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

中元节,又叫鬼节,传说在这一天,地府的鬼门大开,逝者的亡灵就可以短暂地回到阳间看一看亲人和子孙后代,并接受他们的祭拜和供养,所以,中元节习俗的主题,就是祭祀,具体的祭祀仪式,就是用焚烧香烛和纸钱的方式来进行祭拜。

中元节,是一个香火缭绕的节日,一到傍晚的时候,各家各户就会焚烧早已准备好的纸包,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下面的人能顺利收到烧掉的这些纸钱(也就是冥币),阴间的亲人才会有钱花。

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1)

中元节

除开中元节以外,烧纸的这种祭拜仪式,还在清明节、重阳节以及各种丧葬活动中都很常见,目的当然也是一样。对于这些传统习俗,中国人向来是代代相传而不问“为什么”,反正照着老一辈做就行,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烧的纸,下面的人真的能收到吗?不烧纸过去他们真的会没钱花吗?

中元节,是一个香火缭绕的节日,在这一天焚烧的香烛和纸钱,都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味。古人认为,人去世以后,他的灵魂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下面”。

那是一个阴间世界,人以某种精神状态继续存在,而且和阳间一样,也需要吃穿用度,这些都同样需要花钱,而亡魂的经济来源,就是阳间亲人和子孙后裔在祭拜时焚烧的香烛钱纸,通过“火”这种媒介,烧纸就可以转化为冥币,变成亡魂在阴间使用的钱财。

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2)

中元节

中国古人都有一种执念,那就是要“延续香火”。延续香火,就是一定要生个儿子,没有儿子,那就叫断了“香火”,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封建社会是以父系氏族为传承,女儿嫁出去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会在各种节日焚烧香烛纸钱、祭拜先祖。

如果没有儿子,家族的香火就没有传承,自己死后(包括列祖列宗)就得不到祭拜和供养,断了香火的人,就会成为家族的罪人,下到阴间以后哪还有什么脸见自己的祖宗呢?

中元节烧纸祭拜先祖的传统,至少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阳间焚烧的纸钱,阴间的人真的可以收到吗?过去的纸钱,就是将白纸或者黄纸,剪成铜钱的模样,还有的是在纸上用模型打出元宝的印记。

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3)

中元节

而现在的纸钱种类就非常非常的多,甚至还有一张上亿的面额,纸钱的价格,也是分为高中低不同的档次,于是在选购纸钱的时候,很多人有种一定要让老祖宗满意的心理、赶着面额最高的那种来买,但事实上,按照传统,无论你烧的是那种纸钱,其实都是一样,因为它并不会按纸张的档次和标注的面额来转换相应的价值。

虽然根据传统的说法,阴间的人同样需要花钱消费,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一种“念力值”。

念力,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力量,人们相信已经逝去的亲人和先祖还存在于地下世界,这就是一种信仰,我们用各种祭祀方式来纪念已故的先人,不断传达这种孝道的精神,就会产生“念力”。

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4)

中元节

如果非得把焚烧的纸钱换算成阴间货币的价值,那么你可以假设每一张被焚烧的纸钱,都是一个小小的念力,不管这张纸张是什么档次,是什么面额,它都只会产生一个念力。

中元节家家户户都烧纸,那怎么知道谁家的纸是烧给哪位祖宗的呢?按照传统,烧纸的人必须在纸包上写好这是某某某烧给某某某的,就像是写信一样,有寄件人也有收件人,于是对方就能收到这份念力值。

而念力值的传递,并不一定要通过烧纸才能实现,比如外国人,他们就不烧纸钱,但是他们会通过献花等仪式来祭奠,也能达到供奉的目的。中国人崇尚孝道,所以每年都会有几个固定的日子让人们祭祀供奉,并且将这种香火传承一代代延续下去。

中元节在外地要烧纸吗(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5)

中元节

在古时候,如果你不烧纸钱,就会被视为是不孝,大概就和那些断了香火的人有同样的罪过,会让老祖宗在地下囊中羞涩受尽耻辱。同时,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多端,他的后人也会以他为耻,不会给他烧纸祭拜。

所以,人为了避免死后无人祭拜,活着的时候就要积德行善,并且以身作则给子孙后代做个好的示范,如此百年之后才能享受后人的香火供养,这种说法,其实就包含了引导人向善的含义。

当然,这些都是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民间说法,但是,祭祀和烧纸的本质不是宣扬迷信,而是通过这样的仪式,让一代代的人了解并坚持孝道的传承,这就是“慎终追远”的意义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