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

7月8日,在日本奈良的街头,随着两声枪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捂胸倒地,最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身亡。

这是一场小型的室外演讲,现场听演讲的日本平民只有32人,但日本的安保人员却有22人。其中奈良警方的特警7人,安倍晋三的专属保镖15人。

按理说,在现场民众和安保人员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怎么也不可能让犯罪嫌疑人钻了空子,携带武器进到现场。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

但事实上却是,刺客就在安倍身后3米左右的距离,连开了两枪刺杀成功。他使用的武器也不过是一把自制的粗制滥造的手枪。

从现场的画面看,刺客在开了第一枪后,很可能并未打中安倍。因为安倍并没有被枪击中的踉跄感,反而是一脸茫然地回头看了一眼。

这时,现场所有的保镖人员也都没作出反应,丝毫没有注意要保护安倍的人身安全。反而和普通群众一样,侧身查看声音来源。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2)

所以才让刺客开了致命的第二枪,这一枪打到了安倍的颈动脉。

由于子弹强大的冲击力,中枪后的安倍往前踉跄了两步,捂胸痛苦倒地。哪怕是在这时,现场也没有一人站出来护住安倍。

直到安倍躺在地上后,才有人开始采取行动,只不过为时已晚。

更让人惊讶的是,第一枪与第二枪间隔了足足3秒时间。在这黄金3秒内,竟都没有一个人上前扑倒安倍或者做出护住他的举动。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3)

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这次刺杀行动,奈良的安保人员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使得一场简单粗糙的枪杀计划,居然进行地如此顺利,着实是不可思议。

要知道1981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在演讲结束,正准备走进防弹车内时,突然遭遇枪击,枪手在短短1.5秒,就朝里根打出了6枪。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1.5秒,里根仍然躲过了暗杀。原因自然是保镖与背后的工作人员起了关键作用。

其中一位保镖麦卡锡在1秒钟不到的时间,奋不顾身地为里根挡了2枪。另外几名保镖在听到枪声后,也都第一时间本能地用身体掩护里根。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4)

虽然保镖最后中弹,但保住了总统里根的生命。

两者一对比,谁业余谁专业,一目了然。

一个受过训练的专职保镖,就是用自己的专业与本能保护对方的生命安全。当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挡在对方面前,这是职责所在。

别说是枪声,就是任何异于现场的声音,都理应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并做出明确的分辨。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5)

而反观安倍的保镖却在观望中看着他被打了第二枪,并慢慢倒下去。难怪连大侦探李昌钰都说:太大意了,太大意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倍晋三遇刺的成功,是保镖的严重失误。

在听到第一声枪声后毫无反应与动作,是造成安倍晋三遇刺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日本的安保系统在这次刺杀事件中,至少还犯下了4次致命错误。

第一、现场演讲选址不科学

这次安倍的演讲地址是在一个开放的十字路口,四周无死角无遮挡物,可以四面攻击。背部没有任何倚靠,难以把防范力量集中到正面。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6)

旁边有地铁站、公交站和人行道。从现场视频回放中,甚至还发现有骑着自行车来往的行人和过往的公交车,刺客隐藏其中极为容易。

根据犯罪嫌疑人山上彻也的供述,7月7日,安倍晋三在冈山演讲时,山上彻也带着枪支打算暗杀安倍。

但是因为冈山演讲会场是在室内,且进会场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安保人员众多,戒备森严,难以下手,所以当天才放弃了枪杀行动。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7)

没想到7月8日安倍在奈良的演讲,却能让行动得以继续并能刺杀成功。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现场的安检并不合格。

开放的外部环境,也为山上彻也的枪杀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枪击袭击准备不足

按照正常情况,每一位警卫人员都有特定严格的分工和任务。比如哪一位警卫负责观察人前,哪一位人员负责观察人后,哪一位负责在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用身体和防弹盾牌护住目标,带离现场......

警卫部署时要确保每一个方向都处于严密的监控范围,确定360度无死角。以便当危险发生后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保护目标。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8)

而安倍晋三这一次在演讲时,警卫人员的部署情况是怎么分配的?

根据曝光的现场画面来看,警卫人员主要集中在安倍的左右两方。在安倍的身后有一位警员,但是他的目光是在左顾右盼,并没有紧盯一个方向。

另外一位手拿黑色防弹盾牌的警卫在安倍的左后方。

这一位警卫人员的职责是在危险发生后,第一时间打开手提箱,放出防弹盾牌。用身体和防弹盾牌挡在安倍面前,保护目标。

但问题是他距离安倍不够近,中间还间隔好几个人的距离。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9)

这也就意味着出现紧急情况,他还要冲过去一段距离,并且要撞开挡在他前面的人,他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对安倍实施保护?

这很明显是警卫部署的失误。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因为在日本对于枪支有严格的枪支管控,枪击案件发生极少。

所以现场的警卫部署并不是以防枪击为主,而是以防止用兵器刺杀或者武力暴力袭击,对枪击袭击准备并不充分。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警卫要左顾右盼,那位拿防弹盾牌的警卫人员要站在距离安倍稍远的后方。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0)

因为他们都不认为会有人用枪袭击安倍。如果有人拿着刀或者徒手上前准备暴力袭击,他们可以在袭击者冲到安倍身边之前就进行阻拦。

所以在第一声枪响后,才出现了没有人立刻扑倒安倍或者第一时间用防弹盾牌保护安倍的诡异画面。

是因为保镖压根就没意识到那是枪声。

第三、现场保镖疏忽失职

事发时是在夏天,山上彻也在当天身穿T恤,这就说明他携带的枪支没法藏在衣服内。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1)

从现场的图片分析,山上彻也的枪是一只自制的无枪托的散弹原理枪,枪管有两根,呈钢白色,外面用黑色胶带反复缠绕固定,被他伪装成相机,带进了现场。

他的枪并不是手枪类的短枪,而是一把长度约40厘米的自制枪。

山上彻也的器材伪装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仅用黑色胶带缠绕了几圈。

若是专业的保镖人员,现场有任意一人拿着明晃晃的40厘米左右的器材,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才对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2)

又怎么会让他接近保护对象,仅仅距离被保护者不到3米的距离呢?

何况从现场传出的视频可以看到,在中途山上彻也还举起伪装好的枪支,试图瞄准安倍好几次。

这样的举动都没能引起现场保镖人员的注意,实属让人费解。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刺客第一枪未打中,竟然还有向安倍开第二枪的机会,而且间隔有足足3秒时间。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3)

第二枪才是最致命的一枪,刺客山上彻也自制的霰弹枪里面有6发弹丸,第二枪打出的至少有2发弹丸,击中了安倍脖颈处的动脉。

这时,现场的保镖才反应过来,试图用手中的折叠防弹板来保护安倍,但为时已晚,何况手中的折叠防弹板还没有完全打开。

如果是专业的保镖在现场,在听到第一声枪响后,就会迅速冲到安倍的前面,不顾一切地用身体和折叠防弹板护住安倍。

在这宝贵的3秒,足够保镖完成这一系列所有动作,而在现场的保镖却呆若木鸡。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4)

何况当天安倍的演讲持续时间,计划就是15分钟内。才短短15分钟,在场的保镖竟都不能保持高度警惕。可以说,安倍的死亡,有一大半责任在于保镖的失职。

在安倍中枪后,现场一片混乱。

一部分保镖去逮捕山上彻也,另外一部分保镖去围着安倍,查看安倍受伤情况,并没有留下任何一名保镖控制现场。假使刺客还有同行者,那岂不是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5)

因此安培遇刺当天,现场保镖的表现只能用“业余”两个字形容。

第四、安全预案也大失水准

当安倍中枪倒地后,现场都有人一直在呼喊:“在场有护士吗”?“护士在哪里?请帮帮我们......”

可见安倍并没有随行医生,这也就表明现场无论是安保人员还是医疗保障系统,都存在严重漏洞。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6)

而更不专业的是急救人员居然对安倍采取了心脏复苏按压,企图让其恢复心跳。

要知道安倍中的是枪伤,依然采取大力按压的方式。这样做只会加大出血量,让安倍本就止不住的血液更加快速地流失。

由于现场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只能拨打120,10分钟后当地的救护车才赶来事发现场。将安倍送去医院后,又因为医院无法止血,只能调来直升机将安倍转院,等救援直升机抵达已经是50分钟后。

本就是严重的枪伤,再这么一耽误,无力回天已经是命中注定。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7)

当到医院时,安倍晋三已处于心肺停止状态,身上多处地方都是大出血状态。

医院的医护人员即使知道以安倍目前的伤势情况,想让他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难度堪比起死回生,但还是对安倍尽全力挽救,做了4个多小时心脏起搏,输血量达到了100单位,1个单位的血量是200毫升,也就是输血量超过了2万毫升。

我们人体正常的血液含量是4000毫升,输血量超过2万毫升也就意味着相当于把人体血液补充了5遍。可见安倍晋三的出血量基本上已经到达了止不住的地步。

日本网友对安倍遇刺什么态度(安倍原本可以不用死)(18)

最后造成安倍晋三横尸街头的局面,有警方的疏忽、保镖失职、医护人员不专业等多个原因。

据报道,安倍在家中至少雇佣了30名安保人员,24小时轮班驻守,每年在安保上投入的费用高达2亿日元。这些钱也只能是打了水漂。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无疑最为致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