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②其致之也,谓天毋以清将恐裂,谓地毋以宁将恐发③,谓神毋以灵将恐歇,谓谷毋以盈将恐竭,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④(jué)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⑤,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⑥,珞珞若石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书笔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书笔记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②。其致之也,谓天毋以清将恐裂,谓地毋以宁将恐发③,谓神毋以灵将恐歇,谓谷毋以盈将恐竭,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④(jué)。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⑤,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⑥,珞珞若石⑦。

【注释】

① 昔:是过去、往昔的意思; 一:道在世界上具体的呈现

② 正:中正,这里当领导者讲。按照“道”做事,大家都来投奔你推举你做天下的领导者。

③ 发:这里是震动的意思

④ 蹶:跌倒,挫败

⑤ 孤寡不谷:孤是没有父母,寡是死了老伴,特指女士死去了丈夫。“寡”这个字最早指的是分东西分的少。古代国君称自己为“孤”、“寡人”是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太高,所以用人生中最倒霉的事来做自己的称谓。“孤寡”指的都是在家里面人口不能凑齐。“不谷”吃不了饭。

⑥ 禄禄若玉:漂亮的宝玉

⑦ 珞珞若石:普通的石头

【译文】

看看过去的规律,世界万物,得到“道”的体现的:天凭借道的原则得以清正,大地得到道的加持得以安宁,神明白道的原则所以灵验,低洼的山谷有道的加持才会满,领导者懂得道的原则大家才会投奔你(其实前边天、地、神、谷都是“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句的铺垫)。要达到这种境界的话,天不要总想着那么清,因为恐怕会裂开;地不能总想着宁,因为恐怕会震动;神不能总想着灵,因为恐怕会被废止;山谷不要总想着满的状态,因为恐怕会被用尽;领导者不要总想着抬高自己的地位,因为恐怕会跌下来(不要恐惧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要忘记结果,只要按照“道”的原则踏实地做事就好)。因此所谓的高贵的,华丽的结果背后都是那些细微的工作,那种底层的工作,作为根本,所谓的高的位置是以下层的工作为基础的。过去的领导者自己称呼自己孤家寡人,说自己吃不了东西了。是说这种事就是这么倒霉吗?不是的。所以总想要太多荣誉,反而会没有荣誉。所以做人不要追求像玉一样的闪光,而是要像石头一样扎扎实实。

【延伸阅读】

这一章讲的是道的应用(道是天下万物以及做任何事情的根本),并反复使用了一,“一”是阴阳未分混而为一的状态,是道在世界上具体的呈现(所以也可以把“一”看做是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遵循“道”就会天清地宁、山高谷深、神祇灵妙。如果失去了“道”这一切都不能保持原来的样子。所以世界万物都是由于得到了“道”才能成其伟大,侯王也是由于得到了“道”才能成就其高贵。但任何高贵都是基于低贱(底层的,根本的)。如果没有低贱做基础,也就没有高贵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