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专属老年人的节日吗 它为啥成老年节

2018-10-17 17:5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黄宏

重阳节是专属老年人的节日吗 它为啥成老年节(1)

今天估计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重阳节”这三个字刷爆了。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老年节。

关于重阳节,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唐朝王维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过,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王维这首诗里的重阳节,似乎不是老人节,而是登高节。主要活动是插茱萸,爬高山,老年人腿脚不便,似乎不大适合这项活动。王维是不是写错了?重阳节成老年节,究竟怎么来的?已阅君今天要来聊一聊。

重阳节是个“另类”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春节、元宵、上巳、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大部分节日都有特定的意义,比如说春节就是庆祝农历新年来临,“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元宵节,自然是去看灯;上巳节则是去水边饮宴、郊外游春。

在众多节日中,重阳节有点“另类”:它虽说是个“老节”,但意义多变。

先秦时,也就是2000多年前,它是丰收节。农历九月,正好是作物收获的季节,用新收的谷物祭飨上天、祖先,感谢他们的恩德,意义和美国的感恩节差不多。

汉代时,重阳节突然又变成了求长寿的节日,佩茱萸、食蓬饵(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也是那时候形成的。

重阳节是专属老年人的节日吗 它为啥成老年节(2)

重阳节人们插的茱萸是什么一种植物?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因为中国古人将很多种相当不同的植物命名为“茱萸”,但“呼声”较高的是吴茱萸,因为根据记载,当时人们插的茱萸香味浓烈,就它最符合。

看到“求长寿”三字,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不就和老年人沾边了吗?结果是:接下来转向了其它方向。

东汉末年,经常爆发瘟疫。重阳节又“变身”了:它成了登高节,爬山的目的是为了避邪,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

这可能和它数字中有两个“九”有关:上巳节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踏青”的日子,重阳节呢?成了“辞青”的日子,毕竟这时凛冬将至,草木开始凋零,好好看一眼一年中草木还算茂盛的最后景象吧。

唐朝杜牧有这么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大致的意思是:过节就好好过,何必那么伤悲,老想着重阳节一过,冬天就到了,万木会凋零呢?他豁达得很。

只是这时的重阳节,和老年人的关系,和曾经求长寿的节日意义距离反而远了,它成了年轻人快乐聚会的节日。

白居易有这么一首诗: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年轻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庆祝节日,白居易这个“白头翁”,也和年轻人一起吃饭喝酒,凑个热闹。

重阳节的这种含义,维持了很长时间。

但到了1942年,它又变了,成了体育节

那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好几年,有个问题非常叫人头痛:在征兵时,发现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符合标准的不到百分之六十,特别是空军招收飞行员,合格率竟不到百分之一。

当时形势很艰难,仗要打下去,怎么办?于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下令,规定重阳节为体育节,鼓励老百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大概是因为爬山也算体育锻炼。这就和敬老、尊老关系更不大了。

这个节日,可真是多变。

重阳节成老年节,其实时间并不长

那么,重阳节是什么时候才变成老人节的呢?

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比如说,1988年7月23日,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从一九八八年起,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本省老人节。

这次会议上,当时还有四项人事任命:沈德茂为台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陶谷宝为丽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江为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江荣为湖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重阳节是专属老年人的节日吗 它为啥成老年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