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有哪些贡献(先秦法家的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解析)

整理/秦治洲

法家思想对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社会影响最大,所以先谈法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270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隋书·经籍志》列出的法家经典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等。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这种主张和观念影响深远,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统治手段。当代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的建立仍然受到法家思想的一定影响。当然,古代法家思想中的“法”不同于我们今天现行的法律。

说到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是该学派的先驱;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开创了法家学派。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综合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法制民,以势立威,以术驭臣”(易中天教授称其为“法家三把刀”。“两面”是指赏与罚。合起来是“两面三刀”)。秦始皇治国理政的理念主要采用韩非及另一位法家人物李斯的思想。

山东称为“齐鲁大地”。先秦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齐的开国者是姜子牙。姜子牙的祖先伯夷辅佐舜帝时,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礼法并用”的制度。姜太公封齐后,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后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一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柱石,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一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吏者,民之所悬命也。故明主之治也,当于法者赏之,违于法者诛之。故以法诛罚,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此以法举措之功也。(《管子·明法解》)“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乱。”(《管子·版法解》)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选自《管子·七臣七主》)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应民心,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至战国时期,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策源地,继承宏扬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了“管仲学派”。管仲学派“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成为先秦法家学派的最高成就。先秦法家主要分为齐法家和秦晋法家两大阵营。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先秦法家有哪些贡献(先秦法家的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解析)(1)

法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还有: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在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在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齐国、秦国采用后都富强、强大起来;韩非、李斯的思想更是为秦王赢政所用,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韩非主张就是“尊崇君主,消灭五蠹,防范臣下”。他认为,社会里只需要四种人:君主、官吏、农民和战士。“五蠹”是五种毁坏法制的人,其中的学者主要指儒者,言谈者指纵横家,带剑的指游侠,患御者指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指广大经营工商业的人。韩非认为这五类人群是国家的蛀虫,国君应当严厉禁绝他们的行为,甚至应当清除。“名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这样才能实现“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的富强之国。(语出《韩非子·五蠹》)

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毛主席写了一首诗论及相关问题,即《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劝你少骂一点儿秦始皇,“焚书坑儒”作为暴行之事要再商量。秦始皇虽然已死,但他的业绩还留存史册;孔子的名声虽然很大,但空话多,没有多少政治实践成果,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价值。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都是秦朝的政治、法律,你写的《十批判书》不算是好文章。认真阅读柳宗元的《封建论》,但不要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周文王的时代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