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大自然(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

楼下奶奶在自己院前开垦了一块小花圃,里面各种花,一到春天夏天,各种花儿不间断的开放,有一次带儿子在楼下玩,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植物,一把手放在他的叶片上,他就缩起来了,过一会叶片会重新打开,儿子觉得很神奇,问我是什么植物,我告诉他这是含羞草,就像一个害羞的孩子,他锁起的叶片,实在保护自己,当它闭合的时候好像是在告诉捕食他的人:我都蔫了,你别吃我了。儿子感到很神奇。其实大自然中任何动植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咚咚咚,敲响科学的门自然科学》中的《和动物做朋友》就向孩子们展示了各种动物的本领,除了这本书书之外,还有其他四本,《和动物交朋友吧》《池塘里有什么》《种子的一生》《在远古的地球上》,从孩子喜欢的恐龙讲起,到身边的环境,精彩的科普内容,让孩子受启发。

科普是一粒种子,种在孩子好奇的心田上,生根,发芽,长大,带着孩子去探索,去发现,丰富自己的内心。

科普小知识大自然(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1)

作者尹素瑛 毕业于首尔大学生物教育专业,致力于探索易于儿童、青少年接受的科普图书的创作与翻译。

把科普和故事结合,打开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套书一共有5本,每一本都对应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的科普不只是干巴巴的知识填鸭,而是把知和故事结合起来,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有趣的科普,发现大自然的神奇。

《动物的生存本领》让孩子了解到奔跑不一定是运动,也许也是逃生的技能,跳羚在逃跑的时候会不断的变换方向,给捕食者造成困扰,晕头转向;有些动物身上有斑纹,除了美观,更是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隐身衣,让自己不容易被发现。即使是很小的蜥蜴也有自己的生存本领,他们断尾可以重生,听上去很神奇吧,这也是小小的他们在自然界中进化来的心酸本领。有一种鸟叫冠红蜡嘴鹀,遇到危险就掉毛,趁着对方不注意就溜之大吉,还有很多有趣的动物本领等着小朋友自己发现。

科普小知识大自然(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2)

《在远古的地球上》让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恐龙拉近阅读的距离,从地球生命的诞生开始,从一个细胞的分裂开始,到恐龙统治地球,哺乳动物登场,到人类的进化,看似平静的日子,其实在悄然发生变化,几亿年的变化融合到这一本书里,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索生命的神奇。

科普小知识大自然(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3)

《种子的一生》用一颗松球引发了一棵松树的一生,历经风吹雨打,和橡树一起成长,经历严寒,经历风雪,即使折断,也会传播无数的种子,最后抵达生命的终点,平实的语言给孩子哲学的思考。

《池塘里有什么》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以记日记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池塘里有什么,日记有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变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动的讲述食物链,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

如果让孩子和一个动物交朋友,他喜欢什么动物呢?《和动物交朋友》让孩子在书中和不同的小动物交朋友,和小动物们玩耍,了解他们的习性。

每一本书都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

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成长

《浮萍男孩》中提到:“超60年的研究告诉我们以下这个重要的事实:与真实世界的多感官司互动对于儿童发展来说很重要。”

书中提到了一种自然缺失障碍,是描述那些长期生活在室内产生的症状,因为孩子几乎都被安排在室内,甚少去户外,很少调动自己的感官产生的一些障碍。

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现在的孩子每天被手机平板里的内容吸引着,各种课程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我们不能避免孩子接触这些,让孩子停止电子产品的方式就是找到他更感兴趣的东西,《咚咚咚,敲响科学的门自然科学》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知道他们的兴趣点,让孩子发现自然的乐趣就会主动走出户外,调动自己的感官,验证书里的答案,探索自然的神奇。

科普小知识大自然(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4)

咚咚小课堂,让科普和艺术结合

每本科普书后面的咚咚小课堂是我跟孩子最喜欢的,内容是对故事内容科普知识的拓展,让孩子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了解这些背后的原理,引导孩子去细致的观察。这套书还赠送了知识卡片,阅读过后一起喝孩子做一做,夯实阅读效果,带着问题去阅读。

色彩明丽饱和度高的插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科普和艺术结合在一起,丰富孩子的感官,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生命的科普,自然的科普都在向孩子传递生命的教育,正如这本书后面所说:地球从宇宙尘埃中诞生,生命与汪洋大海里绽放,人类在蛮荒草原上开拓,从原始的细菌到现在的你我永恒不变的是生命律动的气息。阅读《咚咚咚,敲响科学的门自然科学》和孩子科普自然,敬畏生命,了解历史,探索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