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1)

蒋旭峰(资深金融人士)

场景金融在百度上的解释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

场景金融是以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为背景,围绕这一场景,将所有可能的财务需求如存款、贷款、汇款、第三方支付等相关金融产品延伸服务,形成快速、方便、高效的金融服务方式,让财务这些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金融活动融入生活及工作应用场景。

场景金融不仅仅只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消费金融,也可以包括小微金融、企业金融。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2)

场景与圈人

“场景”是随着互联网业务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热门词汇,而与之并列的是“入口”和“渠道”。得用户者得天下,狭义的场景金融是通过一个场景圈住一群客户,对于这群特定客户提供专属的金融业务

互联网企业从民众衣食住行各垂直细分领域入手,打造了一个个高频的交易场景。通过补贴与竞争,圈定了大量的客群,垄断了市场。“入口”和“渠道”对银行也不陌生。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是银行最初的积累。经过多年在电子银行端的投入和建设,从最初的电话银行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银行也建立起了线上 的入口。银行更多是通过圈人,给客群打不同标签,提供不同等级的金融服务。互联网企业抓的是草根,银行抓的是上流。

金融低频交易的属性,注定了金融场景的活跃度不如生活场景的活跃度。两者间最低层次的互融就是提供消费分期、积分兑换、支付结算等服务。对于高频的交易场景赋予资金、账户结算支持,使得用户体验更加顺畅。

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松耦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方在卖流量,一方在卖金融与牌照,没有强业务关联性。用户如果不嫌麻烦,完全可以是两个独立的交易,互联网与金融谁离了谁都行,谁换了谁也都行。没有支付宝与三方支付之前,大家的体验就是前端在互联网上买东西,后端跳转到特定开户银行完成结算或贷款支持。现在只是做的更顺畅与无感。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3)

互联网金融浪潮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产品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了信息及资源的实时配置,满足了广大草根用户的基本金融需求,并未形成完整的金融系统

场景与业务

广义的场景金融是基于某一特定领域,充分分析该领域内各类用户属性、社交属性、消费属性、上下游产业链等多属性维度,打造一体式闭环的场景 金融体验模式。换言之“场景时代”需要的不是“金融产品互联网化”,而是基于场景的“全景式互联网金融系统”。

与传统商业强调从客户需求出发并不相同,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 ”成功案例,最初可能来自于创业团队对于“互联网 传统行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往往来自于创业者在某个场景下感受到的不便利的体验。场景金融作为银行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只有满足客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与银行就有配对性,必须深度耦合,互相你中有我共同搭建场景,才能共同全流程管控风险。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4)

场景金融=互联网 传统行业 金融服务方案

建立闭环交易场景是广义场景金融的要害。所谓人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确保每一环节都是闭环并可被监控。同时,对场景中每一参与方都要有资质审核且持续监控,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管账户,按需划拨资金,避免资金池下的多方挪用。广义场景金融是对银行全方位产品设计与风险把控的极大考验,不能孤立只看管自己熟悉的一小段链条

我们来看几个能成功却又没成功的场景金融服务案例:

案例一:长租公寓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5)

长租公寓公司计划从房东那里批量租房、装修并转包给房客。房客支付完租金与押金后就可以享受拎包入住的租房服务。房东可以甩手让长租公寓公司一揽子解决装修、出租等事务,按时拿租金即可。这个场景交易中,房客是出资方,长租公寓公司是资金管理方,房东是资金收取方。

当房客有资金短缺的时候,银行提供信贷资金可以在这么一个看似闭环的交易中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只要判断房客是否有偿还能力,提供贷款,一次性受托支付给长租公寓公司(一般为一年以上资金),钱不过房客的手。这样既保证了交易的真实性,又防止了资金被挪用。长租公寓公司拿着钱分期付给房东房租,多余的应付账款用于房屋装修,满足房客入住需求。房东无风险每月收着钱,房客每月按时还款。这样一个闭环交易就搭建成了,还满足了既要还要也要的不可成立命题。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6)

如果长租公寓公司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公司,公司自身现金流也充沛,这是一门好生意。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互联网不允许你磨磨唧唧发展,在行业疯狂扩张的背景下,长租公寓公司必然拿着每户多收的三五斗而形成的资金池疯狂圈房扩张市场,资金池被持续抽水,这就变成一场拆东墙补西墙的现金流赛跑的游戏

一旦长租公寓公司资金断裂,将无法每月持续支付房东房租。房东没有收到房租,当然会收房。这下,房客就憋屈了,我一年的房租都通过贷款支付了,凭啥不让我住,我要断供。银行当然也不答应啊,一码归一码,我只管你每月有没有正常还款。断开场景关联性看,一方是房客与银行的信贷违约,一方是租房的合约违约。所谓成也场景败也场景,场景在没出事的时候是各方的连接器,出了事的时候是各方权利义务的漫延器。正是因为场景的剪不断理还乱,造成了连锁违约。

最近沸沸扬扬的烂尾楼按揭贷款违约,其实异曲同工,只是那时还不叫场景金融而已。

案例二:货运车分期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7)

某货运公司长期提供货运服务,为了轻运营管理,货运公司让挂靠司机自己租赁货车进行承运。货运公司承诺确保提供运输订单。司机资金不够,则向银行或融资租赁公司申请信贷,获取货车进行货物承运。银行做了信贷业务,司机顺利接单赚钱,货运公司摆脱了自建团队的重运营模式,每一方看起来都是受益方。这个场景中,核心是货运公司能长期稳定提供货运订单,一旦订单断供,就会造成连锁的传递效应。司机没有货物可以运输,赚不到钱。没有钱就无法偿还每月贷款。司机告货运公司违约,银行躺枪拿不到回款。

同样类似的还有银行传统的核心企业 农户贷,各种预付款充值分期贷款等。

所有这些坑,其实银行都踩过,只是现在包装上了场景这个词,迈上了互联网线上化道路,重新又踩了一次而已。同时,这也与互联网更提倡所谓的客户体验而放松了该有的流程风险监管有关。

“场景金融”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完整的金融系统,一个是简单的金融产品互联网化。相比互联网公司,传统银行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速度可谓相去甚远。但就其金融系统而言,传统银行的金融构架体系是互联网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场景金融发展前景(无场景不金融)(8)

银行只要抓住“场景金融”的风口浪潮,同互联网公司加强合作,打造基于特定场景的“全景式互联网金融系统”,为用户提供最完整的金融链条服务,那么银行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毕竟“无场景,不金融”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口号。(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