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

12.甘肃历史上的氐、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人笔下的诗句,描写了甘肃雄浑的边塞气象,浓郁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也由此可见,在唐代时,羌人的民族乐器依旧为当时人们所喜爱。

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阔,影响深远的大部族。据说,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和炎帝发生冲突,结果黄帝部落获胜。“羌乃三苗,姜姓之裔”, “《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1)

炎帝画像

失败的炎帝部落向西而去,炎帝姓姜,而在远古时期羌姜是不分的,人们推断这或许就是羌族的起源。最初人们对羌人的理解是,羌人是西方的牧羊人。后来,更进一步的解释是,甲骨文中的“羌”人头戴羊角的形象,“羊”、“人”二字的组合。人们认为,母系氏族时人们多用姜,象征掌权的是女人,而到了父系社会时,男人掌权了,自然就用的是“儿”,也就出现了羌。这就是男人为羌,女人为姜的来历。

羊图腾崇拜的辛店文化彩陶(杨楠收藏)

辛店文化,因最早在甘肃临洮辛店被发现而得名,这是由生活在距今3400年前的先民们创造的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散落在东起宝鸡,西至青海共和长达650公里范围内,大体沿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等等流域分布。辛店文化的下限距今2700年,因而辛店文化类型的遗址活跃在商代中期到西周晚期之间,这段时间内他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创造了辛店文化的先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的史前部族。他们处在铜石并用时期,但冶铜业要比齐家文化发达得多。辛店的先民们不仅制作出了青铜的刀、匕首、铃等器物,还冶炼出了简单的青铜容器。但陶器依旧广泛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辛店人制作的陶器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器型更是千差万别,用双钩纹、S形纹、太阳纹等进行装饰,同时绘有犬、羊、鹿、鱼、鸟、蛙等图案。尤其在辛店文化,出现了大量的羊角双钩纹及其他羊的图案。 人类驯化羊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令人奇怪的是,在辛店文化之前的文化类型中,有关羊的图案非常少。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2)

辛店文化彩陶

为何在辛店时期,忽然出现了大量的双钩角纹饰呢?这只能说明辛店人是一个擅长牧羊的部族。他们以为主业,在辛店文化类型的各个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羊骨,还发现了先民们用骨头做成梳理羊毛的梳子。显然羊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在一些纹饰中羊和犬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最早的牧羊犬图案。 大部学者坚信辛店文化的先民属于远古时期的羌族。来到西方的炎帝部族,逐渐发展成为羌戎,成为我国古代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大民族之一,姜、羌在甲骨文中是头戴羊角头饰之人,显然他们是以羊为图腾的原始游牧部落。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3)

今日羌族服饰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辛店文化很可能就是古羌族的最早的文化遗存。实际上,这种推想是有证据支撑的。 首先他们的活动时间是大体一致的。辛店文化类型遗址大约在3400年到2700年之间,相当于商代中期到西周晚期,这段时间也是羌族活动非常频繁的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青铜器的铭文、在《诗经》中都提到了羌人犯境的记载。其次,这两个部族都是以养羊、崇拜羊为主的部族。尤其是彩陶上双钩羊角纹饰,更与羌族的羊图腾信息完全一致。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人们在关中西部的刘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羌戎文化代表性器物的高领乳状袋足分档鬲,与辛店文化类型的同类器物,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就连陶器上面的绳纹也极其相似。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4)

甘川交界处的羌族碉楼

可以这样说,辛店文化和刘家文化都起源于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演变成为辛店文化,向东发展到关中境内则演变成为刘家文化。人们推断,刘家文化的主人则是与周部族联合的姜姓部族,这个姜姓部族中有个非常出名的人物姜子牙,传说中文王渭水访子牙,说的就是这个背景。而姜姓部落则是古人的一支。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域。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兰州地区自然也是中国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5)

羌人的舞蹈

商代时,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称为“鬼方”,武丁时,曾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诗经·商颂》中也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武丁所伐之鬼方,即是生活在西北的羌人,有人认为,武丁讨伐羌人时,和羌族的大战发生今天的平凉到固原一带。

人们认为禹出自西羌,有不少的资料证实这一点。《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水经注》河水二中有解释说,禹长于陇西大夏县。《太平御览》记载:“伯禹夏后氏,娰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最早的西羌,是生活在赐支河和湟河、洮河之间的游牧民族。《括地志》云:“临洮郡即今洮州,亦古西羌之地。”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6)

炎帝塑像

《史记·夏本纪》记载,由于禹治水之功,被推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建号“夏后”。十余年后东巡时生病,益曾主持国政三年,后来让位于禹子启。启继承其位,建都于阳城等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西征,一部分羌人西迁,这一支羌人迅速发展壮大,遍布于兰州西部的湟水流域和青海到塔里木盆地南缘,直至帕米尔高原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7)

晋代归义羌侯印

汉代,西羌族种有先零羌、参狼羌、研羌、烧当羌、锺羌、白马羌、等150种,活动于河湟、洮、岷、迭、宕至赐支河曲一带。其中锺羌就有10万人,汉王朝曾多次征伐,将归附羌人安置在狄道(今临洮)、安故(今临洮、渭源间)、氐道(今礼县、武山间)、羌道(今宕昌)及金城、汉阳、安定、陇西等郡陇右地区。

到魏晋以后,逐渐消融于各地。在陇南山地依旧有:邓至羌,他们活动在文县西北水上游一带的,又被称为白水羌。曾建立邓至国;宕昌羌,建立了宕昌国。

羌人不仅善于游牧,也善于种植业。大体上羌人演变成为三个方向:其一,从西北部向南迁移,成为今天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先祖。其二,进入青藏高原成为藏族的起源之一。其三,和华夏族融为一体,羌为姜姓,是周人的始祖。 今天的羌族就是他们的遗存。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8)

氐族早期和羌人一体,在秦汉之前,羌氐并称,人们大多认为羌氐同源而异流,到了汉之后。羌氐人就逐渐分开了。有人认为,氐族是居住在河谷地带羌人。

甘肃的氐族,最早活动地区是陇南及其相临地区。到东汉、三国时期,形成了以兴国城(今静宁县南部葫芦河、南河、水洛河交汇处)、仇池山(在今西和、礼县交界处)、下辨(今成县西北),河池(今徽县)四个氐人的聚居地区。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攻武都,迁部分氐人至天水。十六国时期,氐族先后建立前秦、仇池、后凉等政权。南北朝、隋唐时期随着氐族政权的灭亡,氐族逐渐融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也有人考证,今天甘肃陇南的白马藏族,其实就是氐人的遗存。

炎帝的关系图谱(炎帝的后裔以羊为图腾)(9)

白马藏族傩舞

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书面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

书介: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电话告知,也可发邮件。邮箱:358030614@qq.com


陇史荟

著名文史学者王文元(兰州老王)讲兰州故事 | 探丝路风情 解西部地理 | 每天都有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