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

在中国,烧香在民俗生活中绝对可以成之为一件大事。烧香的历史更可以追述到西周。汉人烧香,少数民族大多也烧香。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

烧香和叩拜是道教最基本的敬神礼仪。对于烧香的目的,不仅仅是拜神祈福,还包含了祈求祖先保佑、对月焚香,增加生活情调、看书焚香、焚香弹琴等等。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2)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位于福建省永春县中南部的中国香都达埔镇,是全国生产燃香类产品六大主产区之一。这里拥有300多年的制香史,诞生了296家香企,拥有从业人员近3万人,规模较大的企业有53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还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3)

步入达埔镇,一阵阵优雅的天然香气就扑鼻而来,镇上随处可见永春篾香的“踪迹”。这里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的篾香成为镇上最亮丽的风景。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4)

红的、黄的、蓝的、紫的、褐的,五颜六色,香气萦绕。当地许多制香工厂、作坊依旧遵循靠天吃饭,通过阳光暴晒去除篾香的水分。永春所出的香多为庙堂里的朝拜用香,这里的香以细小竹篾为香骨,故名篾香。除藏传佛教地区,其他省份大多数著名寺庙、道观的篾香基本来自永春达埔。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5)

永春篾香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曾任泉州市舶司提举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其家族就在刺桐城世代经营香料。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6)

1975年,泉州后渚港发掘出土的全国目前最大的宋代古船里,有2000多公斤的香料,就是当时汉口蒲氏生产篾香的主要原料。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7)

提到阿拉伯就不能不提到这样一群特别的制香人,他们是阿拉伯的后裔。相传明末时,他们为了躲避战乱,漂洋过海来到泉州,并改姓为“甫”,但后又改姓为“蒲”。很多人多会问,为什么要将“甫”改成“蒲”呢?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8)

其实,这改的字里面充满玄机。三点水寓意他们是从海上而来,而草字头则是因为刚到泉州时没有房子居住,只能自建茅草房,这一改动,就是为了让世代子孙不忘他们是阿拉伯人的后代。现在,达铺镇汉口村仍有蒲姓人家20多户,基本都是在做篾香。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9)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0)

明末清初,蒲氏移居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后,也将神香制作工艺带至汉口村。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1)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2)

经过300多年的传承洗礼,今天的“永春篾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产品远销国内外,是全国神香出口的最大基地之一,年产值27.3亿元。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3)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4)

治香的过程沾、搓、浸、展、抡、切、晾、染、晒,必须一气呵成。从凌晨开始马不停蹄,直到下午两点当日最后一批香暴露在日光下。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5)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6)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7)

晾晒完成便被封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8)

手艺人面对生活很无奈(篾香人与尘共舞三百年)(19)

欢迎关注职业摄影师刘杰,每星期一、三、五定期向您展示视觉特刊!

刘 杰

旅游摄影师、自由撰稿人、人文风光摄影师、摄影旅游项目领队、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中国国家地理专栏作者、«美丽中国行»摄影师、头条号签约作者、多家旅游媒体专栏作者、Gettylmages/CFP签约摄影师、全景视觉等多家专业网站签约摄影师。

photographer_liujie

liujie1034490242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3373815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