主治医师说:

“我配合你们,但是你们也要配合我。”

最后的几年里,他一共经历了大小手术13次,体重一度降到61斤。

与此同时,周总理每天会议不断,不是接见外宾,就是参加政治决策,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什么来华访(72年中日宴会日本首相一句)(15)

周总理逝世

1976年1月8日,为国家和人民操劳了一生的周恩来与世长辞。

首都群众手拿白花,十里长街送总理。

这一场日本之行也终究没能实现。

后记

回日本后,田中角荣曾写过一首诗赞美周总理:“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不只是他,只要是见过周恩来的人,很难不被他的气度和涵养折服。

他的一生不负国家,亦不负天下人。

我们将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延续其不朽的精神。

参考文献

党史博采:《周恩来致力恢复中日邦交谈判的历史真相》

世纪桥:《周恩来与田中角荣》

档案春秋:《田中角荣与周恩来会谈内幕》

周斌:《我亲历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