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

序言:

《孟子·告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巡狩者,巡所守也”,即天子视察自己所镇守的领地。这也就意味着“巡狩”实则就是封建君主用来维护“领土主权”的政治行为。只要能让天下人知道这“江山”是属于当朝统治者的,也就足够了。

但是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却几乎是年年巡狩,且排场极大,十分隆重,从而也就让很多人给隋炀帝的“巡狩”行为赋予了一个“穷奢极侈”的标签。

不过若是究其本质,其实在隋炀帝这貌似穷奢极侈的“巡狩”行为背后,还隐藏着隋炀帝出于政治、军事、亦或者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考量,显然是为了巩固隋朝政权的统一才进行的巡狩。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

隋炀帝杨广示意画像插图

隋炀帝杨广巡狩次数频繁且排场极大

据《隋书》的不完全统计,从大业元年(605年)一直截至到大业十四年(618年),在隋炀帝杨广执政的十三年时间里,其总共西巡一次、南巡三次、北巡四次,如若再把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也算上,也就相当于在隋炀帝执政时期,足足巡狩了“11次”。

而且每次巡狩的场面也是极为隆重,排场极大,就好比大业元年(605年)“巡历淮海”的那次,“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意思就是船和船首尾相连的话,其长度能够达到两百余里。——《隋书·炀帝上》

而据《隋书·律历志》中的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大业中复依古制”,这也就意味着大业年间的“度量衡”标准其实还是基于秦汉时期的“古制”,虽可能会略有损益,但相差基本不大。

那么按史学家对秦汉时期的文物测定数据来看的话,隋朝大业年间的一里其实也就约等于“415.8米”,如若咱们再将“两百余里”取“两百里”,“415.8米”取四百米进行换算的话,也就等同于隋炀帝“巡狩”之时,其船队总长度甚至能达到80公里以上。

虽然80公里说长不长,但也足以让现代人开车以8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一个小时了,其壮观程度可见一斑。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2)

隋炀帝巡狩示意画像插图

再比如大业二年(606年),“车驾发江都,太府丞云定兴盛修仪仗,......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赫然是陆地和水上但凡有能用来制作羽毛饰物的禽兽,都被抓了个干干净净。——《隋书·炀帝上》

除此以外,于大业三年(607年)的那次西巡,同样是“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场面不可谓不壮观。——《隋书·卷六十七》

笔者相信有很多人之所以会给隋炀帝贴上“穷奢极侈”的标签,基本也都是基于隋炀帝杨广“巡狩”之时那盛大排场才出现的吧。

毕竟不管怎么说,“巡狩”作为“巡所守也”的“政治行为”,虽然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进行,但再怎么说也会有所节制,只要能够达到“巡狩之制,以宣声教”的政治性目的,让天下百姓知道这天下是由当朝统治者所统治的也就足够了不是吗?——《册府元龟》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3)

汉武帝刘彻示意塑像插图

隋炀帝并非“贪图享乐”之人

诚然,强大如打击匈奴,四处南征北战,为西汉奠定辽阔版图基础的汉武帝刘彻,其在巡狩之时也只是在“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然后就基本完事了。巡狩次数也并不频繁。——《汉书·宣帝纪》

所以隋炀帝杨广这频繁且排场极大的巡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穷奢极侈”贪图享乐的嫌疑,即便其有隋文帝杨坚一手为其造就的“开皇之治”盛世基础也不例外。

毕竟大业初年虽有开皇之治“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的加持,但也属实经不住隋炀帝这般铺张消耗呀。而且,汉武帝刘彻不也同样有“文景之治”盛世之景的加持吗?——《隋书·高祖下》

那是不是就代表着隋炀帝杨广天生就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故而才不顾隋朝政权、黎民百姓,只顾自己欢愉?可是据史书资料所描述的隋炀帝生平来看,他属实并非那“贪图享乐”之人啊!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4)

隋文帝杨坚示意画像插图

就好比《隋书·炀帝上》所记载的,“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显然是自打小的时候起就十分受到隋文帝杨坚的喜爱。

继而到了开皇元年(581年),在隋炀帝“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以后,隋文帝还曾亲自到隋炀帝当时的居所视察,“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显然是对“吃喝玩乐”不甚注重,否则乐器必定会因为时常有人弹奏而光亮如新。——《隋书·炀帝上》

另外还有一次,是在隋炀帝外出打猎之时,遇到了下雨天,被雨打湿了衣服,结果在“左右进油衣”让他避雨之时,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士卒皆湿衣,我独衣此乎”,拒绝独自一人穿“油衣”避雨。——《隋书·炀帝上》

这个时候的隋炀帝,才年仅13岁左右,几乎可以说还是一个孩子,俗话说的好,“三岁见大,七岁见老”,虽然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想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秉性,显然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更别提“穿雨衣”只是一件对“皇权”而言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甚至还可以说是理所应当,隋炀帝当时也根本没有必要去拒绝,毕竟他完全具备享受这个待遇的身份。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5)

唐朝名臣魏徵示意画像插图

如若再加上《隋书》又是唐朝名臣“魏徵”等人在唐朝时期所著的“官修正史”,可信度不低。且更是于贞观十年(636年)才编订成书,这个时候连隋朝政权都已经灭亡了,自然也就不存在隋炀帝篡改史书的可能,唐朝统治者自然也更不可能去夸赞前朝帝王。

虽然史书中确实也有隋炀帝“爰在弱龄......矫情饰貌,......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的负面评价,但是这些评价,却是在“隋炀帝”加重了百姓负担,以至于百姓群情激愤,爆发隋末农民起义之后才出现的事情。——《隋书·炀帝下》

而隋炀帝“弱龄”之时“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的卓越政绩却是实打实的存在的,试问,既然有了实打实的政绩存在,行的正坐得直,那“矫情饰貌”又该从何谈起呢?——《隋书·炀帝下》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6)

开皇之治示意画像插图

除非是隋炀帝在登基之后“性情大变”,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性格”想要发生反差极大的改变也是很难的,除非是经历了什么大的变故。

可隋炀帝本身不是太子,却凭借政绩顺利的当上了太子并继承了皇位,且大业初年的隋朝有“开皇之治”加持,天下富足,敌对势力“东、西突厥”也是内斗不止,根本对隋朝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那导致隋炀帝“性情大变”的“变故”又从哪来?

这也就足以证明史书对隋炀帝的负面评价,实则有绝大部分原因是基于隋炀帝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世人对隋炀帝的“主观印象”发生了改变,故而才把“隋炀帝”跟“横征暴敛”联系到了一起,得出了一个隋炀帝“矫情饰貌”的负面结论。

同时亦是足以证明隋炀帝杨广本身,属实并非“贪图享乐”之人,他貌似“穷奢极侈”的“巡狩”,定然也只是一个表象,实则隐藏着更深层次但却不为人知的意图在里面,只不过最终没有全部实现罢了。

而这些意图,就是隋炀帝出于政治、军事、亦或者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考量,从而让他可以通过“巡狩”来间接实现巩固隋朝政权的最终目的。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7)

左武卫大将军郭衍示意画像插图

隋炀帝“巡狩”的政治意图

那么咱们就先来说说这政治层面,就拿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的那次“巡狩”开始说起吧,那时候也是隋炀帝登基称帝,正式改元的第一年,所以这一次“巡狩”实则也可以说是必然事件,符合封建时期的“礼法”,即便隋炀帝不愿意“巡视”,朝臣恐怕也不会同意的。

只不过就是“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的情景有点夸张过头,贪图享乐的意思也确实很明显,毕竟按常理来讲,这般庞大的“巡狩”队伍属实没有什么必要,完全就是浪费隋朝的国库资源。

但是据史书记载,这次巡狩的人员组成却并非单纯的“歌女舞女”,也不是“焚香奏乐”的祭祀乐礼人员,而是“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蔑。”——《隋书·炀帝上》

顾名思义,巡狩船队从头到尾,绝大多数都是隋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将校官兵”,那么这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巡所守也”,亦或者“以宣声教”吗?明摆着是在表现隋朝那强大的“军政”实力呀。

可这天下都是隋朝的,大业初年天下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这显露自己的军政实力又要给谁看呢?其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让百姓看的,也没那必要,毕竟单纯的“歌舞礼乐”就足以向百姓彰显出隋朝实力了。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8)

启民可汗示意画像插图

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是在给隋朝疆域外面的人看,而在这次“巡狩”之前,在隋朝的边境,于公元600年之际,恰好就发生了西突厥攻打“东突厥启民可汗”领地,并袭扰隋朝边境的事件。

继而到了公元602年,“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度,掠启民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余万而去”,虽然隋朝出兵将其打退了,但是等隋朝班师以后,突厥却“复掠启民部落”,俨然一副你打我就跑,你走我继续的模样。——《隋书·卷八十四》

这就足以表明,此前曾被隋文帝杨坚利用“离间分化”之法所营造的“东、西突厥”相互牵制的平衡局势已经被打破了,且还是一种亲近隋朝的东突厥“启民可汗”式微的不良状况。换言之,“西突厥”已经再度对“隋朝”构成了威胁。

想要解决也很简单,就是继续打仗,隋朝实力强悍,也打的起,可问题正如前文所说,“西突厥”根本就不跟隋朝正面相抗,你来我就跑,这怎么打?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办法,就是“武力威胁”,让“西突厥”了解隋朝的强盛,从而让他自己畏惧。

“巡狩”自然也就成了隋炀帝“展现隋朝军政实力”的极佳载体。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9)

隋炀帝迁都洛阳示意画像插图

至于大业二年(606年)的那次导致“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的“巡狩”,反而才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巡狩,毕竟就是在大业二年(606年),“东京成”,隋炀帝决定将都城迁到东都洛阳,且为“修仪仗”而征集“羽毛”也符合封建时期的“祭祀特征”。——《隋书·炀帝上》

再者,在这次巡狩过后,隋炀帝还昭告天下,决定“大赦,免天下今年租税”,注意,是整个隋朝境内免一年租税,而不是局部地区,一方面证明“开皇之治”积攒下了不少的底蕴,国库殷实,足以支撑隋炀帝消耗。——《隋书·炀帝上》

另外一方面也足以表明隋炀帝对隋朝百姓是有反馈的,属实并非单纯的“横征暴敛”,最起码在大业初年是这样,相较于一年的租税,就算是每个人提供一只“鸡”用来拔毛,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殆无遗类”明摆着是夸大了当时的情景。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0)

张骞开辟陆地丝绸之路示意画像插图

隋炀帝“巡狩”的军事意图

那么再说说隋炀帝“巡狩”的军事意图,这就要从大业三年的那场“西巡”开始说起了,虽然表面上看,是“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一路吃喝玩乐好不热闹,但是其目的地却是“河右”,也就是“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一带。——《隋书·卷六十七》

即西汉时期由张骞所开辟的“陆地丝绸之路”那里,而据史书记载,那条“丝绸之路”历来就属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素有“身热、头痛、悬度之厄。”——《汉书·西域下》

难不成隋炀帝当真是在歌舞升平的隋朝内地玩腻了,所以想跑到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丝绸之路”去体验下生活,然后亲身感受下敌对势力“吐谷浑”对隋朝河西边境地区的侵扰吗?明显不符合常理。

而史书亦是记载了,早在这次西巡河右之前,隋炀帝杨广就曾“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也就是向隋朝著名外交家“裴矩”询问有关“西域”的事情。毕竟这个时候的“丝绸之路”其实还在西域政权“吐谷浑”的掌控之中,处于“中断”时期。——《隋书·卷六十七》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1)

隋朝外交家裴矩示意画像插图

所以隋炀帝对于西域不了解,由此而产生好奇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却是裴矩所回答的却并非仅仅只有“胡中多诸宝物”这一句,而是同时还说了“吐谷浑易可并吞”这句话,顾名思义,对于当时的隋朝而言,“吐谷浑”的那点军事实力还不够看。——《隋书·卷六十七》

从而也就有了隋炀帝“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给裴矩的事件,也就是让裴矩全权负责跟西域诸国建立“朝贡贸易”的事宜。——《隋书·卷六十七》

但是效果却并非隋炀帝所想的那般理想,西域政权林立,而当时愿意跟隋朝建立朝贡贸易的,却也仅仅只有“十余国”,即便隋炀帝让裴矩“啖以厚利,导使入朝”也不例外,因为当时的西域政权“吐谷浑”虽然敌不过隋朝,但是阻止其他西域政权朝贡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紧接着也就发生了“隋炀帝”西巡河右的事件,借西巡河右的契机“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的事件也正是发生在隋炀帝西巡河右期间。——《隋书·卷六十七》

“丝绸之路”亦是因为隋炀帝征伐吐谷浑,继而在丝绸之路派驻重兵的行为而恢复畅通。重新成了封建时期沟通亚洲、非洲、以及欧洲大陆的交通要道。

这也就意味着隋炀帝的这次“西巡”,其本身就具备着征伐“吐谷浑”的军事意图,乃是一次披着“巡狩”外衣的“军事行为”。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2)

丝绸之路繁盛景象示意画像插图

隋炀帝“巡狩”的经济意图

而“丝绸之路”全线恢复贯通后,其所能为隋朝带来的是什么相信就不用笔者多说了吧?作为一条能够沟通中西方诸多封建政权的“交通要道”,且不说丝绸之路能加快隋朝“朝贡贸易”体系的建立。

单是因“朝贡贸易”所衍生出来的“国际贸易经济体系”,无疑就能让隋朝的整体“经济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继而使得本就已经“民富国强”的隋朝更为富强、兴盛。

那么隋炀帝西巡河右之时“焚香奏乐,歌儛喧噪”的情景就很好解释了,无疑正是隋炀帝为了吸引外商而采用的“宣传方式”。——《隋书·卷六十七》

正如史书所说,“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顾名思义,隋炀帝的这个貌似“穷奢极侈”的“巡狩”举措,确实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的在西域诸多政权里树立了一个“隋朝”强盛无比的第一印象。——《隋书·卷六十七》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3)

隋朝四方馆复原插图

那么离无数西域商贩通过丝绸之路纷纷来到隋朝进行“国际贸易”的盛景还会远吗?诸如唐朝初期那“万邦来朝”的盛景,无疑正是“丝绸之路”繁盛之景的真实体现。

而隋朝亦是在大业三年(607年)同年,就已然是从此前那“至者十余国”的萧瑟景象转变成了至者“二十七国”的繁盛之景。——《隋书·卷第六十七》

甚至于日本学者“桑原陟藏”还曾在《东洋史要》中记载,“隋炀帝时,武威、张掖、河西诸郡,为东西交易之中枢,西方贾人来集其地者,溢四十四国。

除此以外,隋炀帝专门下令设立“四方馆”,“以待四方使者”的政策,无疑也同样足以证明他对“丝绸之路”重新畅通的重视。——《隋书·百官志下》

由此可见,虽然隋炀帝的这次西巡河右消耗的资源着实不少,但相对而言,其通过军事行为打通“丝绸之路”以后,其所能为隋朝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因“朝贡贸易”所能实现的对西域的控制,都远不是“巡狩”之时所浪费的资源能比的。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4)

始毕可汗示意画像插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应该对隋炀帝“巡狩”的真实意图有所了解了吧,那么如果把隋炀帝通过“巡狩”所体现出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方面意图汇集到一点,是不是就正是隋炀帝巩固隋朝政权统一的真正目的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在封建时期支撑封建政权正常运转的三大主要支柱就是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体系,可能很多人会说还有“民心”,但这三大支柱所衍生出来的各项政策,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服务的吗?当然,也是为了统治者自身,这点不可否认。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在到了大业中后期之时,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却突然在他父亲“启民可汗”去世后,变得强大且强硬起来,拒绝继续向隋朝朝贡,甚至于还达到了“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新唐书·突厥上》

如若再结合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时的“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隋朝大军,就足以证明此事的突厥早已不是大业初年那般“无害”了,而是已经成长成了一个足以倾覆隋朝政权的强大存在。——《隋书·炀帝下》

隋炀帝建立隋朝的措施(隋炀帝为何要巡狩)(15)

突厥军队示意画像插图

纵然隋炀帝几次“巡狩”北塞,甚至大张旗鼓的派出百万大军,征伐当时国力显然比不上隋朝的“高句丽”,但所能起到的“震慑作用”显然已经极为有限,根本不足以应对东突厥的威胁。

就好比大业十一年(615年)所发生的“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事件,隋炀帝又还能怎么做呢?——《隋书·炀帝下》

  • “和亲求和”?可隋炀帝在这次事件中就是被“和亲公主”所救,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朝义成公主”,“求和”已然失去了实质性意义。
  • 亦或者征兵备战?然而此前于大业七年(611年)筹备远征“高句丽”之时就已经引起了民愤,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等起义军领袖纷纷发动了农民起义,继续征兵征粮无疑只会使得情况更为严重。
  • 可若是坐以待毙,隋炀帝他又会愿意做一个亡国之君吗?显然不愿意,如此一来,继续“加重百姓负担”,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隋朝所必须面临的必然结果。

毫无疑问,不论哪种结果,都不会是隋炀帝所想要的。正如史书所说,“天道有盛衰......阴阳之化育”,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正如“突厥”短短数年间的异军突起,又岂是隋炀帝杨广以一人之力所能改变的了的。更别提远征高句丽还失败了。——《隋书·卷八十四》

这也就意味着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时代大背景”的变迁所致,并非隋炀帝一人之过,更不能凭借古人对隋炀帝主观意识的改变而以结局来决定过程,这是不可取的。应秉持着公正且客观的态度对史料加以分析。

因此,从客观意义上来讲,隋炀帝杨广的“巡狩”之举,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炫耀武力的方式来镇服夷狄的积极主动进取的政治军事威慑战略,其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对巩固隋朝政权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