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霜霉病最佳配方 15分钟就可控制病害

氟嘧菌酯是由拜耳开发的第三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活性,可以快速被植物体吸收向顶端传导,阻止病菌侵入并提高植物体免疫能力。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化学名称:(E)-{2-[6-(2-氯苯氧基)-5-氟嘧啶-4-基氧]苯基}(5,6-二氢-1,4,2-二噁嗪-3-基)甲酮O-甲基肟。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75℃,蒸气压6×10-10Pa(20℃)。分配系数KowLogP=2.86(20℃)。水中溶解度2.29mg/L(20℃,pH=7)。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6-119天。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25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兔眼睛有刺激性,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敏感作用。对大鼠或兔未发现胚胎毒性,繁殖毒性和致畸作用,无致癌作用和神经毒性。鹌鹑急性经口LD50>2000mg/kg。鳟鱼急性LC50(96小时)>0.44mg/L。蜜蜂LD50>843μg/只。

主要剂型:51%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作用机理:氟嘧菌酯为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它通过结合于bc1复合物Ⅲ中细胞色素b的Qo位点,阻止bc1间的电子传递,从而通过阻止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产生而干扰真菌内的能量循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作用特点:氟嘧菌酯为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氟嘧菌酯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并通过向顶传输均匀分布于整个植株,阻止病菌侵入并提高植物体免疫能力。同时,氟嘧菌酯还具有触杀和持效双重特性。叶面施药后15分钟,氟嘧菌酯药剂就能渗透蜡质层;药后6小时,到达叶片组织内;药后9小时,在木质部内进行再分配;未施药部位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黄瓜霜霉病

1、防治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亩用51%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00-133毫升,兑水50公斤,对茎叶均匀喷雾,间隔7天,再喷施一次。若病害继续存在,再喷施一次。一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3次。

防治霜霉病最佳配方 15分钟就可控制病害(1)

番茄晚疫病

2、防治番茄晚疫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1%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00-133毫升,兑水50公斤,对茎叶均匀喷雾,间隔7天,再喷施一次。防治效果更佳。

防治霜霉病最佳配方 15分钟就可控制病害(2)

黄瓜白粉病

3、防治黄瓜白粉病,在发病前或始见零星病斑时开始施药。每亩用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20-23毫升,兑水50公斤,对茎叶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再喷施1~2次。可与其他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一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3次,安全间隔期1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