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有什么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分析)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歌颂好汉的著作,但作者所认为的好汉显然与我们想象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有很大的差异,小气吝啬、强抢民女的周通是好汉,杀人越货、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是好汉,滥杀无辜、妇孺不放的黑旋风是好汉,为夺人女、杀人全家的董平亦是好汉……如此多奇葩好汉的存在,这些我们不敢苟同,只有鲁智深才上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好汉的真谛以及作为好汉的担当和责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智深才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真正的好汉。看看他有哪些好汉侠义之举。鲁智深的侠义之举

义举一 甘弃前程,援手弱女

鲁智深出场时是西北军中的一名提辖。提辖虽不是什么显官要职,但从书中描写来看,一身好本领的鲁智深深受主政西北的老种、小种两位经略相公的赏识和器重,老种甚至专门将鲁智深派来辅佐小种,足可见鲁智深在大小种以及西北军中的地位,鲁智深的升迁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是当鲁智深遇到恶霸镇关西时,并没有选择事不关己,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仗义施援,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歌女金翠莲,葬送了似锦的前程。金翠莲逢凶化吉成了赵员外的外宅,而鲁智深自己却沦为了四处逃亡的杀人犯。然而,终水浒全书也未见鲁智深对此有过丝毫的后悔和埋怨,相反鲁智深因此而过得更加洒脱和快活,因为他虽然放下了外在的荣华,却拾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他在锄暴安良中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正如他临死前所言的那样:“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被功名富贵迷了心窍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鲁智深

义举二 尊师重道,奉师若父

鲁智深初上五台山时一身戾气,视清规戒律与满寺僧人为无物,搅闹得佛门净地鸡飞狗跳,一片狼藉,然而对于自己的恩师智真长者却是分外地毕恭毕敬,深怕有半点忤逆。每每鲁智深闹到天翻地覆之际,甚至是酒醉神智不清之时,只要智真长老出现,鲁智深都会乖乖地安静下来,深怕对师父有任何不敬,足可见鲁智深发自内心地对师父的尊重和敬爱。鲁智深的这些胡闹之举,并非针对任何人,也非故意不守师父之训,只是本性使然,正如智真长老所言:“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鲁智深再见师父时,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金银彩缎全部献上,书中借鲁智深之口特地说明了这些金银彩缎的来历:“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要知道鲁智深一生两袖清风,非义不取,又常常仗义疏财,济危扶困,留在身边的金银十分有限。

鲁智深有什么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分析)(1)

鲁智深

义举三 主持正义,拳打周通

鲁智深从五台山投奔东京的大相国寺,却阴差阳错地走到了山东青州地境,更机缘巧合地爬上了刘家庄刘小姐的绣床。当色心大起的小霸王摸着赤条条的鲁智深欲罢不能时,冷不丁被鲁智深掀下床来一顿老拳打得哭爹喊娘。有时候很怀疑周通的鉴别能力,摸着鲁智深那浑如临盆母猪般毛茸茸的大肚皮竟然毫不知晓,直到被打还在叫:“甚么便打老公”。当众喽罗进来时,“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赤条条不着一丝,骑翻大王在床面前打”。不理解鲁大师干嘛非要脱得赤条条的,既不美观也不利于打斗,但这一番打斗却着实大快人心,于诙谐幽默当中将鲁智深一贯行侠仗义的英雄本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鲁智深有什么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分析)(2)

拳打周通

义举四 火烧瓦官,力战恶徒

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一僧一道两个恶徒,霸占瓦官寺,强掳良家女,欺压老僧,为害良善,仗着山高皇帝远,将一片佛门净地变成了乌烟瘴气的魔窟。鲁智深途经至此,原本只是想挂单借宿,却无意中获得真相。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的鲁大师焉能坐视宵小猖狂而置之不理?可惜在此之时,英雄的悲哀再度显现,大名鼎鼎、战无不胜的鲁智深竟然因为腹中饥饿而被崔、邱二人连手击败,可怜鲁智深的一世英名竟然栽在了三斗米之上!想想昔日大嚼酒肉的鲁提辖,再看看如今为了一锅碎米粥而大动干戈的鲁和尚,作英雄的代价并非只有血与泪,更有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辛酸。幸好,吉人天相的鲁智深遇到了史进,有了史进的援手,特别是史进包裹中的干肉烧饼充饥,鲁智深大显神威,崔、邱二恶徒立毙于鲁、史刀杖之下。虽然众老僧和被掳女子都因惧怕崔、邱二人报复自杀身亡。但为害一方的魔窟终在鲁智深的仗义出手之下被付之一炬,避免了更多的人蒙难。

义举五 千里护友,保全林冲

只因为岳庙间壁的一次偶然相逢,鲁智深便认定林冲是此生最重要的兄弟:为了这个萍水相逢的兄弟,鲁大师拎着禅杖便要教训当街调戏林娘子的高衙内;为了这个并未将自己当作挚友的兄弟,鲁智深屡次邀约林冲喝酒,为被高衙内和陆虞侯搞得焦头烂额的林冲带了最好的安抚;为了这个身陷囹圄、毫无利用价值的兄弟,鲁智深千里追击,于生死关头救下林冲,并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自己却因此不能再容身于大相国寺,流落江湖之上,更险些成为孙二娘笼屉上热腾腾的大肉包子。英雄就是这样的无私,英雄就是这样的凄凉。人们只见惯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鲁智深,却不曾留意那扛着禅杖孑然一身逝在夕阳深处的落魄背影。

义举六 不计前嫌,救援李周

双鞭呼延灼兵败梁山后,欲借青州知府慕容彦达的兵马东山再起,于是扫平青州境内的三山便成为呼延灼报答慕容知府的厚礼。兵微将寡的桃花山首当其冲地成为呼延灼的打击目标。单看“打虎将”和“小霸王”的名号,似乎应对呼延灼绰绰有余,只可惜李忠、周通都是名过其实之人,低微的本领哪是呼延大将军的对手。眼看山寨危在旦夕,李忠提出向实力雄厚的二龙山救援,周通担心鲁智深会记恨前仇不肯驰援,李忠笑道:“不然,也是个直性的人,使人到彼,必然亲引军来救我”。果然如李忠之言,鲁智深收到救援讯息,立刻全军出动,危难之际给了桃花山最有力的支持。鲁智深宽广的心胸,不讲前嫌的肚量,以及同仇敌忾,同气连理的江湖侠义,都再一次证明了鲁智深水浒第一侠士的美名。

义举七 单刀赴会,营救史进

史进是少华山之主,又曾义释过陈达,并为之抛家弃业沦落江湖。然而,当史进身陷囹圄,朝不保夕时,少华山三位头领朱武、陈达、杨春却只是唉声叹气,毫无作为,反而是远道而来的鲁智深一听说史进有难,便如坐针毡,不顾一切只身营救,最终身陷大牢,与史进一道谈笑赴死。鲁智深在此事上的确显得有些鲁莽,但其心真切,其情无饰,是发自肺腑为了兄弟不惜一死的真性情使然。任何人都可以指陈鲁智深的鲁莽,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鲁智深的侠义。相信经此一事,梁山上的所有人,包括与鲁智深有隙的周通等都会发自内心地爱戴鲁智深,因为鲁智深用生命践行的高尚情操,可以唤起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侠义的向往。

义举八 身先士卒,勇为兵先

不论是在二龙山为王,还是在梁山泊做将,不论是栖身于草莽,还是招安于朝廷,但遇战事,鲁智深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无论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刀山火海,都挡不住鲁智深挥舞禅杖奋勇向前的步伐。鲁智深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军人的意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着为将者的楷模作用。鲁智深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优异表现,使他无愧于他的职业,使他无愧于和他一起慷慨赴死的兵卒,这是对军人本色的最好展现。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梁山正是有了鲁智深这样的一批身先士卒、奋勇向前的将领,梁山才最终成为一支战无不胜、功无不克的劲旅。

义举九 慷慨赴义,从容就死

有些人将义当作沽名钓誉、笼络人心的工具,有些人将义当作消遣娱乐、游戏人生的玩偶,但也有一些人为义而生,更愿为义而死,义的价值远大于生死,鲁智深便正是这样的人。当鲁智深被法术高强的乔道清所擒,面对乔道清的劝降诱惑,鲁智深坚守大义,斩钉截铁地拒绝道:“妖道,你休要做梦!我这几个兄弟的头可断,这几条铁腿屈不转的”,面对气急败坏的乔道清欲将鲁智深等斩而泄愤时,鲁智深更是轻蔑地呵呵笑道:“洒家视死如归!今日死得正路”。寥寥几语,鲁智深慷慨激昂、从容赴死之心便跃然纸上!生固然可贵,但义更为重大,当在死亡与大义之间做选择时,鲁智深断然舍生而取义,只是呵呵二字便将鲁智深慷慨赴义,从容就死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只为了忠义堂前焚香磕头许下的那份誓言,只为了替天行道旗帜下并肩作战的那份浴血情份,生又有何欢,死又有何惧?正是有一批鲁智深般为义而献身,赴死而不皱眉的好汉,才终将梁山的威名播洒天下,才让梁山不再是那个平淡无奇的水洼子,成为名震天下的英雄之地。

义举十 淡薄名利,顾全大局

鲁智深是梁山上最洒脱的好汉,从他拳打镇关西威震天下,到忠义堂甘居人后顾全大局,再到最后“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功德圆满,鲁智深都不为功名所累,潇洒处之。鲁智深淡薄名利的品质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变了那些需要他帮助人的命运,更改变了梁山的前途命运。梁山石碣排名,以鲁智深直逼宋江、柴进的侠义美名,前西北骁将的正统身份,实力最强山头二龙山之主的江湖地位,马步俱是一流的高强武功,拥有林冲、史进一大批生死朋友的超强人脉,再加上武松、杨志等威震天下的左膀右臂,完全具备了左右梁山大局的能力,鲁智深即使占踞了傀儡卢俊义的位置也不为过,即使再不济也应位列前十之内。鼎鼎大名的鲁智深竟然只排在了十三的尴尬位置,连名不见经传的李应、朱仝都排在他之前,倾轧之意显露无遗。若是鲁智深如宋江般利欲熏心,梁山必定纷争不断,最终分道扬镳,甚至是火并都不为过。正是鲁智深淡薄名利,顾全大局的品质,弱化了矛盾,弥合了分歧,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梁山的统一和完整。宋江能成就如此辉煌的功绩,必须要感谢鲁智深的成全,难怪鲁智深落得如此完美的结局,宋江仍旧“嗟叹不已”。一口一句“吾师”,或许是宋江对鲁智深心存敬意的最委婉流露。(姚看江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