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

明朝万历二十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意图通过占领朝鲜,打通入侵中国的道路,实现其入主中原的梦想。其后朝鲜向宗主国大明求救,中朝军民联手抗倭,历时七年,史称 “壬辰战争”。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大明朝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像在第一次抗倭援朝战争的前线统帅,率军取得了平壤大捷名将李如松,平壤之战中奉命攻击城外日军据点牡丹峰,胜利完成任务戚家军老将吴惟忠。

第二次抗倭援朝的前线指挥,将日本人赶回老家的麻贵,露梁海战中统帅中朝水军与日军舰队展开决战,最终大败日军的陈璘等等。这些大人物因为这场战争立下赫赫功勋,在斑斑青史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然而这场战争能够胜利,除了这些声名显赫的大人物,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的努力,他们同样用自己的鲜血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2)

今天我们就讲讲他们的故事,愿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不被人所遗忘,愿我们能铭记这些热血报国的小人物。

其实早在丰臣秀吉尚未统一日本时,他妄想入侵中国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了。1586年春,丰臣秀吉就任日本“关白”(宰相)之职时,在大坂城召见葡萄牙传教士。

就曾狂妄扬言,待日本全国统一之后,欲出兵占领朝鲜、入主大唐(中国),并请传教士协助从葡萄牙购买大型战船两艘,以备将来渡海之用。

到了1590年秋天,丰臣秀吉迫降北条氏统一日本。开始整兵备战,为日后入侵做准备。甚至公开宣称“先伐朝鲜国,以秀次(秀吉义子)为帝守备,使掌日本国中之事,我将入大明而为皇帝”。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3)

种种狂妄之言数不尽数,此时在日本丰臣秀吉入侵中国的念头,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而丰臣秀久的狂妄之举引起了一位旅居日本的大明人士的注意,他就是日后在这场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大明英雄——许仪后。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是个做生意的商人。但是因为家学渊源,他还是个出色的医生,精通医术。

隆庆五年,许仪后坐船出海时,所乘坐的船在广州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许仪后因为会医术得以幸存。后来几经波折,许仪后被转卖到日本,身无分文的他只能靠给人治病赚钱养活自己。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战争频繁的战国时代,乱世之中医生格外吃香,许仪后在日本的生活还算可以。特别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许仪后救活命了藩主岛津义久的儿子,因此得到藩主的信任,被任命为御医。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4)

后来许仪后便在日本娶妻生子,并因为受到萨摩藩主岛津义久的宠信,使得其成为当地“唐人”的领袖。

因为之前的经历许仪后非常痛恨掠夺渔民海商的海盗,趁着与岛津义久的特殊关系,劝说岛津义久杀了以萨摩为根据地的海盗首领陈和无、钱少锋等人,为沿海除了一大害。

1587年丰臣秀吉征服了萨摩藩,岛津义久被迫开门投降。并带着许仪后一起去京都觐见丰臣秀吉。趁此机会许仪向丰臣秀吉讲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然后向丰臣秀吉提出彻底解决海盗问题。

丰臣秀吉此时已经不满足称霸日本,而且想着进一步向外扩张。所以丰臣秀吉答应了许仪后的要求,发布倭寇取缔令,派遣水军剿灭了海盗。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5)

也就是在跟随岛津义久居留京都期间,许仪后探听到了一些丰臣秀吉准备征伐朝鲜入侵大明的消息,刚开始许仪后并未介意,以为丰臣秀吉为了鼓舞士气吹嘘而已,毕竟以区区日本来入侵大明,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但是,随后丰臣秀吉便将岛津义久回萨摩,命岛津氏“整兵二万。大将六员。到高丽会齐取唐”。许仪后得到这一情报后,非常吃惊,立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收集丰臣秀吉入侵的具体情报,整理成具体的报告。

许仪后的第一份陈报是由平户托人送往国内的,第二份是托一位“新来船主”转交的。但是,许仪后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知道这份事关重大的情报能否及时送到,只能日夜忧哭。仰天长叹。

在此危难之际,幸而遇见被掳商人朱均旺自愿以身报国,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带着这份情报回大明,向大明朝廷上奏,于是许仪后又写了第三份陈情书交给朱均旺。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6)

朱均旺原是江西临川县民,万历五年(1577)往交趾贸易时遭遇倭寇而被掳往日本.因为其能识字,于是被卖给寺院抄写佛经,后因遇到同乡许仪后而获得释放。

因为丰臣秀吉担心其出兵的详细消息被泄露,下令在日唐人一律不许下船。朱均旺乘坐的船也被扣留,幸亏朱均旺和许仪后急中生智,扯萨摩藩的虎皮做大旗。

威胁扣留其船的日本士兵,要是不准朱均旺出海,日后中日之间的贸易都将断绝,其要承担所有责任,这才让朱均旺顺利出海。

但是因为这样的举动,许仪后彻底暴露了自己,为自己招来了灭之灾。丰臣秀吉得知此事大怒,要铸造大锅,活活煮了他。幸亏萨摩藩朱岛津义久讲义气,为了他向德川家康求救,将许仪后救了下来。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7)

而逃出升天的朱均旺最终不负所图,于万历二十年(1592),将随身携带的署名“陈情人许仪后、郭国安”的密报,经福建军门张汝济呈报给朝廷知道。

陈情书约五千余言,极为详尽 地介绍了日本的时事情况,除了最为核心的军事情报之外,许仪后还特意留心日本国情,悉数介绍日本六十六国的情况。对后来中朝军民在抗倭斗争中战略战术的运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尤为重要的是,许仪后在《陈报》中还详细记述了当时日本国内的局势及各诸候的内部矛盾,这也为后期大明和日本各藩主,尤其是萨摩藩的议和以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8)

15万历二十六年(1598)八九月间,明朝中路军董一元部与日军岛津军团在晋江两岸处于对峙状态。因为大江的阻隔,明军的进击难以开展。

在此进退不得之际,一名为日军所释放的朝鲜妇女引起了明军游击茅国器的注意。这名被倭将放回的朝鲜妇女随身携带了一张说明纸条,传递这张纸条是一个名叫“郭国安”的日军将领。

此人便是七年前与许仪后联手向明朝提供日本情报的在日明人。此时的郭国安虽然已经升任日军望津营的主将,但却初心未改,并寻找机会报效祖国明朝。

得到郭国安的纸条后,明军派遣间谍潜入倭营,与郭国安取得了联络,并最终定计于明军进攻之 际发火烧粮以为内应。郭国安的举措使得日军望津之营皆失,逼令日军退守泗川。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9)

不久,发动入侵战争的丰臣秀吉病死,日本国内权力暂时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五大老”及丰臣秀吉死前亲自任命的“五奉行”辅佐年幼的丰臣秀赖掌管。由于远征朝鲜耗费巨大,却无成效,德川家康等人日决定从朝鲜撤兵。

在这一过程中,明朝方面也加紧了促使日军尽快撤兵的工作,而重点放在了当时号称作战最勇敢、实力最强的岛津义弘身上。

在此过程中,许仪后又曾“亲到朝鲜泗川之地”进行说服工作。郭国安也与明使内应,“从傍赞之”,终使义弘答应撤兵。

也就是说,许仪后、郭国安等人在长达七年之久的“壬辰战争”期间,从开始的“密报倭情”到战争结束时的撤兵说服工作,始终都在利用着一切机会为自己的祖国付出。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0)

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国为民,充分体现出爱国者大义凛然的襟怀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但是,战争结束后,许仪后等人并没有回国。而是继续以一个普通“唐人”的身份留在了日本,而他的后人恐怕也早已成为副符其实的“日木人”了。

那么,他在建树了如此大功后,为什么没有回国呢?据笔者推测,这恐怕主要还是出于中怕回国之后不被朝廷所信任这一慎重考虑。在时明朝严厉“海禁”(尤其是对日本)的情况下,他的这种经历和处境是很难得到明朝廷的完全信任。这一点,许仪后知道的很清楚。而且对于屡屡救助自己的岛津义久,许仪后也不忍心辜负。

另外,朱均旺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许仪后的这种担心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其冒着生命危险将《陈报》送回了国内。但他回国之后除再三接受“查审”之外,没有任何褒奖,后来甚至连去向也不知道了。

同时,“壬辰战争”结束后,明朝将吏之间也是一片混乱,争功者,获罪者,辩申者,冒名者,不一而足。忙着政治斗争的官老爷们也无心去关注这些小人物了。

明朝抗倭历史横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1)

许仪后一一这位被历史埋没和遗忘了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怀一片赤子爱国之心,与郭国安、朱均旺等同心协力,精忠报国,为抗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