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

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1)

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2)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半亩大的方池像一面镜子展现在眼前,

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这面镜子中一起游荡着。

问渠那得清如许?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提供活水。

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3)

字词释义: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即南溪书院里面。

2.鉴,镜子。

3.徘徊,来回移动。

4.渠,第三人称代词,它,指方塘之水。

5.那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

6.清,清澈。

7.如许,如此。

8.为,因为。

9.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要不断积累,不断地运用和探索。

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4)

走近作者: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小学优秀诗歌鉴赏(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优秀诗歌推荐)(5)

读诗所得:

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从写景的角度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写的是池塘并不是死水,而是经常有活水注入,池塘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从阐述哲理的角度分析,诗中的情景就如同人在读书中解决了疑难问题、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认识一样,当然也是朱熹作为一位儒学集大成者做学问的切身感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朱熹认为要真正的做学问,就要不断探究并掌握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面和包容性有真正的提升。全诗情致高雅、蕴含哲理,借自然之景阐述探究学问的关键是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本诗是宋代哲理诗的典范之作,“源头活水”的哲理启发着一代代中国人锲而不舍地读书、做学问,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