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1)

文/陈妥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

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

我其实并不贫乏。”

我的眼泪始终没有流下来。

——亦舒《喜宝》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2)

小说读下来,喜宝这个拜金的第三者身份在今天肯定是过街老鼠的,为什么在亦舒笔下却让人厌恶不起来?

这部小说首次出版时间是1979年,而香港实施一夫一妻制的新婚姻法是在1971年。

时间线和背景是70年代的香港,哪怕直到今天,港澳大家族老一辈几房妻妾的家庭结构仍在续存,且受法律认可。

因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喜宝做“情妇”承受得更多的是自尊的贬损,社会道德层面的谴责反而少一些。

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当年的亦舒才33岁,今日已近75岁高龄,时代随着时光早已变迁。

尽管同是“金钱”社会,消费时代变本加厉,但喜宝这种对爱情、对金钱的追逐态度,放在今天来看已是不合时宜的。

正是时代背景的区别,我们无法用今天的道德水准去审判,也就谈不上厌恶。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3)

如同封建社会的女子被束缚在闺阁中,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才能生存生活,所有 “功课”都是围着男人转。

彼时的喜宝,亦是时代束缚下的女子,再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谋求出路的视野也只得“有钱男人”一条捷径。

抛开时代,其实我们可以从家庭的养育来看一个剑桥高材生为何如此拜金又狭隘?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4)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

“体悟到无形无质的爱,便会知道,爱是有灵魂的。但若体悟不到这一点,灵魂层面的爱就沦落为需求被满足的层面。满足需求,这总是要交易的,拿我所有的,换我所渴求的。”

喜宝太缺爱了,她也从不讳言,她要很多很多爱。

可是,她却并不懂得真正的爱,一直都是拿她所有的,交换她渴求的。

喜宝姓姜,随母亲,缺失的父亲是个浪荡子,在底层贫困中挣扎的母亲自己尚且自顾不暇,谈”爱“是个奢侈品。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5)

喜宝是怎样成长的呢?

“当我才十六岁的时候,我母亲便教导我:‘女儿,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自幼没有足够被爱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相对偏低,越追求物质越是源于对爱的渴求。

喜宝追逐的爱和钱,是“富可敌国”的,可见其的极度欠缺。

可贫穷从来不是无底线拜金的借口,更不是践踏自尊的理由。

奥黛丽.赫本出身贵族的母亲在战乱之后极度窘迫的境遇中做清洁工谋生,依然鼓励和支持赫本坚持自己的梦想。

赫本一生高贵的品格,事业上的辉煌成就,造福社会的慈善事业,正是源于充沛的爱,她被爱过,她亦有爱自己、爱这个世界的能力。

亦舒在《悠悠我心》中道出了爱真谛——

“人不自爱,谁来爱之,人若自爱,人人爱之。”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6)

而小说中喜宝的对立面似乎是“黄金女郎”勖家小女儿聪慧,一句话道尽——“天下竟有聪慧这么幸运的女孩子”。

喜宝为了钱,交换青春做人情妇谋取金钱和机会,又不能容忍这一切带来的耻辱,一边觉得自己肮脏,一边又恨命运不公。

而同龄的聪慧,锦衣玉食长大,天真、热情、诚挚,人生无可挑剔,应有尽有,在一次次旅行中茫然地追寻意义,最终停留在北京。

70年代的北京,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独自谋生,并不比彼时剑桥求学的喜宝境遇好,在没有热水暖气的环境里手生着冻疮,两条牛仔裤已经足够换洗,却真正快乐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做一名清贫的小学教师。

此时的她对物质毫不在乎,外在的评判对她也毫无影响,唯有内心的安稳和快乐才至关重要。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7)

她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

“已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以前认为金钱可以买得一切,可是母亲与聪恕何尝缺少金钱,却长远沉沦在痛苦中。

来到中国,寻到我们勖家祖先的出生地,走到珠子胡同,徘徊良久,寻到根与快乐的泉源,把脸与手紧贴在墙上,呼吸真正的生命,决定留下来。 ”

聪慧正是在追寻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之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且满足高级需要的是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的。

当聪慧实现着最高层次的自我需要,原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不过满足温饱、生存即可,而喜宝最后因为遗产成为了香港最富有的单身女子,却仍没有走出最底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嘛(物质能带给缺爱的人想要的安全感)(8)

今天这个时代再读《喜宝》,从这两个女子命运的启示中,我们不妨思考:

越物质越缺爱,我们可有正确理解物质在人生中的意义?

物质是在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已沦为物质的奴隶?

我们有没有迷失在对物质无止境的追逐中,走不出低级需求,实现不了高级需求?

时代更进步更文明,我们也应随着时代做优于过去的自己,优于过去的女性,而不是到今天还在为女性如何生存、如何实现自我而冲突、迷惘,甚至走弯路。

励媖中国19年发布的《女性职业与幸福感报告》中,四年前女性最看重的是“健康”,而19年底第一指标已悄然换成了“自我实现和目标”,报告指出——自我实现是女性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喜宝”式的追逐背后是“物质和爱的欠缺”,是上个世纪的困境。

今天的我们,均有能耐有底气做一个独立、“聪慧”的女子。

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做到了?

推荐女性励志作家素手纤云的新作《你的独立,就是底气》,这本书中告诉读者,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丽又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了不起,你的美好,要靠自己成全。

点击下方【看一看】就可以购买,少喝一杯咖啡,便能增长知识和丰富自己。

这本书得到了百万畅销书作者午歌、汤木、陶瓷兔子等的联袂推荐,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公众号转发,深受读者喜爱。

愿成长中的每一个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愿努力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