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女孩主播(视障女孩创业做广播剧)

在马寅青的朋友圈里,有美食,有音乐,有创业路演,有和小伙伴去“浪”的照片收到微信她总是“秒回”,有时还会发送一长段信息大学毕业便自己创业的她,如今是一家有20名员工的文化传媒公司老板在没有见到她本人、只是网上沟通之前,记者从未觉察出她是一名视障者 在临空工贸商务区“创合工社”,马寅青的团队在一间玻璃房内有4张办公桌,几位视障者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脸贴着屏幕,耳朵捕捉着从音箱里传出的数倍于常人语速的语音指令这支团队中,80%是视障者 加入大学话剧社演戏 马寅青坐在靠门的位置,梳着清爽的短发每当有人推门进来,即便不发一言,来者有几人、在什么方位、性别和年龄,她都能感知到“我‘看’人特别准”她说别人是以貌取人,而她是“以声取人” 1994年,她出生时是早产婴儿,只有1千克重,被放进暖箱里,因吸氧过量导致双目失明由于这次医疗事故,马寅青从出生起就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上海盲校度过,后来考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这是专为视障人士开设的专业,我们20人一个班,要学习中医基础、解剖、针灸和推拿等” 在大学,她加入了话剧社“剧团特意给我安排了一些在舞台上走动不多的角色,有时我会跟普通学生两三个人一组,走位保险一点”马寅青第一次上台演一个失明的女孩此后她也尝试着演一些校园生活剧,演出之余会和剧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马寅青大三那年,网络广播节目开始流行她尝试做了一些兼职,第一份工作是网络电台一档情感节目的主播 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 马寅青的手机安装了读屏软件,可以用声音读出屏幕上的内容她把语速调到最高一档,普通人根本无法听清这种语速的语音为了省电,手机屏幕一直是黑屏状态,打字也是盲打,触屏手机上用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键盘,格子很小,她却打得非常快 大多数视障孩子都会去培养一技之长马寅青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琵琶,一直学到10级“盲校有同学在学琵琶,自己就想学其实我更喜欢小提琴的声音” 由于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视障团队做声音节目有特殊的优势“广播剧制作有很多套路和程式化的东西,视障的小伙伴们能真正静下心来,在后期制作上会更细致”每次拿到新本子,团队都会先花两三天时间研读“剧本涉及很多环境,比如一片山谷,这时我们需要去想象” 她的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当时觉得好玩,根本没想过挣钱”从做电台兼职主播开始,她慢慢接触声音制作,自己研究录音和后期软件2018年,网络有声小说兴起,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得多了,她也跃跃欲试 在人生最好的年龄,马寅青大胆决定——自己创业“刚开始真的很困难,没有人脉资源,每天在群里找合作方”后来正好有一个公司在找有声团队,马寅青给他们发了小样,对方觉得不错,希望她能去杭州签合同 “这是团队的第一单工作,我一个人从上海跑到杭州”当时对方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当马寅青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很吃惊“我一般不会告诉别人我们是一支视障团队,我不希望被特殊对待,因为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别人差”到现在,这家公司与马寅青仍保持着长期合作 承接有声制作一段时间后,马寅青希望登上更大的有声平台在上海人社部门牵线搭桥下,马寅青接触到喜马拉雅如今,“寅青之音”在喜马拉雅上火了,拥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很多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出色的广播节目出自一群视障者之手 操心团队小伙伴生计 电脑前,读屏软件播报着常人无法听清的读屏声,马寅青熟练地打开Adobe Audition(音频剪辑软件),导入工程文件、音效,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半小时后,她做出了一段10分钟的短剧 如今在团队里,马寅青除了创作,更多的时间花在联系业务和渠道上她每天都非常忙碌,手机响个不停,操心着团队20个小伙伴的生计 团队里12名视障小伙伴负责内容创作,还有几名健全的小伙伴负责运营、技术指导和处理日常事务“视障人士很少有机会和正常人交流,我希望组建一个视障和健全小伙伴融合的团队在我这里,大家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每个成员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负责3本书,每本书每天需要完成1小时录制,加上剪辑,每天8小时工作量 “视障小伙伴们都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他们不会浪费一点时间”一旦手头没有工作,大家就会很焦虑有的小伙伴跟马寅青提出:“没有那么多活儿的时候,我们就不做全职了,这样你也不用帮我们交五险一金……” 创业压力大的时候,马寅青喜欢去跑马拉松她的办公桌旁边挂满了奖牌,除了各种创业比赛以外,很多都是她跑马拉松得回来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爸妈把我养大很不容易现在我创业之后,他们退休了没事就到处旅游,回来还跟我‘炫耀’”马寅青说自从做了团队之后,有两年没有出去玩过了 从单一的有声书扩展到广播剧、动漫配音、音频课程开发,一切与声音相关的领域她都想去开拓马寅青每天四处奔走寻找合作方,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和路演,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让团队活下去“我们很艰难,但是我不会放弃” 疫情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但我们这一行业的业务量反而增长了于是我就想到可以做一些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今年5月底,马寅青的有声制作课堂开班了,现在已进行到第二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视障女孩主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视障女孩主播(视障女孩创业做广播剧)

视障女孩主播

在马寅青的朋友圈里,有美食,有音乐,有创业路演,有和小伙伴去“浪”的照片。收到微信她总是“秒回”,有时还会发送一长段信息。大学毕业便自己创业的她,如今是一家有20名员工的文化传媒公司老板。在没有见到她本人、只是网上沟通之前,记者从未觉察出她是一名视障者。 在临空工贸商务区“创合工社”,马寅青的团队在一间玻璃房内有4张办公桌,几位视障者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脸贴着屏幕,耳朵捕捉着从音箱里传出的数倍于常人语速的语音指令。这支团队中,80%是视障者。 加入大学话剧社演戏 马寅青坐在靠门的位置,梳着清爽的短发。每当有人推门进来,即便不发一言,来者有几人、在什么方位、性别和年龄,她都能感知到。“我‘看’人特别准。”她说别人是以貌取人,而她是“以声取人”。 1994年,她出生时是早产婴儿,只有1千克重,被放进暖箱里,因吸氧过量导致双目失明。由于这次医疗事故,马寅青从出生起就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上海盲校度过,后来考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这是专为视障人士开设的专业,我们20人一个班,要学习中医基础、解剖、针灸和推拿等。” 在大学,她加入了话剧社。“剧团特意给我安排了一些在舞台上走动不多的角色,有时我会跟普通学生两三个人一组,走位保险一点。”马寅青第一次上台演一个失明的女孩。此后她也尝试着演一些校园生活剧,演出之余会和剧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马寅青大三那年,网络广播节目开始流行。她尝试做了一些兼职,第一份工作是网络电台一档情感节目的主播。 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 马寅青的手机安装了读屏软件,可以用声音读出屏幕上的内容。她把语速调到最高一档,普通人根本无法听清这种语速的语音。为了省电,手机屏幕一直是黑屏状态,打字也是盲打,触屏手机上用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键盘,格子很小,她却打得非常快。 大多数视障孩子都会去培养一技之长。马寅青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琵琶,一直学到10级。“盲校有同学在学琵琶,自己就想学。其实我更喜欢小提琴的声音。” 由于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视障团队做声音节目有特殊的优势。“广播剧制作有很多套路和程式化的东西,视障的小伙伴们能真正静下心来,在后期制作上会更细致。”每次拿到新本子,团队都会先花两三天时间研读。“剧本涉及很多环境,比如一片山谷,这时我们需要去想象。” 她的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当时觉得好玩,根本没想过挣钱。”从做电台兼职主播开始,她慢慢接触声音制作,自己研究录音和后期软件。2018年,网络有声小说兴起,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得多了,她也跃跃欲试。 在人生最好的年龄,马寅青大胆决定——自己创业。“刚开始真的很困难,没有人脉资源,每天在群里找合作方。”后来正好有一个公司在找有声团队,马寅青给他们发了小样,对方觉得不错,希望她能去杭州签合同。 “这是团队的第一单工作,我一个人从上海跑到杭州。”当时对方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当马寅青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很吃惊。“我一般不会告诉别人我们是一支视障团队,我不希望被特殊对待,因为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别人差。”到现在,这家公司与马寅青仍保持着长期合作。 承接有声制作一段时间后,马寅青希望登上更大的有声平台。在上海人社部门牵线搭桥下,马寅青接触到喜马拉雅。如今,“寅青之音”在喜马拉雅上火了,拥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很多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出色的广播节目出自一群视障者之手。 操心团队小伙伴生计 电脑前,读屏软件播报着常人无法听清的读屏声,马寅青熟练地打开Adobe Audition(音频剪辑软件),导入工程文件、音效,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半小时后,她做出了一段10分钟的短剧。 如今在团队里,马寅青除了创作,更多的时间花在联系业务和渠道上。她每天都非常忙碌,手机响个不停,操心着团队20个小伙伴的生计。 团队里12名视障小伙伴负责内容创作,还有几名健全的小伙伴负责运营、技术指导和处理日常事务。“视障人士很少有机会和正常人交流,我希望组建一个视障和健全小伙伴融合的团队。在我这里,大家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每个成员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负责3本书,每本书每天需要完成1小时录制,加上剪辑,每天8小时工作量。 “视障小伙伴们都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他们不会浪费一点时间。”一旦手头没有工作,大家就会很焦虑。有的小伙伴跟马寅青提出:“没有那么多活儿的时候,我们就不做全职了,这样你也不用帮我们交五险一金……” 创业压力大的时候,马寅青喜欢去跑马拉松。她的办公桌旁边挂满了奖牌,除了各种创业比赛以外,很多都是她跑马拉松得回来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爸妈把我养大很不容易。现在我创业之后,他们退休了没事就到处旅游,回来还跟我‘炫耀’。”马寅青说自从做了团队之后,有两年没有出去玩过了。 从单一的有声书扩展到广播剧、动漫配音、音频课程开发,一切与声音相关的领域她都想去开拓。马寅青每天四处奔走寻找合作方,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和路演,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让团队活下去。“我们很艰难,但是我不会放弃。” 疫情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但我们这一行业的业务量反而增长了。于是我就想到可以做一些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今年5月底,马寅青的有声制作课堂开班了,现在已进行到第二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