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

来源:【黑龙江日报】

“高质量发展要以技术创新为根基,而舍我其谁的勇气加上缜密谨慎的思考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孟凡义,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教授级高工。长达近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32年的创新历程,不断地探索思考,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1)

调试平板刮研机

爱思考的大脑不停转

1990年,孟凡义从原大庆石油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被分到齐齐哈尔市车辆厂(如今的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工作,“第一年实习工作是负责焊梯子,有人逗我说大材小用了,但那段经历给了我很多思考。”如何保证工人更安全便捷地工作、买不到的装备如何研发……进入工艺技术部后,孟凡义不停地思索着各种工艺难点和解题思路。

精刮研是各行业精装配的重要工序,刮研工人需要用刮刀柄顶住胯骨,双手握住刀具,胯骨和腰部给刀柄以推力,对刮研技能要求高。有体力的年轻人没技能,有技能的老师傅没体力,如何应用机械刮研替代人工呢?孟凡义从如何让刮刀往复运动过程中,避免回刀刮花工件表面入手,“关键难点在于抬刀动作,我从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出发,确定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思路。”但随后新问题又来了,抬刀的半圆动作怎么实现呢?“我突然想到滑块是通的,如果变成半通的呢,次生问题是消除所有运动副间隙。”……在长达半年的反复理论设想下,精刮研实验一次成功,孟凡义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最复杂的问题,“平板精刮研技术”随之诞生,该项发明不仅获得中国中车科技成果奖,还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实践中的思考最真切。就算疫情期间隔离在家,孟凡义天天琢磨的也是跨界应用创新方法,例如利用现有物质研究去除眼镜罩里的雾气,分析国外的防护罩优点,与省创新团队的小伙伴们讨论分享技术。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2)

孟凡义参加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

勤奋学习超速成长

从熟悉项目解决难题,到持续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引领行业,再到通过跨行业创新方法应用,在各种思维基础上建立整体思维……孟凡义说,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人认知升级的过程。

这些年来,孟凡义花在买书学习专业知识上的钱就好几千,并多次参加机电新技术应用、复合材料、双碳排放、分析软件、国际国内创新方法网络专题培训等,自掏腰包也有大几万。“在创新方法培训时,我自认为也算行业专家,跟老师学啥都是手拿把掐的事儿,没想到啊!天天上半夜改昨天作业,下半夜写当天作业,打开格局,人生就是修炼改变认知。”

孟凡义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阀体浸蜡工艺,以往加热石蜡都是蒸汽加热,耗能高还不易控制温度,他从客车电暖气具有加热快、易控制和安全标准高的优点得到启发,尝试用电加热。石蜡的熔点是63℃,石蜡的燃点是158℃,加热器控制在63℃~158℃之间就安全。没想到的是,实验中竟然爆炸了,“媳妇埋怨我多危险!”孟凡义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哪儿错了呢?后来发现是石蜡里混入了树叶碎片,树叶燃烧导致的爆炸。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3)

设计正位检测台

锲而不舍奋力逐梦

提起孟工,同事方雪直呼“没他不知道的。”“每当遇到跨不过去的坎儿,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孟工总是站出来带领团队继续深入钻研,用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有了新成果或好想法,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方雪说,别看孟工比她大十好几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创新已成为他的思维习惯,常呈现出工作中易被大家忽视,经他创新挖掘成为厂区内颠覆想象的革命性改变。

劳模工作室的朱文韬告诉记者,今年孟工培训劳模创新成果,首次多人进入黑龙江省创新大赛获奖。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4)

与朱文韬劳模工作室进行创新培训

作为新晋的“黑龙江省创新达人”,孟凡义说他最大的创新感悟就是一定要让技术创新成为习惯,将关注社会民生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责任。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5)

创新方法培训

5年内获得科技成果31项;

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发表科技论文27篇;

是国家三级创新师、国家一级培训师、国家一级咨询师、国际创新工程师;

公司创新方法大赛连续获奖;

团队參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连续获奖,国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获黑龙江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

屡获殊荣的孟凡义,如今已成为行业创新领头羊,负责建立起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培养“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和指导其创新工作,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开遍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授级高工孟凡义(6)

与王海劳模工作室进行创新培训

谈到未来的创新之路,孟凡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一定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研发,为实现强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