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

文|阿朱啊

靳辅陈潢革职留任,戴枷办事;于振甲升四品衔,崔维雅任广西布政使。

黄河决堤案,从一开始满朝官员不杀一人不足以息怒气,到勘探团的公开辩论,再到戴枷回京审问,最终尘埃落定了。只是这一结果,有人喜,有人悲。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2)

喜的是罪魁祸首于振甲破格提拔,手握尚方宝剑;悲的是一心为国为民的靳辅陈潢二人,官被撸了,还得卖苦力。

做实事的不如叉腰骂人的,懂事的不如认死理的,听话的不如能闹腾的。更令人不解的是,得了便宜还卖惨的于振甲,原本该千刀万剐,如今升了官有了实权,还是不知足,反过来却抱怨皇上要搞死他?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3)

靳辅怒骂陈潢

从京城回来,没等下车,陈潢就把枷锁去掉了,哪怕靳辅一再劝要守规矩老实戴枷,他依旧很不服气。觉得自己这个一心为民办事的,反而是唯一受到惩罚的人,很不公平。

“陈天一,治河是为了什么?为了皇上,水再大淹得了皇上吗,淹得了京城里那些大官吗?淹不到,你治河是为了黄河两岸的百姓,为了他们明年不再去逃荒,黄河两岸数百万民众,为他们不值得受点委屈吗?”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4)

靳辅说这段话的时候,脖子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他不是生气,而是着急。

经历过阿席熙贪墨私房钱,儿子靳治豫失手杀人,再到如今的黄河决堤,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治河到底有难,而且已经过去5年了,那些反对者早就按耐不住了。如果他们再心怀抱怨消极怠工,这个治河梦终将是完不成的。陈潢是他的好搭档,也是他非常认可的治河人才,如果他俩都不能一条心,那接下来的路将会更难走。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5)

靳辅沉浮官场十几年,上过刑场,受过封赏,仕途上那点激情早就没了,皇上的赏识也好,问责也罢,都不再是他想踏实做事的动力了。越是深入在河务上,越清楚黄河两岸的百姓想要活着有多不容易。

陈潢一直都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不是当初认同他是个好官,也做不出冒死求情的事情来。如今心有怨气,主要是心里不平衡了。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6)

不是说受了苦就要得到表功,而是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罪魁祸首高升,只惩罚他们。陈潢的抱怨没有错,但黑不是黑,白不是白,黑白不明,就是真实的官场。

靳辅知道陈潢说得都对,但他们既然选择了把为民放在为君的前面,那就必须得接受被君不解,被官不容的后果。如今大事未成,仍需要忍耐,真到了大功告成的那刻,自有后人评断是非。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7)

于振甲埋怨康熙

于振甲这个衣锦还乡的人,没有一天是得意的。

回家乡的路上,已经满目百孔千疮。接着又经历了洞房花烛夜新妇上吊的打击,以及任上那饿殍盈野的惨状,他想过死,也真的自杀过,但还是活了下来。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因为死早已不足为惧,他要做的是救赎,除了身心,更是灵魂。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8)

“我快被他们搞死了,他让我每到一地赈灾,必写奏报,报给他实情,这奏报我该怎么写,此地十室九空,死尸遍地,百姓饥荒,易子而食。我要是当时死了就好了,我奏报都是拿血写的,我割破了胳膊,看着血流出来,心里痛快。就是杀我一千回,也比不上这一个月受得罪多。我苦恼得要死,到疫区里,和那些干活的人,一起烧尸体,我连手巾都不往脸上蒙,我想死在那。”

这是于振甲升官一个月以来,首次有了倾诉的机会,有了释放怨气的时候。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9)

在被任命的那一刻,他满心欢喜地计划自己该如何施展才能,该如何官声鹤立,该如何平步青云。可惜,没有一样是顺利的,甚至连方向都是错的。

那些因为他的一己之私害死的人,那些活着却如行尸走肉的人,这些失去生气的眼神,无时无刻不在凌迟着他,而他躲不掉,逃不走,困在牢笼里,鞭策着他的魂魄,就算是死了也得不到安宁。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0)

杀人容易,诛心最狠。

有一个细节是,无论于振甲在拜见靳辅,还是皇上的时候,报名讳时都在说自己进士出身,桃源县县令。他是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出身,在乎自己的功名。一个寒门出身的人,走到这一步有多不易,付出了多少艰辛,外人是不会懂的。所以,他满腔激情都只为能名垂青史,能做一代世人称颂的明臣。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1)

可如今皇上,那个掌管他一生的人,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三十多年以来的坚持都是错的,他的信仰崩塌了,精神世界空虚了。他成了一个不能死不能活的行尸走肉,再也走不出来,再也看不到希望。犹如恶鬼一样,外面阳光普照,他却不敢再站在太阳下。

于振甲抱怨靳辅为何不一剑刺死自己,埋怨皇上为何不亲手把他贬入地狱,他想死,真的想死。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2)

朝堂的打压

比起靳辅、于振甲的挣扎,上位者才是一句话决定生死。

高士奇把于振甲用血写得一份份奏报,呈到了皇上面前,不求情不表功地当个笑话讲。明珠却觉得血的红和皇上用的朱砂撞色了,有失体统,建议下旨申斥,而索额图甚至都懒得开口,只当作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皇上更是直接下了“写死拉倒”的定论。

到了靳辅这,虽有明珠有意求情,觉得既然还要重用二人,就不要再戴枷办事了,有失朝廷的威严。皇上刚想同意,索额图却不同意,以朝廷有朝廷的办事规矩为由否了,而高士奇则是低头扣手指,一个字都不说。最终是明珠跟着改了口风,皇上也只能作罢。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3)

在上位者的心里,只看重结果,而至于过程有多九死一生,抱怨或心甘情愿,都不放在心上。一旦结果不如愿了,就会有一群人蜂拥而上,狠狠地踩上一脚,不死不休。

做实事的凉了心,受到惩罚的留有埋怨,在这滚滚长河里,都将是一颗颗不起眼的尘沙,而只有掌控生杀大权的人,才能涂上一抹颜色,改变历史的走向。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4)

任劳易,任怨难;为君易,为民难。

为什么靳辅要骂陈潢觉得不公平?

“现在图个嘴上痛快,但是说多了,你会有一肚子怨气,这种怨气在身上重了,你做事情难免就会不公正,判断就会出现偏差,人可以骗人,但是人骗不了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抱怨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凡做事的人,任劳容易,任怨最难。”

这就是答案。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5)

陈潢是恶官吗?

当然不是,他是治河的大才,黄河这条骇人的黄龙,在他手里正在一点点收敛戾气,两岸的百姓也正在一点点回归自己的家园,皇上的国策也在一点点实现,于当代于千秋,他都该被尊崇,被称颂。

受了苦遭了累,还被贬官,陈潢抱怨两句没有错,只是黄河不治,自己这关都过不去,而世上也没有能代替他的人,所以,治河这个任务,是贴在他身上的。接下来的路,只能更扎根在黄河上,只能更说服自己不去计较得失。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6)

为什么于振甲得了便宜还去埋怨?

因为于振甲得到的和预期的完全相悖。他没有贪墨一分不义之财,没有行贿一个官员,在桃源县当知县,就把桃源的百姓放在心头。在赈灾任上,他竭尽所能,遇到活人就发粮发药,没有活人就跟着焚烧尸身,始终在本分地做着自己。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7)

可他内心的矛盾无人能懂,冒死护堤那刻,他想的是忠君之事,既然自己管理一方,那就不能让任何人欺负了;赈灾之时,才发现二十几个村子的存活,怎么也赎不了三个省被淹没的罪名。

从前他有多坚持,如今就有多崩溃,他发现是自己错了,是忠君之事错了。原来忠君一人并不很难,难的是有大局观,有天下百姓。

陈潢死后康熙的态度(天下长河看懂靳辅怒骂陈潢)(18)

陈潢忍受得了辛劳之苦,却把控不了对不公的积怨;于振甲一心为君,却违背了万民。幸而有靳辅在旁提醒,让陈潢坚定内心,让于振甲反思,只不过这个过程太痛苦了。

实干家不得势,有志者无门路,想要成就一件事却千难万难,想要获取功名利禄却挫骨锥心。身在凡尘,既脱离不了世俗,又不能怒放生命,可悲亦可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