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

#历史开讲#

点击上方关注"千年回响",讲述精彩历史!

汉中,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是巍巍群山中的一个小盆地,面积仅5000平方公里。可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却是中国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号称“汉家发源地”,还诞生了华夏历史上少见的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1)

在三国时期,汉中成为曹操和刘备争夺的焦点。但是曹操和刘备对汉中的认识差距极大,刘备认为汉中是“股臂”,而曹操视汉中为“鸡肋”,为什么蜀汉和曹魏政权对汉中看法差距如此巨大?

元朝在规划全国行省时,把汉中划给了陕西,此举极大削弱了四川防御能力。

汉中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失去汉中的四川就无险可守了呢?

天下必争之汉中

如果在万米高空俯视中国,就会看到一条巍峨的山脉横贯华夏大地,它就是著名的秦岭。秦岭与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2)

汉中,处于“九州之险”的秦岭之南,巍峨险峻的大巴山之北,是两山环抱中的一块小盆地,汉水从汉中盆地中间流过。

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汉中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号称“小江南”。

汉中地形与关中类似,四周被高山环抱,易守难攻,进出大致有七条山路一条水路,水路自然就是汉水。汉中穿越秦岭到关中平原的道路主要有四条,自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汉中穿越巴山到四川盆地的道路有三条,自西向东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这些道路都是崇山峻岭间的狭窄通道,通行困难,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3)

汉中,地处南北方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汉中乃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

古代占据四川的诸侯为了逐鹿中原成就霸业,一定要控制汉中,才能前出关中,争霸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封地巴蜀,都南郑,并以此为基础养精蓄锐,准备进图关中,时萧何进谏曰:“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刘邦采纳箫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将,张良为谋士,厉兵秣马,韬光养晦,最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奇兵袭取关中,开创了西汉几百年的基业。

张鲁的五斗米教王国

钟灵毓秀的汉中山水,在东汉末年还孕育了一个中国历史少有的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4)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在西南四川与汉中一带,五斗米道在民间流行。据传五斗米道是汉初三杰张良的十世孙张道陵所创,信徒入教只需要缴纳五斗米即可,所以俗称“五斗米道”。张道陵的孙子是张鲁,恰逢汉末乱世,张鲁率教众依附益州牧刘焉,被封为督义司马。

后来,刘焉派张鲁率部攻打忠于汉室的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依靠汉中五斗米教众的配合,一举消灭苏固和汉中当地土著豪强,占据汉中。

张鲁根据“五斗米道”教义在汉中建立了一个奇特的政教合一政权。

张鲁本人既是汉中的统治者,也是“五斗米道”的教主,自号“师君”,寓意自己是所有信徒的领袖。整个汉中,以祭酒、治头大祭酒这一套宗教教职治民,不另设县乡官吏。

其中“祭酒”的职责除了统领部众之外,另一个职责便是设立义舍,在义舍之中放置免费的米肉,让过路的行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取用。且对犯法之人,可有三次被原谅的机会,如果过了三次之后还不悔改,就要接受处罚。

这些善政,使得汉中在战乱频发的东汉末年,成为一块较为安宁的世外桃源,因此张鲁在汉中统治日益稳固。即使是益州牧刘焉死后,张鲁与他的儿子刘璋闹翻,张鲁仍然可以割据汉中。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5)

三国曹刘的汉中大战

张鲁与益州刘璋闹翻,张鲁不断骚扰攻打刘璋。而刘璋对付张鲁本就吃力,益州本土派和外来派又闹不和,能力不济的刘璋出昏招邀请刘备入川相助,结果刘备反客为主占领益州。

占领益州后的刘备把目光投向汉中。刘备派人劝降张鲁,可是张鲁却看不上刘备,放话:“宁为曹操奴,不为刘备上宾。”

公元215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征讨张鲁,张鲁不敌,降曹,汉中为曹操所得,蜀中震惊。

刘备君臣一致认为汉中的得失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既所谓“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于是,刘备经过精心准备,亲自率张飞、赵云、黄忠等大将北伐汉中,经过激战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6)

见汉中危急,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汉中阳平关与刘备对峙。双方大军对峙两个月,多次交战均不分胜负。

期间发生了著名的“鸡肋故事”,杨修见曹操一日用“鸡肋”作为夜间口令,判断曹操认为汉中是鸡肋,准备退兵。结果聪明过头的杨修被曹操斩杀。

虽然杀了杨修,但是曹操确实认为汉中对于曹魏政权属于鸡肋,不值得花费大量精力。于是,曹操在把汉中百姓搬迁一空后,班师回朝。

曹刘汉中大战,以刘备大获全胜告终,这也是最后一次曹操和刘备的直接对决。占据汉中后的刘备称“汉中王”,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汉中的关键作用

汉中自古就是连接关中与四川的战略纽带,是沟通西北和西南的重要通道,诸葛亮曾在隆中之时就与刘备谈及夺占汉中以图巴蜀而三分天下的宏图伟业。

但是与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相比,汉中的领土要小一个数量级,这就产生了一个必然结果:汉中的人口不可能太多,供养的军队就不可能多,因此汉中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它只能投向实力更强的势力。而汉中险要的地理位置导致它是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两方势力的必争之地。

汉中为什么蜀国能守住(蜀汉拼命打下的汉中)(7)

汉中对于关中(或中原)的作用与对于四川的作用完全不同。

清代史学大家顾祖禹曾说:“巴、蜀之根本实在汉中,未有汉中不守而巴、蜀无可患者也。故昔人谓东南之重在巴、蜀,而巴、蜀之重在汉中”。

因此,汉中对于割据四川的政权是属于生死存亡的作用,没有汉中,四川基本无法自保。

而汉中对于关中或中原政权却属于前进基地的作用,占领汉中有利于攻打四川,或顺汉水东下攻打襄阳、荆州。

因此,在元朝划定全国行省时,即使汉中与关中和陕北人文、地理区域差异巨大,还是把汉中划入陕西。因为如果把汉中划入四川,这当天下动荡,四川就很容易封锁秦岭而割据。而失去了汉中的四川,防御能力大大下降,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统治。

喜欢就转发和点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