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话)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导语】

端午粽飘香,在民间,常常听老人说:“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躲不过五月五?

今年6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忙忙碌碌收割晾晒麦子,快快乐乐欢度端午。当然,少不了吃上几个又香又甜的大粽子。

可是,在农村常常听说:“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今天就和朋友们探讨交流这个话题。

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话)(1)

1、先来看看什么是癞蛤蟆

癞蛤蟆:学名蟾蜍,我们习惯称呼蛤蟆,俗称癞蛤蟆。因为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看上去非常吓人。有句歇后语说得好!说:癞蛤蟆爬脚面上,不咬人吓人。确实这样,癞蛤蟆看上去非常瘆人,而且其表面疙瘩里还有毒腺。

别看癞蛤蟆奇丑无比,而且还非常瘆人,但是,它浑身都是宝。尤其是从它身上采集的蟾酥非常珍贵,是其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经过进行加工所得,医药价值非常高。另外,还有蟾衣、干蟾皮、蟾头等均为中药材。

可见,癞蛤蟆全身都是宝!被人们誉为“蟾宝”。它不但是农业卫士,捕食害虫;而且更是集医药、保健、美食于一体,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类两栖动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

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话)(2)

2、看看五月五的含义

“五月五”。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是指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别小看端午节,其传统文化非常广泛。

端午,也就是端午节,人们还叫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中秋被称为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

“五月初五”,在唐代以前,是人们常用的名称。到了唐朝以后,人们便称为“端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古人认为每年的五月是午月,为毒月,五日则是毒日。更是阳光曝晒毒辣,高温酷暑,也是癞蛤蟆毒性最强的时候,更是疗效最显著的时期。

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话)(3)

3、“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还真不好把握实质内涵,读上去有些令人费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癞蛤蟆躲不过五月端午呢?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表面意思很好理解,这对于癞蛤蟆来说,是凶多吉少,甚至有生命之危,很难度过五月初五端午节

大家肯定纳闷:为什么躲不过五月五?其实,在上面解释中,我们已经进行了探讨,基本了解了癞蛤蟆的用途,想必大家可能有所了解,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究其原因,因为癞蛤蟆浑身都是宝,人们认为,癞蛤蟆能清热解毒。在过去,可是劳动人民家庭储备药物,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到了五月端午,是阳气最重,素有毒月毒日的说法,这正是癞蛤蟆毒性最强的时候,药效质量最好。因此,到了五月端午,开始捉蛤蟆,可以用于备药制药等等需要。可以说,此时不逮,等到何时!

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话)(4)

【小结】

综上所述,可见: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是遭到了人为捕捉,对于癞蛤蟆来讲,是个失去同伴的日子,很多癞蛤蟆难以度过五月端午。

还有的谚语说:“ 蛤蟆蝌蚪躲端午”。据说,癞蛤蟆是一种神虫,它能知道五月端午这天是个危险的日子,人们出动去抓捕,提取有用的资源。为此,纷纷躲藏起来,防止被人们抓到,这就是蛤蟆蝌蚪躲端午的原因。其实,更重要的是骄阳似火,太阳毒辣,癞蛤蟆怕阳光曝晒,躲藏到阴暗潮湿的地方去了。

不知道你怎么认为?欢迎朋友们畅谈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