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决定成败是什么(世上有两种力量)

2014年3月27日,访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演讲引用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的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以此表达对教科文组织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所作贡献的敬意,对中国高度重视思想文化传承与交流并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各项活动的承诺,以及对加强与法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共同为稳定中欧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期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智慧决定成败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智慧决定成败是什么(世上有两种力量)

智慧决定成败是什么

2014年3月27日,访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演讲引用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的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以此表达对教科文组织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所作贡献的敬意,对中国高度重视思想文化传承与交流并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各项活动的承诺,以及对加强与法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共同为稳定中欧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期望。

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在国际教育、科学及文化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硝烟散去之际。面对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浩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教科文组织在成立之初就自觉地将自身的使命和任务与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对持久和平的渴盼紧密结合,许下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对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贡献的初衷。它在自身组织法中鲜明地指出:“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并用多种语言将这句话镌刻在其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自成立以来,教科文组织一直将“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作为自身所有多样化活动的基本准则和思想来源。有意思的是,教科文组织位于法国巴黎,它关于思想与和平的思考也与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关于“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的名言形成了相互呼应。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西方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10岁的时候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因成绩优异于1784年被选送到法国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1785年,年仅16岁的拿破仑从军官学校毕业并被委任为法国炮兵团的二等中尉。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迅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参与推翻法国的君主制、成功地应对欧洲多个国家和联盟对法国发起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在将卫国战争转变为对外扩张以后,拿破仑在入侵俄国的战争中遭遇了严重失败,在与反法联军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后被流放到英属圣赫勒拿岛并最终死在那里。他的一生正如他的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尽管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经手握欧洲最强的利剑,并在19世纪初期一度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他却低估了为抵抗侵略而战的俄国人民的思想和智慧,最终在失道寡助以后被反法联军所击败。

拿破仑的一生不仅在军事领域,在法律和思想领域也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大力支持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并废除了奴隶制。尤其是他还主持编纂了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该法典简化了法国的法律体系,至今仍是法国民法的基础。如果拿破仑在保卫法国的战争取得胜利后,能主动与周边国家寻求和解、停止对外侵略扩张,并继续推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和传播,那么他就能避免失败的命运。遗憾的是,尽管拿破仑被认为在战斗中赢得的胜利超过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和凯撒大帝的总和,但最终他的命运正如他自己写下的名言: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他在彻底失败后曾反省:“我的英名并不是四十次胜仗堆积出来的,滑铁卢一役就足以将此前所有的胜利一笔勾销……青史留名的是我的民法典……”

历史已反复证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不是武力)。思想的最大力量是“化人”,它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是思想的记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思想繁荣、人类发展、世界和平的重要动力。正是基于对思想而非武力的重视,教科文组织提出“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强调各种不同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璀璨文化。几千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国先贤和思想家不仅为国家民族的发展、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大量富有智慧和哲理的学说和方案,也为指导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交往合作提出了诸如“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亲仁善邻、兼爱非攻”“国虽大,好战必亡”等至今对全人类仍富有启发的和平思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长期以来对思想而非武力的尊崇塑造了自身崇尚王道、反对霸道、爱好和平的国家品格。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必然是人类文明花园中绚丽多姿的一朵。与此同时,中国在创造自身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融合发展,坚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无论是2000多年前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还是唐代对外交流的空前活跃,或是15世纪初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中国始终相信并向世界展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不仅可以各美其美,也可以美美与共。只要坚持文明的交流互鉴,包容共生,所谓“文明的冲突”就能不攻自破。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在访问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同一天,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庄严表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的确,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不可欺、更不可辱。近代以来列强靠不平等条约宰割中国领土的野蛮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但中国的发展并不会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正在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是和平、可亲、文明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一直是教科文组织坚定的支持者与合作者。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自1972年开始一直连任教科文组织的执行局委员,为该组织的发展作出重要的积极贡献。2018年,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访华受到的接见。近年来,中国在教科文组织内设立了“中非多边教育合作信托基金”,通过该机构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城奖学金名额。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人民在疫情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中国在疫情期间成功实现教育“停课不停学”等予以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国在疫情发生后给予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2014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在3月27日访问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同一天,也出席了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引用拿破仑关于“利剑和思想”的名言,在呼应教科文组织“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的理想和不懈追求的同时,也寄予了加强中法战略合作、共同开启两国关系新纪元的殷切期望。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我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同属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曾涌现众多蜚声世界的思想巨人。同时,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肩负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特殊使命。两国在国际关系中是选择利剑,还是选择思想无疑将对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产生深远的影响。两国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早在2002年和2004年就分别在巴黎和北京互设文化中心。在2014年3月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领导人共同开创了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2019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双方发布了《中法关系行动计划》,同意继续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中法还就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成为不确定性世界中的重要稳定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