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

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标志着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落幕,在这次战争中,首次出现了机关枪、毒气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世界各国第一次感受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

四年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共投入了6500万人参战,伤亡人数高达3600余万人,其中士兵和百姓的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1600余万人。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1)

一战战场照片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在战争的末期,一场不起眼的“流感”,居然会促成了一战结束,但是又对人类造成了比一战更大的伤害。

那就是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共计有5亿人感染(当时全球总人口约为17亿),约有4000万----1亿人在这场流感中死去。

起源于美国的大流感:

这场流感虽然被世人称为“西班牙大流感”,但它的源头却是来源于美国。1918年3月,美军正在国内训练新兵,准备向欧洲战场增兵。

11日,位于德克萨斯州的芬斯顿新兵训练营中有一位部队中的厨师--吉特切尔突然身体不适,并向医生反馈自己“头疼、喉咙肿痛、发冷并且肌肉酸痛。”他也是这场大流感被记录在册的“零号病人。”

随后,这个仅有3万人的新兵训练营在三周之内便有1100多人发病,而且这个数字仅仅是症状较重,到医院医治的数量,可能很多症状轻微的患者并未记录在册。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2)

当时美军训练营感染的士兵

最终,这1100人里有230名士兵进一步发展为肺炎,其中又有38名士兵医治无效后死亡,致死率接近4%。

但是,区别38名士兵的死亡是不足以引起美国军队高层的重视,与欧洲战争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战死相比,此事自然无关轻重。

当时美国在国内一共有36个新兵训练营,并且为了强加不同训练营士兵的相互协调程度,部分军官和士兵需要在不同训练营中来回调动,于是,全美的36个新兵训练营有24个训练营都出现了流感病例。

但是,美国军人怎么能怕区区感冒呢?美国军队高层依然没有重视这个情况。

除了不同军营间的调动机制,美军还有人性化的休假制度,新兵每训练三个月的时间便有5天的探亲假期,于是,同年4月底,美国超过百分之60的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的流感病例。

但是,为了维护美国所谓的“正义”,美国决心“带兵”参加,毕竟“英勇”的美国自由卫士怎么能被区区的感冒打到了。

大流感的扩散:

1918年3月,8万余名美军跨过大西洋到达法国,随后数月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美军陆续抵达,这让处于劣势的英法两国看到了战胜德国的希望。

但是,让英法两国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给英法带来的一战胜利不是靠着美军的枪炮,而是靠着美军跨过海洋带来的流感病毒。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3)

当时的医务人员正在救治患病士兵

其实,美军在渡过大西洋时,船上就出现了大量感染了流感的士兵,病情较轻的就在船舱内隔离,病情较重的就在甲板上躺着,如果不幸去世就直接扔进大海。

当然,美国为了不影响盟军的士气,自然是没有把这一情况告诉英法两国的。结果美军到达法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法两国的军营里就出现了大量的流感病例。

又过了一个月,同年5月,法国的各大城市也陆续出现了大量平民感染的病例。

这时候的流感病毒并没有很高的致死率,主要的问题是让士兵四肢无力失去战斗力,法国的某炮兵旅在48小时内陆续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因四肢无力,只能卧病在床。

这可让当时的德军感觉胜利女神已经向德国露出了微笑,德国没想到,美军的到来反而让英法美联军的战斗力更弱了,当一份份战役胜利的战报送到德皇办公桌前时,德皇已经在准备战争获胜的演讲稿了。

但是命运弄人,战争的转折出现在德军把英法俘虏带回军营后。同年6月,英法俘虏带去的病毒开始在德军中扩散。

德军每个步兵师(约1万3千人到1万5千人之间)少的有2000人感染,严重的甚至让德军某些师一半的士兵失去了战斗力。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4)

当时欧洲的医院

当时德军的指挥官鲁登道夫曾这样说到:

“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参谋人员对流感病例数目的详述,以及他们对部队糟糕情况的抱怨。”

因为大量的德军士兵失去战斗力,德军指挥官鲁登道夫不得不取消了即将发动的一场将决定战争走向的进攻。

据史料显示,当时约有50万德军士兵因为病情严重住进了医院。

不过,令鲁登道夫没想到的是,这次被取消的大规模进攻,成为了一战中德军最后一次战略进攻,因为此时的英法军队似乎已经获得了群体免疫,大量患病士兵陆续康复。

战场局势就这样戏剧性地再次发生了反转,同年7月,英法美三国联军开始向德军发起反攻,因感染流感失去大半战斗力的德军一触即溃,此后,一战胜利的天枰开始倾向美英法一方。

鲁登道夫可谓是一下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德军也最终没能再次站起来,从而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鲁登道夫在回忆录中称这次流感为:“阻止德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无形之手”。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5)

当时的德军情况

西班牙流感名称的由来:

那么,既然这场流感的发源地是美国,为何后世又要将它称作“西班牙大流感”呢?

因为当时西班牙是一战中的中立国,国内新闻是不受管制的,所以比起国外的战争,西班牙人民自然更加关心自己国内的情况。

当时整个西班牙约有800万人感染了此种流感,甚至西班牙国王阿方索三世也不幸染病,在国内媒体的争先报道和国外媒体的纷纷转载下,西班牙似乎成为了当时的人间炼狱。

而反观美、英、法、德等国家,由于处于战争状态之中,政府对于一切影响前方士气的新闻是不准报道的,所以感染人数这些重要数据被美英等国政府严密封锁,显得美、英等国疫情并不严重。最终将这口大锅成功甩给了西班牙。

关于这场流感应该叫西班牙流感还是美国流感,西班牙据理力争了一百年,但是毕竟美国是不可能背这个锅的,所以,至今人们还是习惯称那次流感为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6)

当时的临时医院

不过,西班牙的据理力争也有效果,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不能以国家名字或者城市名字来对新的疾病进行命名。

所以,美国前总统的某些叫法实际是违背了国际规则的。

致命的第二波流感:

1918年8月,正当美英法等国联军就要一鼓作气取得胜利时,这次流感的第二波攻势爆发了,并且席卷全球。

流感的第二波爆发也是从美国和法国开始,然后向全世界扩散,与第一波流感致死率低不同,第二波流感有着很高的致死率。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

“这些人刚开始看上去只是普通流感的患者,但是被送到医院后,他们马上转化成从未见过的严重肺炎!两个小时后,他们的脸颊上出现一点淡绿的痕迹,再过几个小时,他们的整张脸都会变成铁青色....铁青色从耳朵蔓延到整张脸,不出几个小时就是死亡。”

在第二波流感的攻势下,美、英、法等国的医疗系统纷纷崩溃。而且,第二波流感的主要目标是青壮年,99%的死者不足65岁,而其中的一半年龄均在20岁--40岁。

但是,为了不影响前线士兵的士气,美、英、法、德等国的政府还在继续封锁消息,它们的卫生部门均表示,这只是普通的流感,请大家不要惊慌。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7)

当时的欧洲医院人满为患

美国费城卫生部发表的公告:“这并不是传闻中可怕的‘西班牙流感’,而是普通的传染病,大部分人感染上的是支气管疾病。”

但是,事实是掩盖不了的,第二波流感爆发六周之内,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口的费城就有1万2千余人因流感去世。

费城的医院早已人满为患,连当时的体育馆也住不下了,最后费城的医院开始拒绝接收新的病人。数千人因为无法进入医院接受救治而死去。

甚至费城的棺材都卖完了,很多因病去世的人甚至只能挖坑群葬。

1918年10月,交战各国都笼罩在流感的阴霾之下,当时的世人一度认为这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兆。

但是,1918年10月底,第二波流感居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消失了,正如它来时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理由。

随着第二波流感的结束,11月初,美英法联军向德军重新发起进攻,德军防线开始崩溃,11月11日,德军投降。

损失惨重的印度:

据统计,在本次流感中,美国有50-60万人死亡,英国有25万人死亡,法国有40万人死亡...但损失最严重的却是印度,有多达1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而造成印度出现如此巨量的因感染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却是因为印度的丧葬习俗。按照印度人的习惯,人死后,需要先在恒河边的火葬场就地火化,接着将骨灰和残骸撒入河中,随水流走。

西班牙100年前大流感(一次流感带来了一战胜利)(8)

印度的火葬习俗

因为印度人民相信恒河的圣水可以冲去死者人世的罪孽,让其灵魂可以升入天堂。但是,由于当时的印度人民生活普遍较为贫苦,加之火葬需要的檀香、酥油、木柴等火化用品价格并不低廉,尤其是流感爆发后,火化用品的价格进一步水涨船高,所以很多因流感而病亡的尸体并没有完全火化,就被投入了恒河之中,而下游的居民却依旧在取水做饭、沐浴和洗衣服。

于是,流感病毒就随着恒河之水向印度扩散,最终造成了印度全国性的大灾难。

据当时一位22岁的印度青年回忆:

“恒河里全是尸体。我的妻子也在里面。没有足够的木材火化,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我的家人眨眨眼就消失了。”

启发:

反思历史,可明事理。我国政府正是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才在新冠疫情一开始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封锁、最高效的行动,将我国的新冠疫情扼杀于摇篮之中,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走出疫情阴霾的国家。

反观印度,虽然印度政府一度在西班牙大流感后诚恳地承认错误,表示会深刻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但从这次新冠疫情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再一次地成为了全世界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并成为了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最大的不确定性。

可笑否?可悲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