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动物园是件有趣的事(未来逛动物园是去动物们的家里做客)

逛动物园是件有趣的事(未来逛动物园是去动物们的家里做客)(1)

游客在武汉动物园内参观游玩。

逛动物园是件有趣的事(未来逛动物园是去动物们的家里做客)(2)

1986年儿童游乐园开放。

逛动物园是件有趣的事(未来逛动物园是去动物们的家里做客)(3)

1995年,从上海港运回的长颈鹿。

武汉动物园纪委书记、副主任汪建春,明年就要退休了。他和许多老员工一样,在武汉动物园诞生之初就一路跟随,也把全部职业生涯交付于此。眼下,有着35年历史的武汉动物园正在举办“时光机”展览。三十五载,岁月如歌,武汉半城童趣,藏在动物园里。人类和野生小伙伴在这里相识相处,它曾留住几代人的童年时光,见证中外城市的友好交流,藏下城市的变迁脉络……

今年内,武汉动物园将公布开园以来最大规模改造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七大动物展区,跻身全国一流动物园行列。怎样才算“全国一流”?汪建春等武汉动物园的老中青饲养员们,各怀各的期待,但谈到的最核心标准,还是能不能创造更适合动物们生存的环境。

把大象装进动物园

建武汉动物园曾是

武汉市“六五”计划十件大事之一

汉阳墨水湖畔,沿动物园路行至60号,武汉动物园坐落于此。2005年改造的大门显露出年代感,早上8点30分,陆续有推着儿童车的游客入园,驾轻就熟。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近16万人次游览了动物园,武汉人都说,没去过动物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汪建春的办公室里,裱了一幅武汉动物园地图,他指着图上的湖、桥、路、门,将往事从回忆里一一翻捡出来,“不知不觉几十年”。

在武汉动物园建设之前,武汉中山公园动物园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到多个城市巡演,那个时期的各种动物园,规模小、经营理念落后,动物们多养在狭小封闭的笼舍里。

武汉动物园的筹建,历经1975年至1984年的十年时间,包括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开办动物班,专门为筹建动物园培养人才。1981年,汪建春等28人从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第一届动物班毕业后,进入武汉动物园的前身云梦泽游乐园工作,他调侃,在没有“铲屎官”这个说法的年代,他们在事实上成为武汉第一批经过专业教育后上岗的动物“铲屎官”。

“在此之前,武汉基本没有动物饲养方面的专业培训,连师资都没有。” 汪建春回忆,“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之前是搞植物的,为了办动物班,先选派了部分老师去当时已有动物班的上海市园林技工学校学习,老师们学会了再回来教学生,而我们第一届动物班的班主任,是东北林业大学动物系毕业的。”

刚到动物园时,汪建春在鹿苑饲养食草动物。每天一早起来,饲养员们都在园中空地里打草,陆上打完了去水里打,每人要打足200斤草,食草动物们的口粮全靠饲养员自己去打。

而今,单武汉动物园犀牛馆的一公一母两头犀牛,一天就需要消耗350斤青草,外加一些精料、颗粒料。饲养员邓克成说,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去打草,有专门配送青草、干草等饲料的供应公司。

武汉动物园建设,在1982年2月被列入武汉市“六五”计划,并定为其中十件大事之一。不再是过去狭小的笼舍,武汉动物园的定位是规模化、半自然式的动物园。为此,1984年10月,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动员武汉空军部队指战员12500多人次和全市园林系统的职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军民共建武汉动物园“百日大会战”,分别建成前区与中区的路、堤、大门、停车场、环湖路等8项工程,中山公园的动物们也在其后全部移交于此。

1985年2月20日恰逢农历大年初一,武汉动物园和重建后的黄鹤楼,同一天正式对外开放。

河马、大象等大型动物的到来,是武汉动物园规模化的一个标志。1985年4月,4头亚洲象从云南远道而来。

半自然式的大型动物园,在当时理念先进。1987年7月,国家建设部将武汉动物园列为全国八大动物园之一。

带金丝猴走出动物园

动物们曾是

国内外城市友好往来的使者

武汉动物园的标志,是一只吊臂戏耍的川金丝猴。分布于湖北神农架等地带的川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物种。

上世纪80年代,武汉动物园的金丝猴曾作为城市友好使者,出访海外,1985年在日本犬山市展出3个月,1988年又远赴美国展出。

饲养员张帮胜是汪建春动物班的同学,1984年后,他开始饲养金丝猴和黑叶猴。他记得,“1985年至1995年间,每年都有新出生的金丝猴,鼎盛时期,武汉动物园的金丝猴种群达到了21只。”

上世纪80、90年代,武汉动物园与国内、国外动物园有着广泛的交往,先后与日本犬山动物园、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动物园、德国的杜伊斯堡动物园结成友好动物园,并进行了大批量的动物互赠互换。

克利夫兰动物园1986年赠送给武汉动物园黑猩猩、环尾狐猴、金刚鹦鹉、浣熊等4种8只动物,1990年又赠送金刚鹦鹉、松鼠猴、白头绒猴、红毛猩猩等4种10只动物;杜伊斯堡动物园1989年赠送武汉动物园斑马1对,河马1只,1994年赠送长颈鹿2只,是一对双胞胎。

杨光洲正是当年克利夫兰动物园所赠黑猩猩“武克”的饲养员,说起这位美籍小伙伴,他说武克喜欢荡秋千,调皮得很。

刘严秋也来自第一届动物班,他亲历了长颈鹿双胞胎从德国到武汉的过程。“长颈鹿是神经质动物,本身就很敏感,赠送的时候还是不到半岁的宝宝,更敏感,我们小心又小心。长颈鹿宝宝先坐大型运输机从德国飞到中国上海,我去联系了民生轮船公司武汉办事处,又用货船从上海运到武汉,花了2天2夜。”

这些友好使者来到武汉动物园,不光丰富了动物品种,更重要的是让动物园可延续发展。张帮胜解释:“动物要生活得好,需要繁殖形成种群。但如果动物园不进行交流互换,动物们近亲繁殖在遗传上会产生大问题,种群会慢慢衰落。不流通的动物园,最终会成为一潭死水。”

来源: 武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