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

来自:前线客户端图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新华社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

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何调查研究

来自:前线客户端

图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新华社发

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并且擅长做调查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文章,以及他在1937年10月和1941年3月所作的农村调查第一、二序言的部分内容,在江西兴国、寻乌、宁冈、永新和湖南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等地所做的调查以及形成的调查报告等,都是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今天,重读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文章,对我们做好新时代基层工作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关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回答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对调查研究重要性必要性的最经典和最有力的回答。当然,也有不少人对这个说法产生过质疑,认为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否有“狭隘经验论”的嫌疑?毛泽东同志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对这个论断表示“至今不悔”,并说:“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其次,毛泽东同志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举例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如果“你对于某个问题不能解决,那末,你就去调查它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请一堆人,不做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又说,调查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问题来源和现状弄明白,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细节。对于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的第七个问题,即“调查的技术”中写得非常透彻和具体。第一,要开调查会做讨论式的调查。这里强调的是首先要召开调查会,其次要做讨论式的调查。作为调查会的组织召集者,不能先定性定调,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注重听取大家不同的意见。在会前要准备好中心问题,不能盲目随意乱问一通。对于中心问题要经过反复辩论,再从中总结提炼,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抽取到正确的结论。第二,请什么人参加调查。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对调查对象的筛选。首先要强调调查对象的有效性,请的人必须了解情况,或者具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说“从年龄上分,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其次是强调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对同一个问题,最好是相关的人员都要请到代表。比如,他强调:“从职业来讲,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都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而他在江西寻乌做调查请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了的老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长,一个失了业的小官吏”。在和这些人开完调查会后,毛泽东同志感慨说:“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最后,他强调指出,和问题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人不要强拉参会,不要有陪会人员,这样浪费时间精力。“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第三,关于开会的人数。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一切取决于你(组会者)的组织掌控能力,如果你组织指挥的能力强,你就可以多请一些人,反之则少。因为“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这是在经过多次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现在我们也会有这种体会,召开座谈会,人数一多就难以把控,尤其是谈到敏感问题和利益问题时,容易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联想到在当年组织乡下农民开此类调查会,大家文化水平都不高,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但与此同时,太少了也不行,毛泽东同志给出的建议是,参加调查研究的人数“区间最好在3至20多人之间”。否则得不到正确回答。第四,要拟好调查提纲。调查的功夫在调查前,要把自己想要了解的情况整理出一个调查提纲。提纲“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他举了具体例子,“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杂货、药材都是细目,布匹下又可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只有这种务实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和调查提纲,才能得到第一手比较准确的资料和情况。第五,由谁来组织。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不管是谁,凡是担任指导工作的人,如果你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准确地掌握问题,就必须亲自去做调查研究,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一味依靠书面材料报告。他说:“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他在湖南衡山做完调查后说:“我是通过一个衡山的小狱吏,才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第六,调查要深入。要选择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问题深入地做个调查。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江西兴国县永丰区进行过八个家庭的具体调查。篇幅不长,但都很详细、很深入。比如一户人家的人口数、收成数(丰年和灾年数以及平均数)、节余数(去掉交租、还债等)、粮食不够时用以充饥的食物种类(如红苕,有多少)、子女情况(包括夭折的孩子,何时何因)、男主人主业副业及收入情况、女主人从事劳作情况等等,非常具体翔实。只有通过这种调查,才能对当年贫困农民的艰辛生活感同身受。因为这些数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数字,而是关系到当年老百姓全家能否养活一家人、能否度过年关的关键数字,是只有相似经历的人才能想到去了解的数字。通过数字,毛泽东同志给大家描绘了一幅当年江西贫困农民艰难生活的生动缩微图,极具代表性。第七,要自己做记录。毛泽东同志把这一条看似不起眼不重要的内容单独做了强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指出:“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开调查会,只问不记或者依赖别人记录、录音记录,当“甩手掌柜”,其实都不妥。开调查会别人记录和自己记录的结果和意义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开会不但要自己做记录,而且要学会做记录,学会有取舍,把重要关键的内容记下来,过滤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

关于开展调查的态度。一是要有针对性。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做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一定是奔着矛盾问题去的。比如,他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为了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着的错误倾向而写的。一种是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一种是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同志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再比如他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为此,他到湖南做了32天的考察工作,并写下了这篇报告,用事实纠正了党内外的一些错误看法。二是眼睛要向下。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搞调查不能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与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事情的。”说到底,就是一定要多到基层群众中去,针对具体问题多去做剖析麻雀的工作,工作中要有扎实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来不得半点虚、假、空。三是要甘当小学生。他生动地指出:“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摘,(这样的话)十个有十个要失败”,“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态度。”正如他所讲的,我们只有先当学生,才有资格当先生。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是一种想干事真干事的态度。[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作者:刘劲松,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信息中心编辑:袁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