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

在初读完第一本大唐李白-少年游后,我又买了这个系列的另外二本,本以为从名字中能够感觉李白的人生阶段,凤凰台虽然有点凤去台空的感觉,然而凤凰的意象感觉与李白曾比大鹏的志向有所相符,以至于我认为这是李白出蜀后的一段较为意气奋发的经历,同样的我认为《将进酒》这首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以酒而消万古愁,发金放还以至于最后在安史之乱中的无而,自然有着一种的失落。感觉也能代表李白在主要人生境遇。

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1)

当我看完凤凰台时,我曾在读书随感:悠果读书(四十六)大唐李白-凤凰台中有所遗憾的说,这本凤凰台中并没有李白那首七律《登金陵凤凰台》,而同样遗憾的是,在将进酒中,也没有李白的名篇《将进酒》,虽然此时的李白在到处喝酒,然而至结束时,却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机遇,与许家士族的联姻。

因此,我觉得不能从大唐李白第三卷中找到关于将进酒的感觉。而更多的则是去为未来的事情作一些铺设与陈述。这使得我对大唐李白写了三卷,本以为要结束的话题,却仅仅是李白结婚前可能有的这种男女相恩之情。或者说李白开始与士族大家接触正式走向长安,接近权力中心的前的一段内容。

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2)

在这过程中,虽说能够体验在唐王朝,或者说中国古代士族大家的精英阶层与商贾走夫的平民之间的这种门弟的差异,也能理解即使是大唐天子的李氏家庭,也依然需要通过修订《氏族谱》来提升出身,而昌明李十二白这样的出身,虽然着幸于道仙,天赋于诗歌,怀之于巨财,在某些时候却成为入世的主要障碍。而这也让我想起茨威格所写的《蒙田》传记中,蒙田的祖辈从平民的鱼商到成为爵士,进入贵族的行列,也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对于蒙田的培养,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纯正的拉丁文学习,为了更加接近古希望的智者,农家的生活,为了是体验生命的最为真实的开始,当然这样的安排,确实最终为蒙田成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走进了法国的上流社会。其《随笔录》也使其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

在《将进酒》这卷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矛盾。或者说李白背负着家族的更多的期许,在那个时代中,何去何从,或者说如何进阶成士,光宗耀祖,体现了儒家士者一向的追求。李白自许太白下凡,上清宫赠袍示好,这种在等级社会中,有时所谓的多一条出路则成了多一道潘篱。然而大唐作为中国极盛之时,却也为平民向上流动提供了通道,中进士第成为最为直接的途径,然而在那个物质丰富,读书人众多,才子辈出,士族大家依然兴盛的盛唐气象中,就算是李白天纵之才有时也只能委身于诗酒之中。

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3)

在本书中,李白遇到了高适,与这位边塞诗人共作瓜州调,其间的散钱三十万,以及出现的董大,被串在了一起。高适有一首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然而贯穿整书的则是李白已是成年所必须面对的而立之身与相思之情,当书已结尾,然李白还没有写出将进酒这样的豪放气势,确实让人失望。看来大唐李白依然会有续集,不过从少年游到现在,感觉故事所牵的范围太广,如李白生命中所遇的一些事均要从过往几百年中去找寻关联,感受世事,穿以传奇,着以文墨,以至于看着都有点儿头晕,少了当初初读少年游时的急切和新奇之感。不过我还是很期待续集的出现。

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4)

最后还是全文引用李白的《将进酒》,感受这种盛世兮太白的豪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感谢阅读。

作者:邱立军

李白劫后重生喜欢的诗(悠果读书四十七)(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