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1)

陌上徘徊,天涯翘盼,待有缘人解缠绵悱恻。一纸婚书,书尽两家社会关系喜结蒂,书尽男女相濡以沫共婵娟,书尽连理为夫为妇同一心。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2)

据说,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清朝的婚书,取名“乾坤书”。

《周易》里,“乾”代表男性,“坤”代表女性,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不可分。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3)

男女两家通过媒婆搭线,相中后,便“开红庚”,交换男女主角生辰八字等信息。男家开“乾书”,女家开“坤书”,有的附红色条格笺纸,带上祝福:“秦楼风雨,洽逢鸾笙,武陵春色,同谐鱼水。”等到迎亲拜堂日,将两书合在一起压在神龛,就统称乾坤书,象征着一份终生契约。列有乾坤之名,定有良辰吉日,“开红庚”和“乾坤书”都有自己的法律约束力,毁约得承担相应的惩罚。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4)

到了民国,婚书名称各异,有叫“鸾凤谱”的,有叫“伉俪证书”、“结婚证书”以及“自由证书”的。形式上除手写以外,还有用油墨印刷的,词藻华丽优美,富有中华民族传统色彩和韵味,制作也很丰富,有绢面、宣纸、毛边纸、硬本等不同的版本,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但现存已较少。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5)

民国17年的婚书

成都市档案馆里,存着一张民国17年的婚书。这时候的婚书,因为“西风”入境,是带着新式特色、中式内核的手写婚书。

从左至右,男女仍分别以“乾”和“坤”开头,载明双方生辰八字、证婚人等信息。

区别较大的,是媒婆改称介绍人。写婚书的,多是晚清遗留的穷秀才们,雇主看中其书法过硬,秀才也乐得挣点果腹银子。当时的婚书没有官方印戳,只要媒人作证,通过“拜堂”仪式,男女双方便视合法夫妻。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6)

另外,当时的婚书上,大部分通用这一段誓词: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以证。”

读起来浪漫诗意,让人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所在。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7)

21世纪,婚恋自由,包括婚恋对象自由和婚恋与否自由两个方面。爱情是婚姻的米饭,婚姻是爱情的饭碗,有米没碗盛不了,有碗没饭吃不饱,婚姻应该是爱情和生活高质量的契合。

大家都在结婚,不是因为到了年纪,随便找一个凑合过了,而是他们因为爱到,必须用婚姻来表达。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8)

(本文整理网络论坛,对原作者真诚致谢!欢迎转发!)

古代换婚书有什么讲究(古代结婚证十分讲究)(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