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评戏全集(张玉华爱的秘笈)

  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有人吗?有人吗?这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我要离婚!”  一大早,一女子噘着嘴,拽着丈夫气鼓鼓地闯进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别动怒,有什么好好说。”张玉华一脸微笑。  搬过椅子,递上清茶,先倾听、后劝说……  一个多小时后,女子破涕为笑,主动牵起丈夫的手,回家了。  今年45岁的张玉华,是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也是一位大嫂调解员,还是“阳光护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这些年,她见了太多的人生百态和一些家庭的悲欢离合,“能帮到这些家庭,如果能让他们破镜重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张玉华评戏全集(张玉华爱的秘笈)(1)

上岗第一天,近半数夫妻选择和好“他们携手而归,我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8年底,市妇联在各区县婚姻登记处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开展“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对前来协议离婚的夫妻开展辅导服务。张玉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首批志愿者。  经过妇联组织的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和调解技巧培训,2019年4月5日,张玉华和其他几名志愿者上岗了。“当天,接待了16对想要离婚的夫妻。”第一天上岗的情景,一直刻在张玉华心里。“经过我们的辅导,7对夫妻选择和好,2对暂缓离婚,看到和好的夫妻携手而归,我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一天,来了一对小夫妻,30岁左右的样子。男方工资不高,孩子还未上幼儿园,小家庭的生活大多要靠双方父母接济,孩子平时住在乡下姥姥家,小夫妻俩住在婆婆家,一家三口很难团聚。妻子考虑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想在市区买个房,这样接送孩子、自己上下班都方便。“我话还没说完,婆婆先炸了。”妻子回忆,她说愿意过就过,不愿意过算完,家里宽房大屋的,让什么逼得非得去市里买房。  女方觉得很委屈,和婆婆发生了争执。男方认为女方对自己妈妈不够尊重,态度不好,女方觉得很难跟婆婆相处,自己在这个家一直是外人,老公也不疼惜自己,于是提出离婚。“通过交流、疏导,我们从男方月工资只有两千出头,明明啃老,却一看到父母干活就阻拦,不管母亲做事有多离谱,却从不说一句母亲的不是入手,帮助男方厘清家庭关系的排序。”张玉华解释,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引导双方看到伴侣对自己和这个家的爱恋,以及如何把这份爱正向地表达出来。  慢慢地,小两口情绪缓和下来。“趁热打铁,我们又协助夫妻双方制订了学习计划。”男方对他现在的职业比较热爱,可以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这样就可以早日考到编制。女方表示,她也回去好好学习,争取三年内通过中级职称,从而达到改善家庭经济收入的目的。“走出辅导室,男方一把把妻子搂在怀里,说以后会努力提升自己,再也不会让妻子产生离婚的念头。”这个瞬间,让张玉华感动至今,也更加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妇联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张玉华评戏全集(张玉华爱的秘笈)(2)

出勤率、劝和率都是最高三年多辅导600多个家庭  在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张玉华是出勤率最高的一位,也是劝和率最高的那位。“截至目前,我一共接待辅导了600多个家庭,用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消除误会,挽回婚姻。”  其实,张玉华的工作,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离都要离了,费这么大劲干嘛,张玉华却说,自己的辅导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而这颗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与幸福,提升了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多的时间,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共接待离婚夫妻4524对,劝和2216对,劝和率达49%。“他们不是来登记离婚的,而是来找志愿者做疏导的。”张玉华欣慰地笑着说,如今,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天天人来人往,不都是离婚的,还有专门来找志愿者做调适和咨询服务的,更有专门来道谢的。“这,也让我觉得只要心中有爱,处处皆有可为!”两年来,东港区妇联“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已经成了老百姓心中婚姻幸福的一把钥匙,很多家庭,婚姻出了问题,就会来这里咨询。  目前,东港区妇联在民政局和区法院各设立一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志愿者已达到135人,分为15个辅导小组,周一到周五轮流值班,形成了常态常效工作机制。同时,还关口前置、防患于未然。2020年5月,张玉华被聘任为大嫂调解员,在婚姻家庭辅导进镇村、社区、学校、企业活动中,为广大夫妻传授沟通技巧和婚姻经营能力。“很荣幸成为婚姻家庭辅导讲师团的一员,我将尽自己所能,为更多家庭的和谐稳定作贡献。”变身“阳光护花”使者两年共帮11名孩子重返校园  2020年6月,张玉华又参与了东港区妇联组织的“阳光护花”困境儿童帮扶项目,为西湖、南湖困境儿童帮扶解困,协助走出生活的阴霾。  那年,一位刚满10岁的男孩,让张玉华挂心不已。男孩母亲生病常年住院,爷爷奶奶去世,靠父亲打零工为生。父亲常酗酒,酒醉后会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内向不说话,平时只与小狗玩,有时玩累了,就抱着小狗在门口睡着了。“第一次到家里走访时,男孩整整一下午都没开口说一个字,而且眼神和肢体充满警惕。”张玉华的眉头不由地皱起。  第二次走访,张玉华和搭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抱任何期待,见招拆招,顺其自然。可能是有了之前的见面,这次男孩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同行的老师给了男孩一包夹心巧克力饼干,他掰了一小块,但一直举着,加上手上的汗,都捏得变了形,不时地看看张玉华。“你是不是想给张老师吃?”揽过他的肩膀,张玉华轻声问,孩子点点头。“说实话,看着他那脏脏的小黑手,还是有点发憷的。”但张玉华更清楚的是,这也许就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把钥匙。  不敢犹豫,张玉华一口把饼干咽了下去,表扬他:“臭小子,心疼老师还不好意思说!”他得意地仰脸笑了。  那一刻,一股酸楚的热流从鼻腔直冲脑门,张玉华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一个多么善良有爱的孩子!生活的残酷,尘封了他一颗澄净透明的心!“我们的收获巨大,男孩开口说话了,虽然只有简短、含糊的几个字。”张玉华、男孩还有另一个老师,三个人肩搭肩地一起喊着“1、2、1”,去巡视男孩的小王国。  这次的走访,让张玉华信心大增。后来每一次的走访,张玉华和同事都会根据对男孩的评估,寻找合适的训练器材耐心引导孩子。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男孩进入了莒县启德培智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并开始了随班就读的生活。“去年春节前,我们一起去看望孩子,他很开心,不但适应学校的生活,还被老师戏称为小‘话痨’。”当看见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当孩子偎依在张玉华怀里,说出那句:“阿姨,我想你了”,张玉华心满意足,“所有的辛劳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工作之余,张玉华还会定期去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视障班孩子做心理团辅和个别疏导,帮助学校多次化解青少年危机事件,打开孩子的心扉,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及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一位孩子曾亲口对张玉华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一起做公益。”两年多来,张玉华共帮助11名厌学、辍学、拒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今年的工作规划里,张玉华这样打算着:“阳光护花”会新增一个小学低年级男生的家庭治疗;婚姻调解继续每周法院、民政局值班,每周六晚上线上沙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