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真正爱阅读的人是什么样的)

读书到底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真正爱阅读的人是什么样的)(1)

有位艺术家朋友喜欢藏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家里摆着许多书,无论书房、客厅还是卧室,俨然一座座小型图书室。每当有朋友去他家,他总会带他们看看自己的藏书,因此收获了不少溢美之词,他的脸上也满是得意之色。到他家的次数多了,当我站在书海里,不禁心生疑惑:不知他读过这浩瀚书海里的多少书?

如今人们装修时,文化元素不可或缺,工艺品、书画甚至家具,都是热门选择。许多有钱人家斥巨资买下高档书橱,购进古今中外珍贵书籍,将书房装点得古色古香。我参观过很多这样的书房,发现主人脸上并没有书卷气,有的只是财气和豪气;那些书只是整齐地摆放在书橱里,甚至连包装都没拆开。如果主人是普通商人,还情有可原,不幸的是主人是艺术家,是以文化立身的人,这让我开始怀疑他的学养。

一个人若想对别人真实,必须先对自己真实。可惜的是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想对外在形象进行一番包装,以掩盖内心的空虚。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别人看你的作品时,自然会揣摩作品背后蕴藏的修养——如果你没有书,别人就会对你产生怀疑;如果书太多,多到充门面的地步,便会成为一种愚笨的做秀了。也许真的有人喜欢藏书,将它视作文化行为,如同在家里摆放古玩盆景一般,用以营造儒雅芬芳的生活氛围;可如果以藏书多自居、自傲,乍一看挺唬人,时日一长,多少还是能知道些底细的,毕竟写的字、说的话、做的文章,终究唬不了人。要知道,藏书多不等同于阅读多,有很多书,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不能表示主人特有文化,智慧满满。

还有几种情况不容易辨识到,也反映出时下人们对阅读的“偏见”。有位朋友家里有很多书,他也确实读了很多书,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已有了读书人的特质。我去他家,看他坐在茶台前泡茶,身上散发出文化的气息,言语中流露出学者的渊博,还有幽默感,插科打诨,谈笑风生,着实让人心生羡慕。可慢慢地,我发现他对书、对阅读缺乏尊重:评点名著名家时,他喜欢高度概括,一言以蔽之,言语中难免有草率、偏颇之嫌;他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了,那些言论听起来虽新鲜独特,细想之下却漏洞百出,耐不住推敲。

一个人没有学问,是件挺可怕的事,学问太多,有时候也会变得很可怕。我的另一位朋友读过太多书,诸子百家、中外古今,无论说到哪里,他都会提前等着你。稍不小心,他就会在你面前摆阔起来……这种情形,以年长者居多,以名气大的人居多。一群人中如果坐着这种人,又刚好撞上他擅长的话题,瞧好了,他马上进入“即兴演说”,你在聆听高见的同时就会发现实际上是他霸占了话语权。他听不进去别人的声音,哪怕是微弱的质疑,那些善意的询问,也很难引起他的注意。

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读的书会越来越少;名气越大,读的书会越来越少,可是很少有人坦承自己读书少了。年纪大了、读书少了,唯独藏书不会少,而且伴随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藏书只会越来越多。老之将至,乃至终了,如何处置藏书也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位老同学曾跟我说,他花很少的钱从一位文化名家那里购买了一千多册书籍,原来那位文化名家去世后,他的小儿子要结婚,急需那套房子,因书籍占据了太多地方,只好处理掉。一位老同志则在生前立下遗嘱,把所有藏书捐给图书馆,图书馆接收后留下一部分馆藏,剩下的转送给农家书屋,总算没有辜负他的遗愿。而我熟识的一位老作家,每次有爱好文学的朋友到他家聊天,临别时,他总会送书。很多人面露惶然,他说:“你拿着,我这里有两个版本。况且……我也不读了。”还有位朋友总喜欢借别人的书看,他说借书看有压力,必须得在一定时间内把书读完,以便如期还给对方。自己花钱买的书,总是懒得去看,有时则是被某些事情一搅,来不及阅读,说不定永远束之高阁,到记起它的时候,已经没有阅读的兴趣了。这两个人让我尊敬,因为他们是真正爱阅读的人。

真正爱阅读的人,也许没有多少藏书,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橱,放书的地方可能也比较凌乱,可是在他的生活里,阅读绝对会被摆到至高的位置上。你留意看,他喜欢的书没准被翻得“伤痕累累”,上面还画得凌乱不堪。再看阅读者本人,或许他还是一个说话容易激动、时常显得羞涩的人,虽然有点痴痴傻傻,但他的气质是温和的,眼神是澄澈的,他在阅读中锻炼了自己的敏感度、观察力和思辨能力,也在阅读中培养了自己的德行。这种人如果从阅读中走出来,会更有创造力、亲和力,因为他在阅读的时候,已经去掉了那些表象的浮华!

(来源:北京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